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故事︱廖保丹:在武漢 就像在家一樣

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海南)隊員、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血液淨化室主管護師 廖保丹

2020年03月24日08:58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編者按】3月17日下午,首批返瓊的支援湖北抗疫醫護人員凱旋。疫情發生以來,海南共派出7支醫療隊864人支援湖北。在鄂期間,他們不畏艱險、不計生死,與武漢人民建立了深厚情誼。為此,人民網海南頻道特別邀請他們講述自己的援助故事。

廖保丹(受訪者供圖)

我們是第一個到達武漢江漢方艙醫院的隊伍。4號晚上到達武漢,5號晚上江漢方艙醫院開始收治病人,6號凌晨3點我們就接到進艙任務。

一開始可以說是困難重重。方艙以集中收治病人為中心,剛開始的時候,有各個社區確診患者集中進來,所以我們要大批量的收治,很難想象6個小時上班時間內就收治三四十個病人,甚至更多。在那種緊急情況下,進駐的醫護人員人數還比較少,病人比較多,為應對后續工作,也不敢大批量的排班,當時工作是很吃力的。再加上要穿防護服、戴口罩和護目鏡等防護物品,會缺氧,會覺得憋悶,護目鏡又常常被水霧模糊視線,活動也比較困難。

我清楚記得上第一個班次時候,我們轉戰到2樓。為了讓患者能按時吃上熱飯,我和一名同事帶來20份盒飯上去。那天剛好電梯壞了,就徒步爬樓梯。爬上二樓,我就已經喘不上氣了,整個人差點就要倒下來了。當時隻有一個感覺,就是很想走出方艙吸一大口氣。我就一直盯著樓梯口,想要走出去,但是沒有一點力氣,直到同行的隊員過來幫助我平復呼吸,才緩過來。

在方艙內的工作,不僅是難度大,工作內容也很多。每一個進艙患者的信息都要一一登記,每一個進艙患者也都需要護理。方艙不像醫院有專科門診,這裡沒有專門科室,沒有分年齡段,對於如兒童、老人、孕婦等需要特別照顧的患者,要靠我們自己用心,給予特殊護理。在方艙的每一個醫護人員,肩上都扛著不同以往的責任。

在方艙工作雖然辛苦,但發生的很多事都很難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來自病人的幫助。尤其是年輕人,看到我們戴著護目鏡和手套,活動非常不方便,主動要求協助我們進行電腦錄入工作。

“需要幫忙嗎?”看起來是一句平常不過的話﹔可能對於他們來說,也只是小事。但對我們來說,解決了我們的困難,提高了方艙的工作效率。當我們眼睛看不清楚,戴著口罩又缺氧,戴著手套操作相當不靈活時候,他們做出這樣的舉動,很讓我們感動。

在方艙醫院,我接觸了很多患者,聽他們聊自己的故事,更讓我覺得這就是英雄的武漢,英雄的人民。很多患者接到通知時候並不知道具體去哪,因為要集中隔離,很多人隻帶了隨身衣物就來了,進艙的時候也都很有秩序。他們面對疫情都在出自己的一份力,配合政府和醫務工作者做好隔離和治療。沒有他們的配合,我們的工作也沒辦法順利展開﹔我們能取得這樣的勝利,離不開武漢人民的克制、忍耐與包容。

看到我們忙的時候,走過路過的患者就會手指比贊,說“加油”,說“辛苦了”。每次聽到他們的鼓舞,就會覺得是大家一起在戰斗。在武漢的四十多天,從一開始的各方面都不熟悉,又擔心,最后像正常上班一樣。不僅是適應工作的過程,也是因為各方的支持讓我有了家的感覺。

負責后勤的武漢工作人員對我們隊58個人的生活照顧得非常細致。椅子能夠根據隊員不同情況調整﹔每天都有不同菜式﹔還請酒店廚師給我們做熱干面,元宵節還會煮湯圓﹔慶祝三八婦女節時候,准備小禮物......生活上需要的東西,他們都會盡量備齊,連牙刷這樣的小東西他們都會跑幾個超市買齊。他們已經做到全心全意了。

其實你要問我這段經歷裡看到最多的是什麼?我看到最多的是團結。我不光是我們家的一個成員,也不光是救援隊的一個成員,站在疫情的最中心,我感覺我們就是一家人,我們的距離一點都不遠。我知道很多人自費郵寄物資和運送物資過來保障我們的需要﹔在方艙我們有后勤有力的保障、清潔工人默默的付出﹔全國各地源源不斷在背后給我們各種支持。我覺得我們就是換了個地方在工作,在武漢,也像是在家鄉工作一樣。

等以后有機會了,我要再去一趟武漢。工作的時候,我們每天都是坐公交車去醫院,路邊的樹沒來得及看,房子是關著燈的,路上也沒什麼行人。等疫情過去了,我想體驗一下武漢的繁華,看看武漢的車水馬龍,看看武漢的櫻花,體驗一下武漢的浪漫!(王碩整理)   

相關新聞: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