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園獨特的生態魅力

  • 彩鹮在濕地翱翔。彩鹮在濕地翱翔。

    彩䴉現身昌江


  近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彩鹮現身海南昌江海尾國家濕地公園(試點)。此次監測到的彩鹮共計12隻,創下了海南彩鹮數量的歷史新高。據了解,彩鹮是有著“東方寶石”之稱的朱鹮的近親,屬於鹮科彩鹮屬鳥類,它們體形修長,渾身黝黑,但在陽光照射下,羽毛會呈現出綠色的金屬光澤,光澤隨著彩鹮的移動變化多彩,因此被人們稱為“五彩斑斕的黑”。
  截至目前,昌江海尾國家濕地公園(試點)范圍內共記錄鳥類累計種數207種,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鳥類41種,其中國家Ⅰ級已經達到3種,明星物種有黑臉琵鷺、黑鸛、彩鹮、棉鳧、紫水雞、栗樹鴨等。

科技創新 賦能農業

  • ​昌江蜜瓜科技小院種植的蜜瓜。​昌江蜜瓜科技小院種植的蜜瓜。

    科技小院為新時代農業產業賦能


  近年來,在海南省科協的指導和幫助下,昌江黎族自治縣蜜瓜科技小院和黑山羊科技小院先后創建成立,致力搭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台,為當地新時代農業產業賦能。據了解,科技小院作為建立在農村生產一線、集農業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和人才培養於一體的基層科技服務平台,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科技小院科研團隊長期扎根農村一線,零距離、零門檻、零時差、零費用開展科技服務,既培養農業高層次人才又研究解決了農業生產技術問題﹔同時,有效連接起科研人員直接聯系農民的便捷橋梁,成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台。

農林復合系統的魅力與價值

  • 昌江木棉稻田農林復合系統。昌江木棉稻田農林復合系統。

    木棉樹下遇“稻”美好


  作為“中國木棉之鄉”,昌江木棉樹廣泛分布在稻田之間,展現了亞洲熱帶地區水稻早期栽培模式與演化歷史,是昌江獨特的農耕文化體現。
  這種農林復合景觀正吸引各地專家實地考察並推進木棉稻田農林復合系統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申報工作專家團隊成員、海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副院長任明迅說,這種傳統的農林復合立體種植模式,代表著黎族先民從傳統的“刀耕火種”旱作方式向“整地插秧”水田種植模式轉變的關鍵中間環節,保存著彌足珍貴的人類早期馴化水稻歷史和傳統稻種,形成了具有極高經濟價值的農業文化遺產。

特色水果走出國門

  • 打包好的火龍果。打包好的火龍果。

    火龍果“躍”國門銷中東出口實現零突破


  日前,海南尚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1000斤紅心火龍果和100斤燕窩果被裝上貨車發往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搭乘航班飛往阿聯酋迪拜,成為昌江打開中東市場的第一塊“敲門磚”,標志著昌江火龍果成功邁出國門,遠銷海外市場,火龍果出口實現零突破。
  據介紹,昌江地處海南島西部,屬於典型的干濕交替熱帶季風氣候,光熱資源十分豐富。截至目前,昌江火龍果種植面積約1.4萬畝,年產量達2.5萬噸,年產值2億元以上。近年來,昌江因地制宜,不斷提高火龍果品質,逐步完善產業鏈,推動出口渠道的建立,助力鄉村振興。此次火龍果的成功出口,極大拓寬了火龍果的銷售市場,為昌江火龍果產業激發出更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機遇。

探尋黎鄉秘境美景

  • 游客在王下鄉“黎花裡”形象大門前打卡拍照。游客在王下鄉“黎花裡”形象大門前打卡拍照。

    自駕游感受黎鄉秘境


  “五一”期間,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自駕到王下鄉這片黎鄉秘境,在“一步一裡一風情”的美景中,感受黎族特色村寨的獨特魅力。在王下鄉“黎花裡”形象大門看到,來自各地的自駕車輛有序停放在路旁。巨大的山石下,茅草亭和小橋流水相映成趣,游客在景觀前擺出各種造型,與家人好友合影留念。隨后繼續深入王下鄉,探尋黎鄉秘境。
  在皇帝洞,遠道而來的游客三五成群,沿著石階逐級而上,或用手電探尋洞內,近距離觀賞洞內的各式鐘乳石﹔或駐足瞭望遠方,遠眺南堯河與十裡畫廊,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在黎家阿哥阿姐的美食攤,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和熱帶水果。

發揮鄉村旅游獨特優勢 打造多樣玩法留客

  • 游客在霸王嶺游玩。游客在霸王嶺游玩。

    挖掘“留量”密碼 鄉村游留住“過夜客”


  今年“五一”小長假,昌江挖掘“留量”密碼,精心推出多條鄉村旅游路線,豐富鄉村旅游體驗感,讓“過路客”變成“過夜客”,釋放消費新活力。
  “五一”期間,昌江縣接待過夜游客3.84萬人次,同比增長15.6%,過夜旅游收入2700余萬元,同比增長21.4%。昌江推出海濱賞花自駕之旅、雨林吸氧秘境之旅、黎鄉尋蹤探秘之旅、非遺文化體驗之旅、休閑農庄村游之旅等7條精品旅游線路,解鎖鄉村趕海、賞花、爬山、非遺文化體驗等新鮮玩法。花卉文化、熱帶雨林文化、非遺文化、黎族特色文化,每一條旅游路線的推薦都有著昌江本土文化的植入,是提升昌江鄉村旅游的魅力所在,也讓越來越多的美麗鄉村走進大家的視野,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發展。

“體育+”的城市文旅魅力

  • 2024年昌江黎族自治縣端午農民龍舟賽。2024年昌江黎族自治縣端午農民龍舟賽。

    龍舟飛槳逐浪海尾


  6月10日,以“濃情西岸·海尾激浪”為主題的2024年昌江黎族自治縣端午農民龍舟賽,在昌江縣海尾鎮新港碼頭圓滿收官。本次競賽共有來自八個鄉鎮的龍舟隊伍參加直競賽500米項目,賽事採用晉級制,設置小組賽和決賽環節。
  自古以來,龍舟活動就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吉祥的喜慶色彩、較高的觀賞價值,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本次活動打造“小活動大宣傳”,以賽促團結、促融合,借助傳統節日品牌影響力,全面釋放昌江“體育+”的城市文旅魅力,持續打造鄉村文旅新熱點,為海南自貿港文旅宣傳和海南傳統節慶品牌文化活動的打造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