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港開發區積極打造裝配式建筑工業化集群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金牌港開發區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為指引,依靠突出的戰略優勢、豐富的特色資源、智慧的園區管理等優勢,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動裝配式建筑產業在開發區集聚發展,著力將開發區打造成以裝配式建筑為主導,集研發、設計、制造、展示、交易、培訓於一體的綠色、低碳、循環、智慧的熱帶建筑特色產業園,打造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集群,進一步完善海南省裝配式建筑產能布局。
下一步,臨高還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配合推動儋州機場建設前期工作,通過‘兩港’建設,推動新型建筑產品和技術、海洋裝備、糧油農產品等擴大出口,打造海南西部對外開放陸海新通道,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詳細】
臨高新調漁港“一跨二轉三融合”
近日,走進臨高縣調樓鎮東南側,一片東至黃龍大道、北至群道村、西至黃龍上村、南至南堂村共計1.5平方公裡的土地,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施工。這是臨高縣結合產業現狀,致力於解決漁業發展基礎設施不完備、產業統籌不系統、協同融合不充分等問題,准備依托縣內新盈鎮、調樓鎮兩大漁業重鎮,推動建設的臨高新調漁港經濟區項目的開發范圍。
為推動臨高漁業可持續發展,項目確定了“一跨二轉三融合”為開發總體目標。希望通過這個項目升級改造漁港基礎設施,打造漁業發展載體,彌補產業發展短板,將現代漁業產業和海洋科技產業協同發展作為臨高縣創新發展方式,實現臨高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詳細】
做精做強熱帶高效農業和海洋漁業
臨高田洋連片、水利縱橫、土壤肥沃,具有農漁產品生產、農旅融合的獨特優勢。10年來,臨高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優勢,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以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和海洋漁業為抓手,積極融入全省四大主導產業布局,加快農業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建設,推動精深加工、物流、營銷等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業態發展,推動漁業轉型升級,做長做全農業產業鏈條。
10年來,臨高在農業轉型發展上立足當前,謀劃長遠。突出抓好熱帶高效農業和海洋漁業兩大產業,推動“兩個產業”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高端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熱帶農業和現代海洋漁業產業體系。【詳細】
東英國際慢城助推臨高鄉村振興
從環島旅游公路一個出口駛入臨高縣東英鎮,道路兩側,許多村庄暗藏玄機。一個傳統小漁村裡藏著一條濱海民宿帶,沙灘海洋觸手可及,退潮時便可趕海;一個藏著五椰級鄉村旅游點的“頭洋·海堂”漁耕人文主題研學綜合體驗區。
依托東英鎮14.7公裡的原生態海岸線和田園風光,近年來,臨高以東英國際慢城建設為抓手,深化農旅文旅經濟結構改革,發展鄉村經濟和旅游經濟,探索“黨的建設為引領、文體康養為抓手、綠色發展為根本、農旅文旅融合、農民就地就業創業、實現共同富裕”的臨高鄉村振興新模式,總結出“投、建、營”一體化的鄉村振興產業4.0模式。【詳細】
圍繞“兩港、兩業、兩旅、慢城”,加快推進“三區一園”
臨高縣委、縣政府圍繞“兩港、兩業、兩旅、慢城”,加快推進“三區一園”(新型建筑產業集聚區、現代熱帶特色農漁產業示范區、濱海國際慢城休閑體驗區、現代航空科技產業園)建設,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在全面建設自貿港偉大實踐中實現臨高超常規、跨越式、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2021年,臨高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兩百億大關,達到222.9億元,較2016年增長17.8%。5年來,臨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4000元提高到33706元,年均增長7.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0678元提高到16876元,年均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67.5:6.2:26.3調整為62.2:4.9:32.9,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