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濤拍打著海岸,孩子抱著沖浪板奔向大海﹔熱帶雨林鳥鳴啾啾,游客身處其中流連忘返﹔農家小院式的民宿,迎來休閑度假的夫妻……如今,這是海南旅游市場的尋常模樣。
1986年1月,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海南被確定為全國7個重要旅游發展地區之一,是其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區﹔隨后,在全國旅游發展規劃確立的八大旅游區中,海南旅游區與江浙滬旅游區、東北旅游區、西北旅游區、西南旅游區等並列,成為其中陸地面積最小也最獨特的一個旅游區。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后,早已蓄勢待發的海南旅游業,終於迎來大開發、大發展時代。
早在1993年,海南就提出了“全社會共辦大旅游”,當時主要是為了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旅游開發而提出“大旅游”概念,就是為了區別於傳統的旅游接待服務——“小旅游”。[詳細]
2003年,時任海南省委書記王岐山提出,要將整個海南建設成為“全國人民的度假村”和“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這是海南第一次明確提出的全域旅游目標。
在中國旅游的初級階段,主要是建景點、景區、飯店、賓館。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旅游產業也已經到了全民旅游和個人游、自駕游為主的全新階段,傳統的景點旅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旅游發展的需要。[詳細]
在每一個關鍵節點,海南旅游都表現搶眼。繼擔當中國濱海旅游、度假休閑、生態旅游和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大任后,海南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的2016年再擔大任:當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在海口召開,國家旅游局將推進全域旅游建設作為新時期旅游發展的重要戰略,海南成為全國首個全域旅游創建示范省。[詳細]
2013年,瓊海提出實施“田園城市、幸福瓊海”戰略,將全市作為一個5A級景區來建設。根據各個鎮的人文特點、產業特色和自然稟賦,進行個性化的規劃設計,逐步把12個鄉鎮建設成“一鎮一特色、一鎮一風情、一鎮一產業”的特色風情小鎮。同時,依托國家農業公園和風情小鎮建設,瓊海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推動第一、第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瓊海市嘉積鎮北仍村的蛻變就是從2013年瓊海市規劃建設美麗鄉村開始的。在改造過程中,北仍村嚴守“不拆房、不佔田、不砍樹,就地城鎮化”的原則,村還是那村,樹還是那樹,人還是那人,格局在變,但北仍村的內在沒變,留住了原汁原味的“鄉愁味道”,讓游客走進村裡能夠真正感受到“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北仍之美。
2015年3月28日,奧地利前總統的夫人瑪吉特、烏干達總統夫人珍妮特、贊比亞總統夫人埃斯特、尼泊爾前總統的女兒阿妮塔來到北仍村,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的熱情歡迎。鄉間小村的“北仍客廳”,搖身一變成了國際會客廳。
[詳細]通過推進省域“多規合一”改革,確立了全省空間布局“一張藍圖”,海南省以“點、線、面”謀劃全域旅游。“日月同輝滿天星,全省處處是風景”,這句話仿佛在人們眼前打開了一幅別具一格、日新月異的國際旅游島新畫卷。
博鰲、潭門、福山、龍樓等結合了自然和人文稟賦的風情小鎮與各大景區交相輝映﹔什寒村、中寥村、南強村等美麗鄉村成片開花,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發展態勢。對於游客來說,海南既有“滿漢全席”,也有“農家小炒”——有高端大氣的高星級酒店,也有價廉物美的農家客棧,既有亞龍灣、海棠灣等國際化的高端旅游度假區,也有接地氣、有人氣的風情小鎮、美麗鄉村。[詳細]
曾幾何時,作為海南標志性產業的旅游業,面臨著“旺丁不旺財”的尷尬。即使在2003年接待過夜游客超過1000萬人次,旅游收入依然在90億元左右徘徊。
當港口碼頭、小鎮鄉村成為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歷史記憶的景區,我省緊緊抓住這一實現旅游產業供給能力和供給效率倍增的“乘數因子”,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實施“旅游+”,推動旅游新業態和新產品供給質量優化升級,打造全天候、全地域旅游目的地,讓八方來客盡享美好新海南。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全域旅游既是旅游業發展進程中的一場深刻變革,也是旅游業“二次創業”的機遇期、窗口期。[詳細]
西島,在三亞灣西部的海面上,與繁華市區遙遙相望。19年來,一道圍牆,把這座面積2.8平方公裡的島嶼隔出兩個“世界”——牆那邊,是人頭攢動的西島景區﹔牆這邊,是愈發落寞的古老漁村。
2017年11月28日,西島漁村一期建成迎客,圍牆的一扇大門正式開啟,游客可同時飽覽景區與漁村美景,景區與漁村採用一體化融合的方式,共同推進全域旅游建設。
如今,圍牆沒了,一百多年的老房子改造而成的文創館成為西島文化的展示窗口,有著斑駁印記的珊瑚石院牆也成為游客們拍照的絕佳背景。漁村蝶變,吃上“旅游飯”的村民真正感受到了全域旅游的魅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