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問題引起熱議:當孩子被打,要不要支持他打回去?有家長表示,應該培養孩子強硬的性格,被欺負時要打回去﹔另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被欺負后,應當遠離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對此,我們需要關注什麼?
反擊還是容忍,從來都不會有一概而論的解決方案,如何解決,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但訴諸暴力無論如何都不值得提倡。孩子之間的糾紛,有時只是簡單的打鬧,而有時就是霸凌。對打鬧行為,家長以及學校從中簡單調停,問題一般就可以得到解決﹔而如果是霸凌,就要訴諸學校紀律管理部門甚至是法律。對霸凌行為決不能縱容。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所以家長、學校甚至是公共職能部門的一舉一動都很重要。以得體的方式解決孩子之間的糾紛,不僅是一時一地之事,更需要將眼光放長遠,考慮處理方式對孩子價值觀的影響。
青少年學生在生活和校園中偶爾會遇到小沖突,如果孩子被欺負了,你會怎麼辦?近日,某幼兒園就此問題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0%的家長表示,應該培養孩子的強硬性格,被欺負了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長則認為應當遠離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對此,記者對海口市的學生、家長以及教育相關人士進行了採訪。
★採訪當中不少家長表示,“打回去”是不正確的,但是自身受到傷害時也應該適當採取正當防衛,或者遠離施暴者。
鄭女士說:“不主張小孩子動手去打別人,或者遠離調皮的同學,但是受到他人再三欺負時,必要的採取適當防衛。”
★陳先生:“打回去是不行的,作為家長要經常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雙方家長和老師遇到這樣的事情不能保持沉默,要多進行溝通,老師和家長要正確引導。”
★海口山高學校校長何海燕表示,孩子之間的打鬧就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一課程,建議老師家長們遇到孩子打鬧的情況應該冷靜去分析,應該積極引導孩子,樹立規則意識,讓孩子們學會講原則、講規則,教育孩子用智慧去處理問題。
★何海燕還用“孩子搶玩具”的例子給家長和老師提出建議,孩子之間也會有遇到爭奪玩具的情況,無論是哪個孩子爭得了這個玩具,對兩個小孩的成長都是不利的。如果用“以暴制暴”這樣的理念來教育孩子,會造成孩子有暴力傾向,孩子長大后也會用這樣簡單的方式來處理問題,也容易造成社會矛盾。
小朋友之間時常會有點小沖突。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你覺得該怎麼辦?針對這個問題,近日,樂山市啟明星幼兒園對該園小朋友的家長做了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60%的家長表示應該培養孩子強硬的性格,被欺負時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長則認為,孩子被欺負后,應當遠離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
★孩子受了欺負,到底該怎麼辦?最近,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樂山市民吳萍(化名)。她的兒子小浩今年5歲,在樂山某幼兒園讀中班。因為自己平時下班時間晚,老公生意又很忙,所以每天都是小浩的爺爺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
★有一天,吳萍回家,看到小浩的脖子上有一道明顯的紅印子,問了半天,小浩才告訴媽媽,他在幼兒園跟其他小朋友爭搶滑梯,被打了。當時,小浩的爺爺高聲說道:“你應該打回去啊,你不還手,人家以后還要欺負你!”聽到這話,吳萍愣了一下。她想,不是應該教育孩子與同學和睦相處嗎?但轉念一想,孩子的爺爺說得好像也有道理,一味忍讓,可能會讓孩子更懦弱。
★吳萍將這事告訴一位朋友后,這位朋友把這件事發到了多個微信群裡,引起了熱議。
★“我的兒子性格比較內向,我們平時就教育他,打人是不對的。”在家長王女士看來,小朋友之間有點沖突很正常,隻要不是太過分,沒必要打回來。
★劉先生曾經有跟王女士一樣的想法,也這樣教育孩子。“有一件事讓我改變了想法。”劉先生稱,有一次,兒子和小伙伴發生爭執,被對方打傷了臉,差點傷到眼睛,但兒子仍然沒還手。從此,他就告訴孩子,“如果別人先動手打你,你都要給我打回來,否則就別回來哭。”
★在多個微信群裡,主張“打回去”的家長明顯佔多數,甚至有兩位家長表示,他們讓孩學習跆拳道、空手道,就是害怕孩子從小養成懦弱的性格,容易被欺負。
在這個張揚個性和權利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支持“反抗”、“還手”、彰顯力量,覺得“寬容”隻能是強者對弱者的態度——羊對狼的“寬容”態度顯然是件可笑的事。
但是小朋友們年紀都差不多,欺負其他孩子的就是狼嗎?被欺負的就是羊嗎?難道幼兒園和學校裡遵循的是這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嗎?
★70后家長:能別打還是別打,打人的不是好孩子,你要是打回去了,你就和他一樣都不是好孩子了。你可以告訴老師,讓老師來解決。
★80后家長:現在的老師為了和稀泥,什麼事都能干得出來!什麼“打人不是好孩子”?我小時候就因為這句話挨了不少欺負,我可不能讓我孩子再受這種苦了。
★90后家長:嚴重支持!人若犯我,我讓三分!若再犯我,斬草除根!
★在這個張揚個性和權利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支持“反抗”、“還手”、彰顯力量,覺得“寬容”隻能是強者對弱者的態度——羊對狼的“寬容”態度顯然是件可笑的事。但是小朋友們年紀都差不多,欺負其他孩子的就是狼嗎?被欺負的就是羊嗎?難道幼兒園和學校裡遵循的是這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嗎?
★其實,孩子眼中的學校和社會是什麼樣,最終取決於家長的看法。
★當自己因為對方的攻擊而感到生氣時,大聲說(喊)出來,告訴對方自己很生氣。
★如果對方不停止,那就用力撥開對方的手(或握對方手腕或推對方肩膀),然后迅速遠離對方,確保自己的安全。
★如果對方追上來,則首先要尋求附近成年人的保護——家長、老師、熟識的親屬都可以。
★最最極端的情況,如果上述三者都不奏效,附近並沒有成年人,對方還是不停止——那就還手吧!(不過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在小學中高年級后。)適時告訴孩子:對方的五官、喉、前胸、下腹部不可以攻擊(會出危險),其他的地方都可以。
★最后,原原本本告訴家長這件事。當然這非常依賴於親子關系。許多孩子在企圖跟家長溝通時,都受到了懷疑和冷遇,如“他怎麼不欺負別人專欺負你”或“退一步海闊天空”之類的,這樣的話會極大地損害親子關系,以至於孩子長大后受到群體欺凌時一聲不吭,拒絕求助於家長。
近日,某名人在一期節目中,講述兒子在超市的被打經歷,並且分享自己的“育兒經”,在網絡上激起了一番熱議。在面對“小朋友被欺負要不要打回去”這個問題時,她以身說法,現場舉例有一次兒子在超市,因為一輛兒童購物車被一個很蠻橫的小孩子給打了個耳光,這把不遠處的她給急壞了,可兒子捂著臉給回來了,她脫口而出“兒子,那個孩子打了你了,你不給我打回去?”但兒子卻說“我不,她打我是她媽媽沒教育好她。”
★別“摻和”孩子的游戲規則 孩子被同齡的小朋友欺負了,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表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有他們世界的游戲規則,成人不要用自己的規則去“摻和”孩子的世界。
★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 孩子已經會用自己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父母家人沒有必要追究什麼。孩子要在他們的游戲中學會合作、忍耐和協調,沒有這些東西,怎麼學得會規則?
★教孩子目的別教過程 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這個年齡,打打鬧鬧並沒有錯,孩子必須通過自己的實踐去學會成長,不要把成人的道德觀強加給孩子。 “說是孩子被打了,就是被欺負,如果不還手,將來就會變懦弱。被別人打了,一定要打回去。”專家認為,這種做法很危險。孩子會在這種強勢的參與下,失去自我成長的機會。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吃虧,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傷,也總是喜歡代替孩子去解決本該由孩子面對的問題。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能量,更有自己的成長軌跡。我們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面對,也有能力去解決自己的事情。“吃一塹、長一智”,隻有在不斷的經歷和磨煉中,孩子的內心才會變得更強大,自我保護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當然,有些過激的情況下,大人的適當保護(讓自己的孩子免於挨打,但不要打別人的孩子)或適當干預(阻止自己的孩子打人)也是必要的,但盡量要讓孩子學會自己面對和解決。
★那麼,面對孩子被欺負,爸爸媽媽到底應該怎麼辦? 首先要保護孩子安全,其次要教會孩子“制止暴力”。至於如何制止暴力,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想。不要忽視孩子的智慧,他們很聰明。如果孩子自己打了回去,那麼他會懂得憑借自己的能力可以制止別人的暴力。這時,爸爸媽媽應該引導孩子 “回擊時要注意分寸,不要攻擊、傷害”;如果孩子是將事件告訴了你或老師,則會懂得可以借助外界力量解決問題。
不少家長覺得,孩子被欺負,還手是最壞的解決方法,這樣真的好嗎?或是就算不還手,也要大聲地喊出你的不滿?孩子受欺負,看看外國是怎樣看待此事的。
1、瑞典:欺負人是一種優勢 在中國,欺負人是—種霸道錯誤的行為,是要受到譴責的。可是,在瑞典,孩子受了欺負,父母既不能去找老師,也不能去找欺負人的孩子父母。這就是東西方在觀念上的差異—這裡講究競爭。 邏輯不一樣,評價也不一樣。在這裡,受欺負是無能的表現。對於孩子之間的互相欺負,老師是不管的,這叫鼓勵競爭。欺負人的孩子會體驗到實力帶來的優勢,被欺負的孩子會努力提高競爭能力。
2、德國:善良教育與反面教育雙管齊下 德國武器制造的精良是世界知名的,可是德國人卻不贊成玩具商開發高科技的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別是男孩)玩槍炮、坦克之類的玩具。 德國家長認為,報復不能解決所發生的事情,寬容待人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善良品質。在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的同時,德國人還非常注重反面教育的作用。對於校園裡所出現的那些恃強欺弱的所謂小霸王,校方的反對態度非常鮮明。據悉,曾經2次記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即果斷地予以開除,然后再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門進行調教。
3、美國:認識孩子的朋友 針對“孩子挨打怎麼辦”的話題,美國教育專家凱特·葛恩波斯在《應對欺負、挑舋與惡意》一書中給家長開出了下面的良方: 把情況告知校方:家長有必要把發生的事告訴孩子的老師、園長。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 認識孩子的朋友:告訴他們當你的孩子受到欺負時,你的感受。如果你孩子的朋友知道了你的感受,他們會更樂於前來告訴你幼兒園或學校發生的事情。 讓孩子參加自衛訓練:這些訓練可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嚴,減小他成為受欺負者的可能。 給物品標名:這樣有利於証明這些物品都是屬於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鼓勵孩子敞開心扉:爸爸要明確告訴寶寶:隻要你受欺負,爸爸是一定站在你這邊的。
4、法國:“自然后果法” “自然后果法”是法國教育家盧梭在幼兒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每當孩子有過失行為時,成人不要人為地去限制孩子的自由,而是用過失產生的后果去約束孩子的行為,從而使孩子明白其危害,並下決心不再重犯的教育方法。 “自然后果法”追求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獨特效果,據說,它比單純的說教或直接的斥責更容易讓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