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60年代的華僑大廈,是當時海口的地標性建筑,也是海口最高級的酒店。(海南日報資料圖片)
海口華僑大廈
-
1950年10月1日,海口市10萬市民隆重集會慶祝國慶節。2日晚舉行萬余人提燈大游行。
華僑大廈上世紀50年代開始建設,60年代初建成,以七層的樓高成為海口最高的樓、最豪華的酒店。華僑大廈建成后,周邊地區還很空,沒有太多建筑,其中10多年一直是海口的最高樓。
海口華僑大廈是海南省中國旅行社的下屬酒店,是接待前來海南旅游、探親和商務活動的華僑、港澳台同胞、外籍華人及外國朋友的重要基地﹔經過全面裝修后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際涉外星級飯店。海南華僑大廈屢獲殊榮,享譽海內外,被稱為“華僑之家”。
- 70年代改革開放前海府路三角池舊貌
博愛南三角池
- 1964-1965年,市政府發動群眾開辟博愛南三角池地帶形成環島路,並鋪筑瀝青磚路面。
2017年,海口改造博愛街道三角池片區的消息見報了,征收范圍也劃出來。回憶起海南建省之初,十萬人才過海峽的壯景,有不少闖海人最初都是聚集在三角池片區來開始他們的闖海夢。三角池位於海口市海秀路與博愛路、海府路三條路交叉地帶,周圍有海口人民公園、海口人民廣場等公共場所,又緊挨海南省委、省政府,距當年的人才交流中心也不過六七百米。當時的海南,沒有比三角池再響亮的地名了。
- 海口望海樓
海口“望海樓”
- 1984年投入使用的望海國際大酒店因有12層高,故被稱作“十二層樓”,是當時海南的樓,也是當時島上檔、最繁華的消費場所。因在酒店的最高層能望到海,市民稱其為“望海樓”。
建省初期,望海樓的客房幾乎天天爆滿。在海南從事大宗貿易的商人在這裡聚集,回鄉探親的華僑、港澳台同胞常在這裡下榻,諸多大公司競相在這租房。設在二樓的音樂茶座生意異常火爆,歌舞廳裡的旋轉舞台、燈光效果令人炫目,不少后來在國內風生水起的明星大腕曾在此獻藝。那時,到望海樓聽歌、喝早茶、辦喜酒,成為時尚和尊貴的象征。
望海樓最初是國營性質,1998年改為股份制,2009年被海航接管。老望海樓已成為一代人的美好記憶。
- 南大立交橋原址是海秀路與龍昆路交叉的一座小橋
路橋建設全面提速
- 海南南大立交橋位於海口市市中心龍昆路與海秀大道交叉路口,向南跨越南航路,向北跨越龍華路。開工日期1993年8月5日,竣工日期為1994年8月28日。
南大立交橋工程規模宏大,立交全線設計長度為7200m(含行道),其中東西方向長度為1100m,南北方向長度為1450m,橋梁建筑面積59000m2,鑽孔樁719根,墩台374個,全橋混凝土施工量100000m3,鋼材1100t。
海南南大立交橋位於海口市市中心龍昆路與海秀大道交叉路口,向南跨越南航路,向北跨越龍華路,是緩解市中心車流量的重要地段。
- 濱海立交橋原址
- 2003年-2008年,海口先后完成濱海大道、南海大道(一期)、竣工通車海秀西路、新建及整治鳳翔路、甸昆路、和平大道改造、海甸島環島路等道路的改造與建設。
2003年1月8日-5月18日完成濱海大道、南海大道(一期),歷時僅66天﹔
2005年,新建及整治鳳翔路等8個項目,其中鳳翔路北幅通車用了135天,金龍路美食一條街僅70天完成整治﹔
2006年,完成了甸昆路7個工程項目的建設任務﹔
2007年,海甸島環島路等14個項目開工,其中人民大道僅用90天實現功能性通車。
- 建設中的世紀大橋 (橋面建設)
- 世紀大橋於1998年5月29日開工,到2003年8月1日竣工通車。大橋全長2663.606米,因其雄偉壯觀的造型而成為海口一個重要的旅游景觀和城市標志性建筑。
世紀大橋位於海南省海口市龍昆北路向北延長線上,主橋跨越海甸河,南端和濱海立交橋相接,北引橋與海甸島海甸五西路平接。大橋全長2663.606米,因其雄偉壯觀的造型而成為海口一個重要的旅游景觀和城市標志性建筑,促進海口市旅游業的發展。
大橋於1998年5月29日開工,到2003年8月1日竣工通車。總投資6.66億元,其中利用日本資金協力貸款5000萬美元,市財政配套資金2.5億元。
-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項目全貌。
- 1999年3月28日,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建成通航。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位於中國海南省海口市東南方向18公裡處,為4E級民用運輸機場,是中國重要的干線機場之一。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於1999年5月25日正式通航﹔2011年12月成為中國國內首家擁有離島免稅店的機場。
據2018年7月機場官網顯示,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機場佔地面積1140公頃,擁有1條長3600米、寬45米跑道﹔平行滑行道長3600米、寬23米﹔航站樓總規模近15萬平方米,站坪總面積79萬平方米,站坪機位78個。
- 玉沙村最早是海口濱海大道南側(國貿片區)的一個小村庄
城市綜合改造提檔
- 2007年11月26日,玉沙村的拆遷工作正式拉開大幕,一棟棟或新或舊、或高或矮的建筑物在挖掘機的轟鳴聲中轟然倒下,玉沙村這個城中村啟動改造,現如今玉沙村已成為海口最有特色、最具人氣和繁華度的休閑商務區。
據史載,玉沙村始於明代,村前沙灘綿延,因其沙如玉,故得名“玉沙村”。
2007年11月17日,玉沙村拆遷工作正式啟動;至2008年1月10日,總面積超過32萬平方米的舊民房基本拆遷完畢,前后僅僅用了50余天,為海口市舊城改造摸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玉沙模式”。
- 高空航拍海口國興大道一帶景觀
- 2010年,11項市政道路開工﹔
2011年,完成4個學校的建設任務,7個保障性住房按期開工,12個市政項目竣工及通車,其中省會展中心23號路北段20天完成改線任務,“5路4橋”創下海口項目管理的歷史紀錄﹔
2011年,海南國際會展中心建成使用﹔
2012年,9個市政道路項目的竣工及通車,其中青年路延長線(民安小區段)及龍華區的三葉東路及濱涯小區周邊路網是海口市“9+1”重點項目,成為唯一按時、提前完工的代建單位。
2013年6月,大手筆投入新城建設,海口最大的保障房工程覆蓋5萬人口的永秀花園項目,一期二期建設如火如荼。
- 2016年7月20日,海秀快速路(一期)項目主橋及部分匝道功能性通車。
- 海秀快速路一期工程西起長濱路,向東沿長濱東十七街東延伸及海榆西線線位經過綠色長廊后至永萬西路,再沿海盛路、海秀路線位,經過永萬東路、秀英大道、丘海大道、僑中路、龍昆路等相交道路,於龍昆南路東側750米處與國興大道相接,路線全長14.3公裡。
海秀快速路的貫通,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省會城市的交通樞紐功能,緩解了海口市區交通壓力,這對改善居民出行環境將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利用海秀路這一處通道資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溝通長流組團、市中心區和江東組團之間的聯系,將有力拉動海口城區范圍內東西向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為海口市各片區的經濟發展、交通物流和相互溝通,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礎服務條件,是城市的一個“發展加速器”。
- 海口騎樓老街被認為是發展民宿最適合的區域之一
-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歷史。2009年6月10日,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在北京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海口騎樓主要分布於海口市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老街區。騎樓老街覆蓋面積約二平方公裡,總長四點四公裡,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筑近六百棟。騎樓大多是上世紀初一批批從南洋回來的華僑借鑒當時的南洋建筑風格所建。騎樓大多布滿優雅細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騎樓樓層都不太高,兩三層的居多,有些還保留著早前的商號,和憑欄、門窗等處的精美雕花。
- 【第一座高樓】得勝沙老街五層樓
- 【第一座立交橋】南大立交橋原址是海秀路與龍昆路交叉的一座小橋
- 【第一座立交橋】21世紀的南大立交橋(海口日報)
- 【第一條雙向4車道公路】龍昆南路原貌
- 【第一條雙向4車道公路】如今的龍昆南路
- 【第一座公園】海口人民公園原貌
- 【第一座公園】海口人民公園如今景色宜人
- 【第一座開放的公園】圖為萬綠園雛型。
- 【第一座開放的公園】萬綠園如今成了市民運動、游客觀覽海口夜景好去處
- 【第一座斜拉橋 】建設中的世紀大橋 (橋面建設)
- 如今的世紀大橋已成為海口重要的地標,世紀大橋堪稱“海南第一”
- 【第一條快速路】海口海秀快速路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9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