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歐(保亭)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是服務國家“雙碳”戰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也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具體實踐和標志性工程。在國家相關部委指導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合作區通過導入國際資源,以綠色低碳發展為主線,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升級,探索形成中歐互通互認的綠色化數字化協同發展模式、標准體系與實施機制,打造實現內涵式增長型的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的“保亭模式”縣域示范。
海南省委八屆五次全會明確要求“高質量建設中歐(保亭)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把中歐(保亭)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標志性工程,並提出明確要求和系統性謀劃,為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實踐支撐。
中歐(保亭)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是一個具有全球首創性的項目,是中歐碳中和合作項目辦公室為推動中歐在綠色低碳政策、技術、產業、市場等方面合作,在保亭打造的示范項目,將建設中歐合作的“碳標准互通互認試點”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氣候與健康宣言實踐地”,打造實現內涵式增長型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保亭模式”縣域示范。
圍繞合作區建設,保亭已經謀了24個場景項目、15個產業項目,總投資430億元,在能源、交通、建筑、資源等場景作了系統部署,助推生產生活方式轉變。詳細<<<
導入國際資源,通過中歐合作,推動保亭在全國率先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實現高質量發展、對外開放水平大幅度提升,為中歐綠色伙伴、數字合作伙伴關系建設提供實踐支撐,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碳中和目標實現提供參考,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目標實現作出保亭貢獻。詳細<<<
·2023年8月,保亭與中歐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建設,成為全國僅有的兩個中歐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之一,另一個位於江蘇太倉。與江蘇太倉園區試點不同的是,保亭將整個縣域納入試點范圍,致力於全域綠色發展。
·2024年8月,海南省委八屆五次全會通過的《中共海南省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奮力爭當新時代改革開放示范的實施意見》在談到“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時,明確提出要“高質量打造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和中歐(保亭)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詳細<<<
·2024年10月,中國共產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高質量建設中歐(保亭)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 爭創綠色低碳發展示范的意見》。詳細<<<
·2024年12月,中歐(保亭)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奠基儀式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舉行。詳細<<<
貫徹落實海南省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錨定保亭“三區三地”戰略定位,依托保亭生態、區位和資源等優勢,以綠色低碳發展為主線,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爭創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中扛起保亭擔當、貢獻保亭力量、展現保亭作為。詳細<<<
2024年12月15日,中歐主動健康、中歐碳中和標准互通互認等多個中歐合作項目在保亭簽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政府、深圳市弘海清潔技術研究院簽署合作意向聲明書,將在綠色數字、城市韌性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模式等領域開展合作。
2024年12月16日,中歐(保亭)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開啟起步區建設,首期啟動的寧遠“碳中和”項目、中歐(保亭)綠色數字化碳管理平台、中歐中心IBH(海南)加茂醫療健康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將從集成創新、國際合作數字化、未來產業基礎設施等多方面扶持本地產業成長。
率先奠基的寧遠碳中和項目位於保亭縣城東側,總規劃面積約2200畝,涵蓋17個子項目,項目致力於打造“國際氣候康養目的地”主動健康新質生產力集聚地”國際1.5度生活方式體驗地”和國際氣候共識標准策源地”。詳細<<<
到2025年,縣域碳中和路線圖更加完善、產業發展路徑更加清晰,示范項目落地建設,合作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到2028年,構建“健康+旅游+文化+農業”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體系,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中歐(保亭)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
到2040年,全縣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吸引大量產業人才聚集,推動一批碳中和產品標簽進入中歐碳中和標准互通互認機制,保亭成為“氣候達沃斯”、氣候領域民間外交基地、氣候學術交流研究基地、全球主動健康產業創新高地、國際氣候康養標准體系誕生基地,氣候變化健康適應的友好環境全域覆蓋,在全國率先實現“碳中和”,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示范。詳細<<<
保亭地處黃金緯度——北緯18度,屬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氣候適宜,空氣質量優越,森林資源豐富,是能夠同時享受碧水藍天、熱帶雨林和天然溫泉的地方,擁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中國氣候宜居縣以及“中國天然氧吧”等“國字號”氣候生態名片。
保亭一直以來堅持生態優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綠色低碳發展要求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率先實現縣域“雙碳”目標,爭當“兩山”轉化優等生。
保亭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是黎族苗族醫藥重要傳承地之一。推進合作區建設,可以“把保亭的優質氣候生態資源與全球對接分享,讓保亭優質的氣候資源服務更多人的健康”。詳細<<<
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是保障。“生態立縣”始終是保亭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近年來,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保亭錨定“三區三地”(熱帶雨林溫泉康養度假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培育區、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示范區;黎苗文化保護傳承展示體驗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戰略定位,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圍繞合作區建設,保亭已經謀劃了24個場景項目、15個產業項目,總投資430億元,在能源、交通、建筑、資源等場景作了系統部署,助推生產生活方式轉變。
合作區項目建設寫入實施意見。省委八屆五次全會通過的《中共海南省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奮力爭當新時代改革開放示范的實施意見》在談到“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時,明確提出要“高質量打造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和中歐(保亭)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
一年多來,保亭始終把合作區建設作為“置頂工程”,加快推進,致力打造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的縣域示范。詳細<<<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以其獨特的低碳優勢,在海南省生態文明建設中獨樹一幟。這裡,守好生態環境保護紅線是發展的首要原則,茂密的熱帶雨林和清澈的溪流得到了精心呵護,赤田水庫的綜合治理便是其中的典范。自2019年起,三亞與保亭攜手開展赤田水庫流域綜合治理,通過“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跨區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從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生活源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多方面入手,使赤田水庫取水口斷面水質類別由地表水Ⅲ類提升至Ⅱ類,確保了上游保亭涉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區域的環境安全。
在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方面,保亭通過科學規劃、嚴格監管和公眾參與,構建起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近年來,保亭依法拆除違法建筑,嚴守生態環境紅線。
在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面,保亭人民積極踐行低碳理念。綠色農業在這裡蓬勃發展,有機種植和生態農業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保護了土壤和水源。例如,保亭的田滾河河口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將原來的污染源變成淨化水體的濕地,同時完善附近生活污水管網建設,截斷污染源,確保了水質安全穩定。
同時,保亭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構建了綠色低碳產業體系。生態旅游業成為支柱產業,呀諾達熱帶雨林公園等景點吸引著國內外游客前來體驗獨特的民族文化與自然風光﹔健康產業和文化產業也迅速崛起,以養生度假、文化創意為特色,為保亭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保亭,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內涵,其低碳優勢正逐步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建設合作區是一次跨國別、多層級、多領域的中外聯合創新,將探索形成中歐互通互認的綠色化數字化協同發展模式、標准體系與實施機制,形成開放的國際平台,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新模式。
合作區不僅加強了與歐盟的合作,還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規則和標准的制定,提升了海南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保亭積極融入三亞經濟圈,探索跨區域飛地經濟,優化資源配置,拉長產業鏈條實現與周邊地區的協同發展。
合作區是落實我國雙碳承諾、深入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綠色可持續創新發展模式的創新試點,將探索建立中外互通互認的碳足跡標准,打造實現內涵式增長型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保亭模式”縣域示范,為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提供具體的實踐案例。
合作區建設將圍繞碳排放四個場景,積極推廣氣候與可持續發展創新模式及標准體系,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良好應用場景。將引入歐洲先進的農業、醫療健康、旅游等領域的技術和標准,推動傳統產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詳細<<<
保亭將致力於建設一個集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於一體的綠色低碳示范區,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該意見旨在通過國際資源導入和中歐合作,使保亭在全國率先實現“雙碳”目標,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為全球碳中和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