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五指山市注重對“候鳥”平台資源和人才資源的挖掘使用,不斷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創新啟動“鴻雁匯智”工程,多措並舉激發“候鳥”人才潛能動力,取長補短,有力推動五指山高質量發展。
為促進人才資源共享,建立“候鳥”人才動態更新、定期採集、分類統籌機制,聯合各有關部門開展入戶走訪調查,建立涵蓋教育、衛生、金融、文化等10個領域的“鴻雁”智庫,登記入庫“候鳥”人才850名。做好“雙向”對接,利用“鴻雁”智庫資源“按單點菜”,主動對接了解人才近況及服務意願,精准向各單位推薦“候鳥”人才1000多人次。近年來,五指山市柔性使用“候鳥”人才近萬人次。
近日,五指山市出台文件,抓實“選、育、管、激”等環節,著力建設一支來源廣泛、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備力量培養計劃分為選任村務專干和培育村“兩委”干部兩大部分。五指山以三年為培育周期,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成效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挑選人才、使用人才,力爭打造一支政治堅定、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擔當作為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實現“一輕二高三強”和“一年成長、兩年成才、三年成事”的培育目標,讓本土人才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引導鄉村振興青年人才下沉基層、服務基層,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証和人才支撐。
近年來,五指山市通過搭建起基層專家服務平台,匯聚了來自各領域的優秀人才力量,為鄉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採取“請進來+走出去+送出去”方式,培養一批制茶能手和基層急需緊缺人才。把名師請進來,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杭州茶葉研究所專家到水滿鄉茶園,實地開展有機茶種植技術業務培訓,現場講授茶樹冬季修剪、病虫害有機防治及石硫合劑的合理使用方法等知識,在“田間地頭”打造實務課堂。讓人才走出去,從學習實踐中增長見聞、提升本領。把技術送出去,派出基地專家到白沙縣青鬆鄉牙擴村進行為期12天的大葉茶種植和手工加工制作技術授課,採取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訓練的教學方法,為當地村民傳授技術,村民學習熱情高漲,廣受好評。
為優化人才表彰獎勵制度,激勵人才擔當作為,五指山市制定出台《1867優秀人才獎勵暫行辦法》,採取“物質+精神”雙重獎勵並舉,激發人才干事創業熱情,不斷把人才力量轉化為攻堅力量,把人才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人才活力轉化為創新動力,為加快推動五指山“六園”建設和打造成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凝聚人才力量。
2024年3月,五指山市召開“1867優秀人才”表揚大會,為五指山市首屆“1867優秀人才獎”評選獎勵工作畫上圓滿句號。從各行各業脫穎而出的8名人才作為市優秀人才的代表,充分展示了山城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也彰顯了五指山良好的人才發展生態。
為打贏海南省科技創新翻身仗,五指山市堅持以制度建設、平台保障和獎勵激勵等抓手,夯實生態科技特派員工作,持續向全國遴選科技人才優化隊伍、創新農業科技110服務長效機制、設立科技計劃專項支持成果轉化,五指山市生態科技特派員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隊伍不斷壯大,成為“三農”政策的宣傳隊、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使廣大農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涌現科技幫扶典型。
下一步將繼續鞏固國家級創新型縣(市)建設成果,五指山市科技人才發展既要引進“頂天立地”的領軍人才,也要培育“腳踏實地”的基礎人才。
自第三批鄉村振興工作隊選派動員大會以來,五指山市組織開展為期1個月的“老帶新”“傳幫帶”輪換交接工作,切實做到角色轉換快、工作不斷檔、干勁不減弱。
為幫助新隊員適應新環境,進入新角色,盡快融入進五指山市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戰斗隊伍當中,全市58支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以老帶新”作用,採取座談交流、現場講解傳授、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開展“傳幫帶”工作,認真梳理責任清單和工作事項,為新隊員傳授駐村工作經驗和方法。帶領新隊員走家串戶,查看產業項目,幫助熟悉掌握村情民意和駐村業務知識,共開展鄉村振興工作隊新老隊員座談會(對接會)60余場(次),入戶走訪550余次,開展各類調研工作60余次。
為解決農戶在春耕春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充分發揮生態科技特派員專業技術優勢和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凝聚生態科技特派員團隊力量,五指山市積極組織生態科技特派員採取實地技術指導的方式,為農戶提供科技服務。
五指山市生態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110服務站深入全市7個鄉鎮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指導服務,通過實地觀察、現場講授、親自示范等方式,就苦瓜、青瓜、百香果、朝天椒等水果蔬菜的新品種引進、技術推廣、種植示范各方面進行詳實的解讀和細致的實踐操作,將科技工作者飽滿的熱情撒播在農戶的田間地頭。
科技人才用實際行動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技術保障,為農作物高產、優質、高效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