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責任擔當,市縣“一把手”主抓脫貧攻堅﹔走企業帶動、旅游、電商等多條扶貧路子,為貧困戶帶來長期收入﹔配套政策給予惠民補助,加快脫貧攻堅項目實施進度……十月的瓊州大地,依舊艷陽高照。乍眼一望,樹綠山青、水清沙白,到處都彌漫著一股生機﹔深入到最偏遠的“窮山溝”才發現,一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戰,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要凝聚全省脫貧攻堅的最大共識、形成最大合力,舉全省之力,用更大的決心、更准確的思路、更精准的舉措打贏這場‘輸不起的攻堅之戰’!”9月29日,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在全省脫貧攻堅推進暨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上的講話擲地有聲。2015年以來,海南緊緊圍繞“三年脫貧攻堅,兩年鞏固提升”的決策部署,讓8.6萬余人脫貧,完成60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任務,全省5個國家級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打響了脫貧攻堅的“當頭炮”。2016年,海南全省計劃減貧18.8萬人。
明媚的陽光、清爽的海風,十月的海南正是休閑旅游好季節。但是,剛剛過去的這個國慶長假,他們卻沒有放假!他們是,海南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他們是,駐村“第一書記”﹔他們是,企業、合作社和致富帶頭人……他們在偏遠窮村的破舊危房下,在田間地頭、豬圈羊舍,度過了國慶七天長假。
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實打實硬碰硬
萬寧市北大鎮軍田村,省城來的“親戚”——省農業廳送來了致富“紅包”,點燃了貧困戶盤文政的致富夢﹔臨高縣千名領導干部到各自包點村庄,臨城鎮調俗村貧困戶鄭維春9月30日申請危房改造……國慶期間,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領導干部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海南精神”。
我們看到了貧困群眾的燦爛笑容
儋州市王五鎮東光村,村民羊壯才笑呵呵地說,以前種水稻、甘蔗賺不了錢,在政府的幫助下改種桑養蠶,平均每個月可以賺2000元。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小妹村貧困戶黃永益國慶節前剛賣了一批扶貧雞,“准備貸款3萬元,買上10頭羊、兩頭牛,再過半年不僅要脫貧,還要致富。”
全省今年計劃減貧數為188174人,截至8月30日,全省鎖定預脫貧人數為103307人,預脫貧平均進度為54.9%﹔全省抽查的貧困村資金項目實施平均進度為51.57%﹔全省抽查的貧困村人口脫貧平均進度為67.92%。近日,記者從省扶貧辦獲悉,我省脫貧攻堅工作亮點突出。
貧困兜底
截至8月份,全省納入社會保障兜底的貧困戶共3309戶9760人全省18個市縣計劃投入中央和省級專項扶貧資金24184.95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截至8月30日,已支出13761.23萬元,支付平均進度為56.9%,持續改善了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狀況。
電子商務
全省13個市縣建立495個。貧困村電商服務站。定安還計劃投入700萬元加強電商平台建設,正在招投標中。瓊海首批啟動建設的36家農村淘寶服務站已於7月18日全部正式運營,並計劃投入800萬元加強電商平台建設。
白牆抱紅柱,青瓦染素雲,金秋時節的“天上什寒”美得那麼純粹。創新扶貧模式后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什寒村,村民在政府的引導下,緊跟旅游業發展的步伐和態勢,唱起了主角。
大裡山區,位於陵水黎族自治縣北部最窮困的一片山間盆地中。那裡世居著小妹和什坡兩個村委會的上千黎族同胞。多少年來,劃船,是外界進入大裡的唯一方式,也因此保留下來了古老而完整的黎鄉風俗。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當地政府的扶貧力量進入大裡:修通進山的公路、硬化村裡唯一一條土路、通水、通電、通信號、通網絡……但縱觀整個扶貧進程,2016年,無疑是大裡區從量變走向質變的一年。
高大氣派的村口大門,開闊整潔的水泥路、連排成片的檳榔樹,不時還有嘰嘰喳喳的鳥叫聲、雞鳴聲回蕩在耳邊。一群老人正圍坐在廣場中央的大榕樹下談天說地,一幅幸福和諧的鄉村自然景象映入眼帘……這就是10月6日記者在定安縣龍河鎮菉林村見到的一幕。很難想象,十年前,這裡曾是一個落后貧困村。
時值金秋,海南的陽光依然火辣。儋州市那大鎮一家汽車修理廠內,忙碌的符岳良汗水濕透衣服。“雖然辛苦,但是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這位皮膚黝黑的23歲漢子說。“在政府的牽線下,來到這裡工作,一個月大概能賺2000元左右。現在除了自用,每個月寄500元給家裡。”
走進臨高縣文新村下轄的文昌村,這裡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攪拌機的轟鳴聲、建筑工人的喊叫聲,挖掘機挖土時撞擊的“???”聲,房屋地基上有幾位村民正指揮著工人施工。雖然村民臉上布滿汗水,但幸福的表情洋溢在臉上。“其實文昌村的新面貌和村民思想的轉變離不開一個人的努力。”文新村村委會副書記王學精稱。
搬遷,源於對脫貧致富的渴望。道銀村、坡告村,偏遠閉塞,至今不通路、不通電、不通通信網絡,是全省僅有的兩個不通公路的自然村,“不少村民一輩子也沒下過山。”南開鄉黨委副書記馬統瑜說,“一間瓦房三石灶,一條野藤挂家當”是當地的真實寫照,村民居住的全部是茅草屋改建而成的泥牆鐵皮頂房屋,不少房子透風漏雨。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民政部、國務院扶貧辦、中央農辦等部委《關於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部署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工作。
扶貧開發,一場輸不起的攻堅戰!在今年7月召開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總攻令:“扶貧開發到了攻克最后堡壘的階段。”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今日表示,2014年后,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決定,又把扶貧資金項目審批管理權限進一步下放到縣,省級不再具體管理扶貧資金項目的審批權。今年可能90%左右資金規模審批權限下放到縣。
《規劃》明確,搬遷對象主要是“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經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系統核實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約981萬人。遷出區域范圍涉及22個省約1400個縣。
從2014年開始,國家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
10月17日也是國際消除貧困日。1992年12月22日,聯合國通過了將10月17日設為國際消除貧困日的決議,旨在促進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減貧意識。我國設立“扶貧日”是響應聯合國決議的具體行動,主要目的是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貧困問題,關愛貧困人口,關心扶貧工作,核心內容是學習身邊榜樣,宣傳凡人善舉,動員廣泛參與,培育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