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水增加,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的習俗也豐富有趣,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傳統祭祀

清明祭祖與掃墓

清明祭祖與掃墓這樣的習俗由來已久了,焚香、燒紙,鳴鞭、點燭火這些都是人們用來寄托哀思的最普遍的傳統習俗。

祭掃陋習釀悲劇

按照傳統的習俗,清明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源於周代的清明節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時間跨度長,存留下來的慣性做法很多,而有些做法和當下社會已經格格不入,比如動輒大燒紙錢冥物,互相攀比講排場等,這不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也會污染環境,甚至釀成悲劇。3月末,杭州一名住戶未將焚燒完的紙錢灰燼妥善處置,結果煙霧涌入過道,導致一名91歲老太太死亡。

燒紙錢以及衍生的紙制品、燃放煙花爆竹,這些傳統祭祀方式已演變成森林火災的最大隱患,每年清明全國因掃墓祭祖燒紙錢、燃香燭、放爆竹等用火不慎引發的森林火災頻發。 假日期間,掃墓祭祖場所、文物古建筑、旅游風景區等地人流密集,焚香、燒紙、點蠟、燃放鞭炮活動頻繁,加之春季大風天較多,極易引發火災事故。公安部消防局日前提醒,掃墓祭祖,請勿在大風天點燭、燃香、燒紙和燃放爆竹,如若發現火災,請及時撥打“119”報警。 此外,4月3日,在中國氣象局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李明媚也提示,清明節期間,河北中部、山西中部、甘肅西南部、四川南部、雲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森林火險等級較高,清明節期間是祭掃、踏青活動高峰期,森林防火形勢嚴峻,需注意野外用火安全,加強火源管理。

文明祭祀

文明祭祀,環保祭祀

眾所周知,焚燒紙錢、燃放爆竹給環境帶來污染的同時,也會埋下許多的安全隱患。近幾年來,“文明祭祀,環保祭祀”的倡導聲日益高漲,各種綠色低碳的祭掃方式也在各地興起。時代在進步,清明祭掃也理應移風易俗,與時俱進,倡導綠色環保祭祀、文明祭祀,勢在必行。

音樂祭掃、網上祭祀

音樂祭掃:以音樂、詩文、演唱會、故事會等形式,追思先人,表達對故人的緬懷之情。在清明掃墓時,為親人演奏一曲他生前喜愛的音樂,在音樂聲中寄托情感,完成心靈的溝通。音樂愛好者也可攜帶樂器來到逝者墓前,在優美動人的演奏中完成逝者的祭奠,並在音樂聲中得到情感升華。 網上祭祀:作為傳統祭祀方式的繼承與延伸,網上祭祀是近年來才興起的一種全新的祭祀方式,這種形式也在被許多人接受和採納。逝者家屬在相關網站上為逝者注冊一塊虛擬“墓碑”,並附其生平簡介等相關信息,輸入祭掃人的名字,選擇鮮花、花燭或留言等形式,感受他們的音容笑貌,回顧他們平凡而偉大的一生,重溫他們的諄諄教誨,便可寄托思念。

公墓祭祀、社區公祭、文化祭祀

公墓祭祀:到墓園通過鮮花、音樂等方式拜祭革命先烈,表達哀思。 社區公祭:在指定禮堂,大家把鮮花擺放在已故親人的遺像旁,伴著舒緩的音樂,由專人念祭文集體悼念。 文化祭祀:通過寫文章或設立清明寄思專欄來表達緬懷、追思之情。

多樣祭掃方式

電子蠟燭代替明火

   傳統蠟燭的主要成份是石蠟。石蠟在高溫狀態下產生的石蠟蒸氣,不僅污染了環境,對身體更會造成重大危害。電子蠟燭無煙、無污染,節能環保又安全。電子蠟燭代替明火燃燒,更能常亮於墓前,這也是紀念親人的一種方式。

“時空信箱”寄托哀思

   “時空信箱”是通過信件寄托哀思,將想念投入“信箱”傳遞給逝去的親友。“時空信箱”呼吁人們通過全新的方式表達對故人的思念。信箱裡的信件收集起來后會進行集中焚燒,寓意“寄”給逝去的親人,傳遞親情。可以通過寫文章或設立清明寄思專欄來表達緬懷、追思之情。也可以將已故親人生前留存的影像資料,編輯制作成多媒體進行播放,重溫已故親人的成就。還可以通過筆祭、燭光祭祀等形式,表達對逝者的思念。

綠色祭掃

  • 鮮花祭祀:為已逝故人獻束鮮花、鞠躬敬禮,追憶哀思。

    鮮花祭祀:為已逝故人獻束鮮花、鞠躬敬禮,追憶哀思。

  • 植樹祭掃:通過植樹寄托哀思,在樹上挂上追思卡緬懷故人。

    植樹祭掃:通過植樹寄托哀思,在樹上挂上追思卡緬懷故人。

  • 庭院祭祀:以小區、居民樓為單位,居民集體公祭。

    庭院祭祀:以小區、居民樓為單位,居民集體公祭。

  • 放飛祭祀:將要表達的思念之情寫在小卡片上,用氣球帶上天空。

    放飛祭祀:將要表達的思念之情寫在小卡片上,用氣球帶上天空。

  • 簽名祭祀:在祭祀條幅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以及真情寄語。

    簽名祭祀:在祭祀條幅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以及真情寄語。

結語

初心不改,告別“陋習”,文明祭祀

為個人積存正氣,為社會積存正能量,以期走得更遠,這是清明節的一個內涵。近幾年來,“文明祭祀,環保祭祀”的倡導聲日益高漲,各種綠色低碳的祭掃方式也在各地興起。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綠色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不少市民一改傳統的觀念,一束鮮花、一個鞠躬、幾許默哀、良久靜思……替換了過去焚燒冥品、燃放爆竹的祭祀方式。 有人也許會質疑,為了環保,如此祭掃是否改變了清明節祭掃的意義,但祭祖的初衷是表達思念,重在寄托哀思,隻要初心不改,秉承傳統, 告別“陋習”,用最舒適的方式傳承傳統文化,倡導一種文明新風尚,讓清明節更加“清明”。

綠色祭掃成新風

不忘祭掃內涵,回歸氣清景明。並不否認擴墳、燒紙、放鞭炮,傳統的祭奠儀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但是隨著時代的切換,習俗也需要與時俱進。“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慰先人”,綠色祭掃已成新風,表達出了對那些逝去親人的哀思,也契合了社會趨勢。祭奠是一種禮敬、懷念,更是一種情感升華。站在歷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讓自我得到精神淨化、智慧啟迪,以期走得更遠,這是清明節的一個內涵。

回歸氣清景明

文明祭掃,貴在心意﹔平安清明,需要每個人從自己做起。這樣,不僅為個人積存正氣,更為社會積存正能量。 讓清明節洗卻煙塵,回歸氣清景明,讓祭掃少一些浮華與喧囂、多一些庄重與用心,這樣的雙贏方式,值得我們推崇。

版權:人民網海南頻道    策劃制作:符小葉    技術支持:符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