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海南省兩會上,“霧霾”一詞成為眾人關注的熱點話題。一些政協建議案在支招海南如何防治霧霾的同時,還有一些政協建議案則把目光放在我國內地一些地方霧霾嚴重,海南如何利用空氣質量較好的優勢,發展“無霧霾經濟”。
利用“綠化寶島”契機打造生態經濟“雙贏”持之以恆,生態環境的好壞是吸引投資的關鍵。目前,許多經濟核心城市的污染問題成為政績考卷上的難題。以北京為例,人多、車多、煙多,也成為霧霾天氣的主要推手。海南不能因為地域優勢而耗盡綠色生態資源,充分發揮海南經濟發展的后發優勢。
由於1980年代與1990年代的霧霾和空氣污染,中國北方五億國民平均每人縮短了五年半的壽命。在此背景下,特建議加快海南省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旅游。>>>>詳細
2月8日上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海南省第六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海南省人大會堂隆重開幕,2月8日和9日下午,在小組討論會議上,多名委員就遏制霧霾的熱點話題進行了發言,並在會后接受記者專訪時就遏制霧霾建言獻策。
李仁君指出,當前海口也出現了霧霾,專業的報告指向海南本地的汽車尾氣也不能小覷,“海南本來工業不發達,本不應該出現霧霾的,可以成為人們休閑養生、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如果這個優勢丟掉的話,那麼海南就沒有什麼優勢可以依托了。”
最后,李仁君提出建議:海南自身要倍加珍惜環境,對於霧霾的監測和預防方面要下功夫。>>>>詳細
2013年冬季供暖期的到來,我國多地出現了霧霾圍城的現象,空氣污染指數紛紛“爆表”。入冬以來,海口的空氣質量指數也多日為100以上而達到輕中度污染,2014年元旦以后,PM2.5 、PM10值多日均超160,空氣質量指數達200以上,遠超過國家標准,三亞也出現了霧霾籠罩天氣。大氣污染再次給城市環境敲響了警鐘。
九三學社海南省委認為,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應對“霧霾圍城”,要未雨綢繆,以更高的標准,在法規、管理機制、能力建設、控制措施等多方面採取對策,不僅僅是要防止海南大氣污染事件的發生,更需要提高空氣質量,使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際標准或國外先進標准。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短期措施:加強建設預警和應急機制,正確應對重污染事件
二、中期措施: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嚴格控制污染源
三、長期措施:加快完善相關法規,加強大氣質量管理能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