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變”后,以馮白駒為首的中共瓊崖特委按照“團結抗戰”的指示,與國民黨海南當局達成協議,於1938年12月在雲龍將原在島上的共軍游擊隊改編為廣東省第14統率區民眾抗日自衛獨立隊,由中共瓊崖特委書記馮白駒擔任隊長。這支部隊在斗爭中不斷壯大,后又擴編為“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八年抗戰中,瓊崖縱隊堅持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雲龍鎮是馮白駒將軍的故鄉,是瓊山區革命老根據地之一,全鎮有300余名革命烈士獻出寶貴生命。
在瓊崖革命23年武裝斗爭中,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是最后的一個根據地。五指山北部的毛陽鎮毛貴村,曾是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大本營——瓊崖區黨委等機關的駐扎地,也被稱為海南的“西柏坡”。當年,就在這片坡地上,馮白駒率領瓊崖黨政軍首腦機關,運籌帷幄,發動和指揮了1948年秋季、1949年春季、夏季三大攻勢戰役,迎接和配合大軍渡海作戰,最終迎來了全海南的解放。對五指山革命根據地,馮白駒將軍曾作這樣的評價:“五指山根據地的最大作用在於戰略上保証了海南解放戰爭的勝利。
海南現有的眾多革命景點,雖然每天都有游客去尋找革命先烈足跡、游玩。特別是逢“七一”等特殊節日,但從游客結構來看,絕大多數都是黨員干部,不是單位組織到景區參觀學習,就是開展黨員活動。
海南早期開發的紅色景點產品內容過於單一,難吸引回頭客。本想體驗當時革命戰士如何在深山老林中艱苦生活、如何與敵人作斗爭的情況,但每次前來隻能看看展覽、聽聽黨課就結束了。沒有新鮮感,每次的內容都一樣。
“闡述紅色歷史 傳承紅色精神”2015全國紅色旅游故事會大賽圓滿落下帷幕,由海南省定安縣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選送的選手王學廣在大賽中榮獲特別獎。本次大賽在全國上下掀起“講紅色故事,走紅色路線,重溫紅色經典”的紅色旅游熱潮。
海南要充分結合海南省紅色旅游資源和旅游發展的實際,適當控制投資規模,要在充分挖掘革命題材的基礎上,把紅色旅游產品做細、做巧、做精,並與海南省特色的藍色海洋旅游、民俗旅游、鄉村旅游、綠色生態旅游有機結合,向復合型轉變,創新海南紅色旅游模式。 紅色旅游要從單打獨斗到實現融合發展,這樣才會富有綜合性、多樣性和永久不衰的魅力。而且要從過去運動式、活動式逐漸發展到與市場規律結合、與其他產品深度融合。 紅色旅游關注重點正在從對偉人、重大歷史事件的宏揚,逐漸升華到對普通百姓大眾的關注,體現大眾化、草根精神。紅色旅游未來的發展方向,即要走市場化道路,一方面要與鄉村旅游結合,要能夠富民,同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傳承優良傳統﹔一方面要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從運動式發展走向常態化發展。
如何使海南省紅色旅游煥發青春,迎來更多回頭客呢? 學知名紅色旅游景點先進經驗:除了建設愛國主義教育設施以及干部教育基地外,還可配套紅色文化創意街區、改造添加休閑體驗項目、提升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旅游設施、添加更多旅游產品、改變過去隻有紀念館陳列館之類的紅色旅游景點,將其打造成一個多功能的景區,隻有這樣紅色旅游才能跟上時代的需求,才能讓游客接受,這樣的景區才有活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回頭客。 例如:紅色娘子軍紀念園要與紅色娘子軍革命老區聯動起來,紀念園以紅色景區的建設對接旅游市場,把真正的紅色娘子軍革命老區文化特色餐飲系列做起來,做出一村一品。不僅拓寬了旅游產品,還能讓游客感受到更深的沉甸甸的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