人民網

“每個人都會像片中的桃姐一樣徐徐老去,面臨死亡﹔每個人也都會像Roger一樣,看著身邊的老人緩緩步入暮年,不得不接受生離死別的傷痛。”電影《桃姐》的導演許鞍華曾這樣說。
    每個人都希望以老有所依的方式走到生命的終點。而在中國,短短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時間,使得我們正在面臨一個“未富先老”的格局。社保隻夠“喝粥”,孩子還要來“啃”你。看上去像是玩笑,卻是老齡化社會的真實寫照。靠什麼來養老?如何讓每一個人過一個滋潤的晚年注定將成為焦點。

中國式養老困局 如何養老成為社會考題

    全國老齡委辦公室日前發布消息稱,2013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2億,未來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進入快速增長期,幾乎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銀發浪潮”來襲,養老“大堤”能否抵擋?
    據介紹,現在我國老齡人口總量世界第一,老齡化發展速度世界第一,這三個一,決定了中國養老問題的艱巨和復雜。目前,我國的城鄉養老體系以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補充,社區養老為依托。中國老齡化社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家庭養老功能明顯弱化。

失獨者之痛:垂暮之年誰來守護

中國失去獨生子女家庭超百萬 悲慟毀夫妻身心

    育兒養老是我國的傳統觀念。然而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的年齡大都50歲開外,一直和唯一的子女快樂地生活,一場意外卻奪走了孩子年輕的生命,而自己也很難再生養孩子。被稱為“失獨者”的他們,除了情感的煎熬,還要面臨養老的窘迫……

曾經的光榮

  • 計生委主任失獨子后陷入恐懼 后悔沒生二胎
        李建榮清晰記得30多年前的情境。大兒子5歲了,她才懷上第二胎。新號召:“一對夫婦隻生一個好。 ”“領導親自來做工作”,本來自覺“合理合法”的李建榮開始動搖了。在經過近一個月的糾結后,這位“先進工作者”還是決定放棄腹中胎兒。為此,她還得強忍著痛苦,說服家裡的老人“要理解和感恩國家”。這一年內,全廠364個育齡婦女,有60人和她一起,領取了獨生子女“光榮証”。發証的那天,領導對著喇叭,情緒高漲地表揚她們“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如今的困境

  • 聚焦失獨父母 怕老怕病不怕死
        在唯一的孩子離去后,養老成了首要問題,入住政府養老院需要兒女簽字,這讓沒有兒女的他們無處可去。“我不怕死,我怕老。”一位失獨父親說。
  • 精神折磨——壓抑、自閉和尊嚴
        事實上,除了失子之痛,其他精神上的折磨也讓失獨者痛苦不堪,普通人的一句不經意的話語或許立刻引來這些父母的怒目相視或者失聲痛哭,他們的精神極度敏感和脆弱,睹物思人,極力躲避世俗人倫。

何處安放我那張養老床?

中國式養老陷入兩難:公辦養老院排長隊 民營機構舉步維艱

    老人王淑芬(化名)四年前入住了一所毗鄰大醫院的民辦養老院,希望減輕子女的負擔。然而經過幾輪漲價,每月六千多元的總費用讓她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養老方式。
      王淑芬渴望能進入一家價廉物美的公立養老院,卻被告知需要排隊等候很多年。“實在不行我打算回家,請保姆照顧,跟養老院比還是家舒服”。

海口老人公寓:空巢老人的等待

他山之石:國外養老各有良策

美國:老年公寓什麼都管

    美國有比較好的退休養老制度,大體可分為:一是老人住在老年公寓裡自己獨立生活,二是住在有各種輔助設備的生活區,三是住在有人照料的退休社區,歲數再大一些的住在護理院,四是住在自己的家裡。以前在80歲以上的美國老人中,60%以上希望住養老院﹔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老人喜歡住在老年公寓裡。

德國:養老有四大支柱

    到2050年,德國人口將降到7000多萬,一半以上的人口將超過50歲,1/3的人口超過60歲。第一種是居家養老,老年人在家中居住,靠社會養老金度日。這種形式最普遍。第二種是機構養老。第三種是社區養老,正在成為主流。第四種方式是異地養老,包括旅游養老、度假養老、回原居住地養老等。

日本:號召老人下鄉發揮余熱

    日本是老年人大國,日本的老齡化率到2025年預計將達到30%。日本從政府到個人都非常重視老齡化問題。日本一家公司與地方政府聯合,提供比較優惠的條件,讓都市退休老人回到農村務農。在日本東京等大城市的老人大多是從地方農村出來的,所以,退休之后能夠回到故鄉,成為了一種很自然的願望。

新加坡:公積金養老

    新加坡人繳納的公積金數額和工資挂鉤,工資越高公積金越多。新加坡人從開始工作就要繳納公積金,等到退休的時候,政府一次性給付絕大部分的公積金,而這些錢,則被主要用來養老和醫療。

  • 昵稱
  •   

最新留言

  • [網友] 我們值得探討。
  • [漢人] 養兒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