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發布

2020年04月06日16:12  來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海南省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2020-2025)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現將《海南省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2020-2025)》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海南省人民政府

  2020年4月2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海南省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2020-2025)

海南省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2020-2025)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為海南省行政管轄區域,全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裡(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裡),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裡。

  第二條 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20年至2025年。其中:

  第一階段:2020年至2022年;

  第二階段:2023年至2025年。

  第三條 規劃定位

  本規劃為海南省域層面的專項規劃,是指導海南省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的總體規劃,是指導海南省體育旅游產業快速、協調、有序發展的重要指引,也是指導各市縣在規劃期內推動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創建和開展體育旅游工作的主要依據。

  第四條 規劃任務

  緊緊圍繞“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的任務目標和發展定位,充分發揮海南省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和國際旅游島等優勢,借助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和國際旅游消費中心“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的有利契機,整合優勢資源,優化空間布局,創新發展模式,豐富政策供給,形成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任務目標、發展策略、系統建設和實施保障,為加快推進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指明方向。

  第五條 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次、十九屆三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12號),充分發揮海南省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和國際旅游島等優勢,整合優勢資源、優化空間布局、推進項目建設、豐富產品供給、完善系統功能、強化實施保障、促進產業升級、拓寬消費空間、提升服務質量,創新推動海南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為全國推進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探索經驗、提供借鑒。

  第六條 規劃原則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共享發展原則。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旅游需求作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化組合體育旅游產品,加快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提升體育旅游服務質量,打造一流的“游客與市民共享”的體育旅游消費環境。

  (二)堅持“多規合一”、統籌發展原則。堅持全省“多規合一”的指導和引導,強化與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等相關規劃的銜接,不斷優化空間布局,整合優勢資源,創新政策制度供給,統籌推進體育和旅游的融合發展,以“產業的創新融合”促進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全面推進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

  (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原則。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構建綠色體育旅游產業體系,倡導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體育旅游產品生態化,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四)堅持國際視野、開放發展原則。堅持國際視野、世界標准,發揮好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的優勢,打造世界一流、全國領先的體育旅游營商環境,引進世界知名體育旅游企業和賽事產品,帶動並提升海南特色體育旅游產品體系、產業體系、服務體系和市場體系的國際化水平,使體育旅游逐漸成為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重要內容,更好地帶動海南經濟社會發展。

  (五)堅持多元互動、融合發展原則。大力發展體育旅游,加快推進體育、旅游、文化等多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全省旅游業轉型升級,促進全省旅游業提質增效,促進體育旅游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提高全省旅游業信息化水平。

  (六)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扶持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激發社會活力和企業動力,建立和完善體育旅游產業體系。

  第七條 規劃依據

  (一)國家及地方法律、法規和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年第二次修正)

  《海南省濕地保護條例》(2018年第8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2018年第二次修正)

  《海南省紅樹林保護規定》(2017年第二次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09年修正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本)等

  (二)國家標准及行業標准。

  《旅游資源的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17)

  《旅游規劃通則GB/T18971-2003》等

  (三)國家及地方相關文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12號)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國發〔2018〕34號)

  《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4號)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的通知》(廳字〔2019〕29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121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22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國辦發〔2019〕40號)等

  《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的通知》(體經字〔2019〕13號)

  《國家旅游局 國家體育總局關於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旅發〔2016〕172號)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海南省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社會〔2018〕1826號)

  《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2018—2025年)》(瓊發〔2018〕8號) (2018年5月13日中國共產黨海南省第七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海南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的通知》(瓊府〔2019〕1號)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海南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瓊府辦〔2017〕148號)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瓊府辦〔2017〕142號)

  《國家體育總局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海南體育事業和產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提升旅游產業發展質量與水平的若干意見》(瓊府〔2016〕17號)

  (四)相關規劃。

  《“健康海南2030”規劃綱要》

  《海南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

  《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設發展規劃(2017-2030)》

  《海南省文化體育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海南省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海南省總體規劃(空間類2015-2030)》

  《海南省鄉村旅游總體規劃(2014-2020)》等

  第二章 發展條件綜合分析

  第八條 海南省體育旅游發展政策優勢

  (一)政策優勢。海南省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和省域空間規劃的試點省份,位於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發展體育旅游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2018年4月,中共中央發布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12號),明確了海南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和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戰略定位,2018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海南省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體制機制改革試驗區和國際旅游消費勝地”的戰略定位,同時也提出了“建設海南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的任務要求,不僅為體育和旅游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加快推動海南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提供了遵循,描繪了海南對外開放新藍圖,為海南省體育旅游的生態化、國際化、特色化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

  (二)體制機制保障。《海南省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實施方案》明確指出海南作為“旅游體制機制改革試驗區”的發展定位,賦予了海南在創新體制機制,推動體育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可以先行先試。海南省進行體制機制改革,組建了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整合了省域旅游、體育、文化職能,構建了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機構職能體系,為海南體育旅游全面、健康、協調發展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

  第九條 海南省體育旅游發展資源分析

  (一)旅游資源分析。作為熱帶島嶼省份,海南旅游資源豐富,不僅擁有最具優越的氣候資源和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而且旅游資源的特色鮮明、種類齊全,海、島、山、河、林、泉、文等資源組合度好。在空間上,形成了以山地、森林、台地、濱海為特色的四大自然圈層,與歷史民俗、漁家文化、南海文化、黎族苗族少數民族文化等人文資源疊加融合。優越的氣候資源和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是海南省全年開展體育旅游的重要基礎。

  (二)體育資源分析。海南省以環海南島大帆船賽、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海南高爾夫球公開賽、海南國際馬拉鬆、海南國際旅游島歡樂節、海南親水運動季等為代表的賽事(活動)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以高爾夫球場、海上運動場、水上運動場、游泳館、排球館、武術館等為代表的體育場地(館)類型豐富多樣,這些為海南省發展體育旅游提供了一定的品牌效應和多樣的設施類型。

  第十條 海南省體育旅游發展市場分析

  (一)全球體育旅游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全球體育旅游市場規模在快速增長,目前,發達國家體育旅游收入約佔旅游總收入的25%,我國體育旅游總人數約佔旅游總人數的5%。總體來看,我國體育旅游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二)國內體育旅游消費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等特征。近年來,我國體育旅游消費項目日漸豐富,體育旅游市場規模增勢強勁,馬拉鬆、足球、籃球等賽事行程安排緊密,體育與旅游融合程度不斷加深,體育旅游消費水平不斷提升,體育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三)海南省體育旅游發展內生動力強勁。近年來,海南旅游產業發展快速,旅游經濟指標多年來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旅游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增強,婚慶旅游、購物旅游、游艇旅游等新業態發展迅速,旅游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旅游經濟的高速增長必然為體育旅游的蓬勃發展注入持續的內生動力。

  第十一條 海南省體育旅游發展制約因素

  (一)體育產業規模較小。體育產業增加值在海南GDP總額中的佔比低於1%,遠低於國內平均水平。現有體育公司少、弱、小、散,缺乏大型體育公司,缺乏優質社會主體。

  (二)體育公共設施不足。高水平的體育設施匱乏,除五源河體育場外,其余體育場館均已陳舊,難以適應高水平國際賽事的需求,尤其在海洋運動設施建設方面更加薄弱。

  (三)體育賽事市場化程度不高。缺乏影響力強、覆蓋面廣的世界級賽事,其表現為多、小、散、亂、弱,即:低水平賽事多,難以產生聚合效應和明星效應;賽事規模小,參與人數少,影響力低;運動項目種類分散,同質化嚴重,沒有突出海南特有的自然優勢,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賽事策劃組織運營規范化程度低,缺乏統籌安排,導致賽事管理混亂;頂級賽事稀缺,影響力和營收能力弱,主要靠政府財政支持。

  (四)體育旅游文化需要培育。統一的體育旅游形象尚未塑造,全民的休閑健身氛圍尚未形成,專門的體育旅游傳播平台尚未建立。

  (五)專業人才供給不足。體育旅游開發、管理、運營、服務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供給不足,體育旅游相關的教育及培訓在全省尚未展開,人才培養體系尚未構建完善。

  第三章 總體要求

  第十二條 發展理念

  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12號)的部署要求,結合海南體育旅游發展的具體實際,堅持“兩型四化”發展理念,推進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

  (一)合作型。加強與“一帶一路”、上海合作組織、G20峰會、泛北部灣、泛珠三角區域及泛南海地區等國家和地區在體育旅游方面開展深度交流與合作。

  (二)開放型。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結合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快推動海南省體育旅游產業、市場和相關政策開放,同時加強風險防控體系建設。

  (三)生態化。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堅持“開發利用、生態優先”原則,努力實現生態產品價值,開發體育旅游優質生態產品,大力推行文明旅游和健康運動,提倡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探索建立體育旅游發展的生態經濟模式。

  (四)市場化。堅持以創新為源動力,加快推動政策供給、體制機制改革、產業融合、產品開發和項目運營管理等方面創新,扶持培育體育旅游市場主體與新型業態,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面促進海南體育旅游市場化發展。

  (五)國際化。以國際標准提升海南省體育旅游服務水平和體育旅游消費水平,鼓勵開發國際化體育旅游產品,打造體育旅游新項目,拓展體育旅游消費新空間。

  (六)特色化。充分發揮海南省熱帶海濱海島型和黎族苗族少數民族文化等資源優勢,努力促進海南省體育旅游產品及產業特色化發展。探索建立符合海南省體育旅游發展的新制度。

  第十三條 總體目標

  圍繞海南“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等優勢,以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為重大機遇,以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體育活動為要素,通過“體育旅游化”和“融體於旅”兩大路徑,重點打造體育旅游示范項目。

  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立足於回應國家體育事業重大需求,立足於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願景,從健康中國、體育強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從戰略高度、客觀維度、視野廣度定位體育發展,堅持走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專業運營的體育產業發展道路。在政府主導下,充分釋放社會、市場活力,通過國際化、特色化、市場化、產業化的方式,引入國際國內資本,逐步在全島打造“同城一體、多規合一、一核多點、一城一品、一館多場、體教融合、體醫結合、配套完善、錯位發展”的體育業態,逐步形成集體育、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為一體的融合型體育發展模式,逐步把海南打造成為國家級、國際級的體育訓練基地和賽事中心。通過制度創新、結構調整、方式轉變、業態打造、文化重塑等,通過創建有利的營商環境、引進增量、盤活存量、做大總量、提升質量,逐步在全島形成“打體育、看體育、玩體育、評體育、研體育、產體育”的體育氛圍,使體育明星、國際國內體育組織匯聚海南,有目標地打造海南自有的品牌體育賽事,使海南體育人口和外來體育人口出現井噴式增長,使體育產業鏈日趨完善,不斷推進海南體育和旅游全面深度融合,拉長海南體育旅游產業鏈,使體育成為助推海南旅游,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新高地、新坐標,讓體育給城市帶來活力,通過體育凝聚人才、人氣和財力,成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創新力作,為探索中國特色體育事業改革發展新路徑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先進經驗。

  第十四條 階段目標

  2020年至2022年,體育旅游示范效應初顯,品牌形象基本形成。初步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體育旅游管理體制機制,體育旅游規范標准。初步形成海南省特色體育旅游產品體系,加快推動體育旅游產品多元化發展。加快促進體育旅游事業與產業協調發展,打造一批體育旅游示范項目,逐步擴大體育旅游產業規模,形成五大體育旅游功能區,實現全民健身生活方式基本覆蓋。

  2023年到2025年,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創建完成。體制機制改革科學規范有序,打造2至3個體育旅游產業集群,國際體育旅游目的地基本形成,體育旅游在國際旅游消費中的地位凸顯,示范經驗得到復制、推廣。

  第十五條 發展策略

  (一)推動體育、旅游、文化、健康等元素融合,創新體育旅游產品、產業、模式、機制。

  堅持“旅游為本,文化為魂,體育為用”原則,創新工作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積極整合全省體育旅游特色資源,著力培育體育旅游市場主體,加快轉變景區、體育場館等運作模式,以消費需求為導向,推動體育、旅游、文化、健康元素與體育旅游產品、產業的逐步融合,努力構建體育旅游融合式發展經濟體系。

  (二)開發全民性、全域性、全季節性體育旅游產品,加快構建海南省體育旅游產品創新體系。

  開發全民性體育旅游產品,更加關注企業家高端市場、親子市場和老年市場,針對企業家高端人群、兒童、老年人等游客的特點,開發休閑型體育旅游產品,促進海南體育旅游全民參與,營造體育旅游文化氛圍。開發全域性體育旅游產品,依托海南“海、島、山、河、林、文”等資源,開發濱海休閑、山地探險、運動康復、文化體驗等體育旅游產品,促進體育旅游與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推動體育旅游全域化。開發全季節性體育旅游產品,鼓勵開發機器人大賽、電子競技、國際象棋、竹竿舞、橋牌等全季節性體育旅游產品,合理安排各類體育賽事(活動)的舉辦時間,縮小冬季和夏季體育賽事(活動)的差距。

  (三)科學構建海南省體育旅游項目庫。

  按照“可拆分、可合並、可調控、可落地、可招商”的項目管理原則,強調體育旅游項目的“市場力、吸引力、競爭力”,做好體育旅游項目的篩選、評估、審批等工作,構建海南省體育旅游項目庫,並將其作為推動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的一項重要抓手。

  第四章 總體規劃

  緊緊圍繞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的總體目標,立足空間屬性和產業屬性兩大維度,深刻剖析“產品-項目-產業-空間”之間的關系,抓住空間和產業兩條主線,進行“空間規劃、產品規劃、產業規劃”三大規劃聯動,優化體育旅游空間布局,促進體育、旅游、文化、健康等深度融合發展,豐富旅游產品體系,拓寬旅游消費空間,實現體育旅游跨越式發展,推進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

  第一節 空間規劃

  堅持“生態優先、陸海統籌、空間優化、重點突出、高效發展”的理念,統籌全省體育旅游資源,合理謀劃體育旅游空間布局,構建以環島體育旅游圈為引領、五大體育旅游版塊為特色、五個體育旅游示范城市為核心、七個體育旅游先行區為示范的“一圈、五區、五極、七核”的空間結構,統籌推進海南省體育旅游有序發展。

  第十六條 高端化建設“一圈”環島服務設施

  推進環島高鐵、環島高速公路、環島旅游公路以及環島游艇碼頭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服務水平。以環島高鐵和環島旅游公路為骨架,以海口、三亞為核心,發展包括潛水、沖浪、帆船、帆板、游艇、鐵人三項等的濱海型或近海型體育旅游產品,沿線合理布局體育旅游產業集聚區、體育旅游小鎮等,高品質、高水平發展相關體育旅游產業,以國際型環島體育賽事活動增強吸引力,構建環海南島體育旅游圈。

  第十七條 差異化推進“五區”發展

  依據海南各區域旅游發展現狀和資源分布狀況,劃分出五大體育旅游版塊:北部綜合體育旅游區、南部熱帶濱海休閑度假體育旅游區、東部會展健康體育旅游區、西部山地與海上休閑運動體育旅游區、中部熱帶雨林民族特色運動體育旅游區。

  (一)北部綜合體育旅游區。主要包括海口市、文昌市、澄邁縣三市縣。抓住“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的契機,發揮海口區位、交通便利的優勢,利用城市人口規模大、經濟消費水平高、體育設施條件好的聚集效應,推動體育旅游產業集聚發展,建設體育旅游產業集聚區,將海口打造成為國際性的綜合型體育旅游目的地,增強海口體育旅游的全島輻射能力,成為帶動海南北部地區體育旅游發展的增長極。

  發揮海口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文昌、澄邁體育旅游一體化發展,依托區域優勢資源,重點發展觀瀾湖、西海岸、東海岸、金沙灣、木蘭灣、月亮灣、高隆灣、盈濱半島海域等濱海沿線區域,鼓勵發展環海口鄉村旅游帶、南渡江沿河流域等區域,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增強區域體育旅游功能,豐富體育旅游產品,打造國際化、現代化、綜合性的體育旅游目的地。

  (二)南部熱帶濱海休閑度假體育旅游區。主要包括三亞市、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四市縣,抓住“大三亞”旅游經濟圈的契機,發揮三亞國際知名度高、省外游客多、消費能力強和熱帶濱海旅游資源集聚的優勢,形成三亞體育旅游產業集聚區,以2020年亞洲沙灘運動會在三亞舉辦的契機,積極承辦司南杯大帆船賽、國際馬拉鬆賽、高爾夫精英賽等國際性或區域性的知名賽事活動,將三亞打造成為國際賽事名城。

  發揮三亞的示范引領作用,按區域統籌原則建設體育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熱帶濱海體育旅游休閑度假勝地。重點發展亞龍灣、海棠灣、大東海、小東海、蜈支洲島、龍沐灣、龍騰灣、龍棲灣、清水灣、土福灣、香水灣等濱海沿線區域,推進海棠灣體育休閑公園、海洋歡樂世界等體育旅游項目。鼓勵發展環三亞鄉村旅游帶等區域,依托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支持開發溫泉康養運動、雨林探險等產品,建設保亭探索自然生態公園等旅游目的地。

  (三)東部會展健康體育旅游區。主要包括瓊海市、萬寧市兩個城市,圍繞打造國際健康型體育旅游目的地、運動員康復基地與國際體育旅游論壇目的地的目標,依托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發揮國際先進醫療資源和優越的氣候條件等優勢,優先發展瓊海大健康旅游度假區,大力發展健康型體育旅游產業。借助博鰲亞洲論壇、萬寧國際長壽論壇等品牌會議,鼓勵發展會議型體育旅游產業,大力宣傳海南省體育旅游品牌,增強體育旅游品牌效應,提升海南體育旅游形象。重點發展博鰲灣、日月灣、石梅灣、神州半島等濱海沿線區域,辦好中國(海南)萬寧國際沖浪節,優先建設萬寧沖浪小鎮,打造國際沖浪勝地。提升萬泉河水上運動風情小鎮、和樂龍舟漁家小鎮等體育旅游項目品質。鼓勵發展萬泉河沿河流域等區域,打造萬泉河漂流、中華龍舟大賽等體育旅游項目。

  (四)西部山地與海上休閑運動體育旅游區。主要包括儋州市、東方市、臨高縣、昌江黎族自治縣四個市縣,充分發揮儋州區域綜合中心城市的優勢,加強跨區域體育旅游合作,統籌開發區域“海、島、山、河、林、泉、文”等資源。重點發展海花島、洋浦灣、魚鱗洲、棋子灣、臨高角等濱海沿線區域,鼓勵挖掘和開發昌化江沿河流域及高山嶺、俄賢嶺、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藍洋溫泉、東坡文化旅游區等主要體育旅游資源,支持東方發展航空體育旅游,包括低空跳傘、航空培訓等。大力開發體驗性強、群眾參與程度高的體育旅游產品,推進體育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實現山海互動、藍綠互補,打造西部山地和海上休閑運動體育旅游區。

  (五)中部熱帶雨林和民族特色運動體育旅游區。主要包括五指山市、定安縣、屯昌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五個市縣,圍繞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在生態環境允許的前提下,推進森林探險、攀岩運動與國家級健身步道等項目建設,促進區域體育旅游協作發展。圍繞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深入挖掘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熱帶雨林資源和黎族苗族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特色資源,主要發展五指山峽谷漂流、熱帶雨林探險、熱帶雨林穿越等體育旅游產品和竹竿舞、打狗歸坡等民族特色體育旅游產品,促進中部地區體育旅游產業集聚,打造中部熱帶雨林和民族特色運動體育旅游區。利用瓊中少年女足的國際影響力,在瓊中規劃建設女足運動與訓練特色小鎮,推進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建設。打造國家南方體育訓練(白沙)基地,盡快形成拳擊、鐵人三項、攀岩、MMA綜合格斗、現代五項綜合訓練中心。利用屯昌“武術之鄉”的品牌,開設武術學堂,建設武術基地,發展武術為主題的體育旅游項目。

  第十八條 精品化推進“五極”建設

  堅持精品化發展原則,以海口、三亞、儋州、萬寧、瓊中五個城市為核心,強化海口商務休閑體育旅游特色,突出三亞熱帶濱海體育旅游優勢,展現儋州休閑運動體育旅游魅力,彰顯萬寧海上運動體育旅游品牌,塑造瓊中雨林民俗體育旅游形象,將海口、三亞、儋州、萬寧、瓊中建設為特色鮮明、功能齊全的體育旅游示范城市。

  (一)海口市。抓住“大眾旅游新時代”的機遇,堅持以商務體育旅游和休閑體育旅游為核心,大力發展帆船帆板、足球和高爾夫等體育賽事,通過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旅游發展,以體育旅游帶動體育產業的發展。

  (二)三亞市。圍繞建設國際化熱帶濱海體育旅游精品城市的目標,以舉辦2020年亞洲沙灘運動會為契機,三亞市要積極打造體育旅游精品項目,大力發展海洋旅游、低空旅游等體育旅游新業態,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精品體育旅游目的地。

  (三)儋州市。圍繞建設國際休閑運動體育旅游精品城市的目標,儋州市要加快各類休閑運動基地、休閑驛站等體育旅游項目的建設,提升儋州國際馬拉鬆賽、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超霸戰賽等賽事的品牌影響力,創新發展馬拉鬆、自行車等體育運動項目,打造國際知名的休閑運動體育城市。

  (四)萬寧市。萬寧市應圍繞中國(海南)萬寧國際沖浪節,打造萬寧沖浪小鎮,塑造“激情海岸,沖浪萬寧”的品牌。突出“重振興隆”和“東山再起”兩個重點,堅持陸、海、空三維度同時拓展,把萬寧打造成為世界知名的體育旅游產業帶。

  (五)瓊中縣。瓊中利用熱帶雨林、黎族苗族文化、女子足球等資源優勢,發展山地運動、探險運動、女足等體育運動,推動瓊中山地探險越野、瓊中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足球小鎮等項目建設,支持瓊中探索和上海體育學院合作辦學項目,將瓊中打造成為國際知名的山地民俗運動旅游體驗區。

  第十九條 特色化打造“七核”先行

  按照“南北互動、東西相融、科學統籌、特色發展”的規劃思路,整合全省體育旅游資源,確定建設海口觀瀾湖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儋州海花島海上運動休閑度假區、瓊海健康運動旅游度假區、萬寧沖浪小鎮、瓊中山地民俗運動旅游體驗區、澄邁智力運動產業基地、白沙體育訓練基地七個體育旅游先行區,爭取在項目開發、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品牌營銷等方面,成為海南體育旅游發展的有效示范。

  體育旅游示范項目一覽表

  項目名稱發展思路所在市縣

  海口觀瀾湖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圍繞足球、籃球、高爾夫球三大體育運動,促進全民健身與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推動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致力於打造以體育健康為主題,集綜合旅游產業聚合功能、體育運動訓練和活動功能、健康養生休閑體驗功能、體育賽事和競技功能、體育文化交流功能於一體的體育健康小鎮。海口市

  儋州海花島海上運動休閑度假區以體育俱樂部的管理運營為核心,通過平台建設、市場主體培育、品牌塑造等,發展體育旅游產業。通過多層次發展體育旅游產品,構建體育旅游產品體系。通過“硬件”完善和“軟件”提升,做好配套服務與設施保障。逐步建立服務於游客和市民的體育旅游支撐體系,樹立海南西部體育旅游發展的示范標杆。儋州市

  瓊海健康運動旅游度假區以推動體育與健康融合為核心,依托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推動體育健康旅游產業集聚,促進體育健康旅游向高端化、品質化轉型,提升體育健康旅游的國際競爭力,樹立海南國際體育健康旅游品牌,打造國際健康型體育旅游目的地。瓊海市

  萬寧沖浪小鎮圍繞中國(海南)萬寧國際沖浪節品牌賽事活動,重點發展體育旅游衍生品,打造以沖浪運動為核心,水上運動、沙灘運動、海洋運動為特色的體育旅游產品體系,以提升基礎服務設施和完善相關配套服務為抓手,不斷充實國際沖浪節的內容,打響“激情海岸,沖浪萬寧”的品牌。萬寧市

  瓊中山地民俗運動旅游體驗區依托五指山山地、熱帶雨林和民族風情優勢資源,採用主題化和休閑體驗化開發模式,以山地運動和民俗體育為特色,通過舉辦賽事和民族節慶活動吸引人氣,以賽事線路串聯重要旅游節點,實現山地運動與民俗體驗的組合,打造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的特色體育旅游體驗區。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澄邁智力運動產業基地重點培育智力運動賽事品牌,以產業集聚發展和培育為突破,以優化投資環境、完善配套保障支持為抓手,構建智力產業聚集區,力爭將小鎮打造成為國內乃至國際的“智力運動之都”。澄邁縣

  白沙體育訓練

  基地加強與國家體育總局聯系,充分發揮白沙氣候環境優勢,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建設中國拳擊協會白沙訓練基地、中國登山協會白沙攀岩訓練基地、中國現代五項運動協會白沙訓練基地、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訓練基地、中國拳擊協會白沙MMA綜合格斗訓練基地等國家級訓練基地。白沙黎族自治縣

  第二節 產品規劃

  結合海南體育旅游資源特點,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充分挖掘資源優勢,鼓勵發展特色運動項目,構建以“四大主導、八大特色”為主的體育旅游產品體系。

  第二十條 大力發展沙灘運動

  海南要以舉辦2020年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為契機,依托全省沙灘資源,結合沙灘運動特點,按照“改革創新、特色發展、服務民生、多元融合、對標國際”的原則,優化沙灘運動空間布局,增強沙灘運動品牌賽事活動影響力,改善沙灘運動整體發展環境,致力將海南打造成為沙灘運動訓練與比賽的示范基地和國際沙灘運動消費高地,培育和樹立體育旅游業界標杆。

  到2025年,海南將實現全省沙灘運動創新發展、全面協同發展、面向民生發展的新局面,初步形成體系完善、制度健全、市場潛力突出、賽事活動豐富、群眾基礎堅實的沙灘運動發展環境。

  (一)統籌全域資源,推動沙灘運動區域協調發展。

  依托海南省沙灘自然資源,根據全省經濟發展基礎、旅游發展水平等社會條件,結合沙灘運動基礎特點,打造北部、南部、西部、東部四個沙灘運動中心,帶動海南沙灘運動穩步健康發展。

  北部沙灘運動中心重點發展海口和文昌等地區,打造沙灘馬拉鬆、沙灘足球、沙灘排球等運動賽事、體育集訓和體育會展示范基地。南部沙灘運動中心重點發展三亞、樂東等地區,打造以沙灘足球、沙灘馬拉鬆運動等休閑與競技兼顧的沙灘運動。西部沙灘運動中心重點發展儋州、昌江等地區,發展沙灘汽車越野賽、沙灘摩托、沙灘徒步等戶外休閑運動。東部沙灘運動中心重點發展瓊海、萬寧等地區,開展沙灘拔河、摔跤、沙灘體育雕塑、沙灘手球、沙灘卡巴迪等群眾性沙灘運動。

  積極探索海南傳統民族運動文化融入沙灘運動的路徑,開發沙灘運動新產品,將黎族苗族少數民族特色體育項目,如頂棍、打狗歸坡、竹竿舞等與沙灘場景相結合,深入挖掘其體育文化價值。

  (二)品牌賽事活動引領,突出地域特色。

  完善品牌賽事活動。提升“一帶一路杯”海口國際沙灘足球邀請賽、海口國際沙灘馬拉鬆賽、全國沙灘排球巡回賽總決賽等賽事的影響力,同時結合賽事進程,做好沙灘文化展示和運動項目歷史展覽等豐富多彩的沙灘文化活動,擴大海南沙灘運動國際國內影響力。

  打造沙灘運動嘉年華。借鑒國際經驗、結合自身特點,在沙灘運動集聚帶城市開展多種形式、不同主題的“沙灘運動嘉年華”活動,著力推動沙灘運動與綜藝娛樂、旅游產品、民族運動、全民健身與科技手段相結合,增強“沙灘運動嘉年化”的影響力,帶動體育旅游人口數量和體育旅游消費水平的提高。

  促進沙灘運動形成“一市縣一品一特色”。推動“沙灘嘉年華”與“親水運動季”的有機結合,在各市縣實踐過程中,持續推動沙灘運動內容與形式等創新。到2022年沿海市縣至少打造1-2項有特色的沙灘運動,形成“一市縣一品一特色”,提升各地域、各行業、各群體的參與力度、廣度和熱度,發揮品牌賽事活動的引領示范作用。

  (三)完善設施與服務,優化沙灘運動發展環境。

  建設一流沙灘運動訓練基地。以打造國家級訓練基地品牌、承辦國際一流賽事為目標,加強國家沙灘排球海口基地、文昌訓練基地、中國排球協會海南沙灘排球訓練基地等沙灘運動訓練基地的規劃建設,建設符合國際比賽場地規格的訓練場,推動沙灘運動訓練基地實現分區管理。

  進一步完善沙灘運動公共服務體系。推廣沙灘運動文化,積極引導沙灘運動消費,強化沙灘運動訓練基地等硬件設施建設,推動優質沙灘資源向公眾開放,制定並完善沙灘運動標准規范和賽事運營標准。

  整體優化沙灘運動發展環境。大力宣傳沙灘運動文化,推進沙灘運動走進校園,加強沙灘運動相關行業的人才隊伍建設,健全沙灘運動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沙灘運動相關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沙灘運動規劃建設項目一覽表

  項 目名 稱

  運動基地提升類:國家沙灘排球海口基地、文昌訓練基地、中國排球協會海南沙灘排球訓練基地等沙灘運動訓練基地

  賽事活動提升類:“一帶一路杯”海口國際沙灘足球邀請賽、海口國際沙灘馬拉鬆賽、全國沙灘排球巡回賽總決賽

  培育類:沙灘運動嘉年華、陵水沙灘馬拉鬆賽

  第二十一條 積極發展水上運動

  按照市場化、規模化、品牌化、專業化和標准化的發展方向,堅持“敢於創新、勇於開拓,權責明晰、開放合作,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態優先、優化環境”的原則,構建水上運動空間結構,豐富水上運動產品,提升水上運動品牌賽事活動水平,完善水上運動綜合保障與服務,促進海南成為國際水上運動新高地。

  到2025年,實現海南水上運動創新發展、統籌協調發展、生態綠色發展、包容開放發展和人民共享發展的新局面,打造海南特色的水上運動,初步形成組織機構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俱樂部布局合理、市場潛力明顯、賽事活動成熟、群眾基礎堅實的水上運動發展環境。

  (一)優化空間結構,豐富水上運動產品。

  統籌海南濱海、河流等水域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根據各類水上運動特點,打造“大海口”、“大三亞”近海水上運動雙核心和中部水上運動綜合體驗區的“雙核心一區”的空間結構,推動海南水上運動有序協調發展。

  “大海口”近海水上運動核心:以海口為中心,重點發展水上運動賽事、水上運動集訓、水上裝備會展、水上民俗運動為主的綜合性水上運動,打造水上運動特色城市和國際航海城市,帶動“海澄文”區域水上運動一體化發展。

  “大三亞”近海水上運動核心:以三亞為中心,重點發展帆船、帆板、潛水、摩托艇等水上運動項目,打造綜合性水上運動城市,帶動“大三亞”區域水上運動一體化發展。

  中部水上運動綜合體驗區:依托三河、黎族苗族少數民族文化、熱帶雨林等資源,在水流湍急的水域,鼓勵開展漂流、龍舟、皮劃艇、賽艇等競技類水上運動項目;在水流平緩的水域,鼓勵開展水上飛行、滑水、汽艇、游艇、快艇、摩托艇等娛樂休閑體驗類水上運動項目;在少數民族聚居的水域,支持發展民族特色水上運動,重點打造峽谷漂流、龍舟、獨竹漂、獨木舟等水上運動品牌項目,加大對中華龍舟大賽和海南省全民健身運動會的宣傳力度。

  (二)強化賽事活動品牌,推動水上運動國際化。

  支持引進國際重大水上運動賽事,以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為引領,探索與國際體育組織、協會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推動品牌賽事國際化,健全品牌賽事體系。著力打造“親水運動季”等全民性的品牌水上活動,推動“親水運動季”特色化、國際化、綠色化和科技化,突出海南水上運動特色,增強水上運動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打造新的旅游消費熱點、業態和品牌。

  (三)加強設施保障,全面提升水上運動發展環境。

  強化水上運動訓練保障。改造和新建一批水上運動基地,以打造國家級訓練基地品牌、承辦國際國內一流水上運動賽事為目標,支持改造海口市國家級帆船帆板訓練基地和萬寧市國家沖浪培訓基地,完善運動員公寓、陸上訓練館、器材室、會議室、餐廳、水上運動文化展示館等配套設施,推動水上運動訓練基地實現分區管理。研究建設陵水黎族自治縣潛水培訓基地和樂東黎族自治縣潛水和賽艇培訓基地。

  夯實基礎設施建設。率先制定水上運動設施建設標准,推進游艇碼頭、休閑漁業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或新建帆船帆板訓練基地、沖浪培訓基地、潛水培訓基地等水上運動基地,打造國家級水上訓練基地品牌,保障各國、各省市運動隊冬訓,積極承辦國際國內一流水上運動賽事。

  全面提升水上運動發展環境。制定並完善水上運動賽事標准和群眾性水上活動管理標准。支持水上運動俱樂部、協會等社會組織發展,打造水上運動發展平台,形成水上運動產業鏈。加強水上運動相關人才建設,豐富水上運動培訓方式。推進水上運動走進校園,培育水上運動文化。

  水上運動規劃建設項目一覽表

  項目名稱

  運動基地提升類:海口市國家級帆船帆板訓練基地、萬寧市國家沖浪培訓基地

  新建類:陵水潛水培訓基地、樂東潛水和賽艇培訓基地

  賽事活動提升類: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中華龍舟大賽、親水運動季

  第二十二條 優先開發四大主導產品

  (一)體育賽事。創新多元辦賽模式,提升、培育和引進賽事型體育旅游產品,逐步形成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海南高爾夫球公開賽、海南國際馬拉鬆賽、海南萬寧國際沖浪大賽等主要品牌賽事,重點打造沙灘排球、帆船、帆板、沖浪、拳擊、國際象棋等賽事品牌,支持培育電子競技賽事。探索建立與國際體育賽事協會、組織的長期合作機制。推動系列賽事品牌化、市場化、規范化發展。建立以職業賽、青少年賽、業余賽為主,以巡回推廣賽、配套活動為輔的賽事體系。突出以品牌體育賽事為核心,培育職業體育賽事和職業體育俱樂部,促進各市縣形成“一市一賽”格局。積極推動國際性或區域性賽事組織總部入駐海南省,打造“一帶一路”國際體育旅游交流中心。

  專欄一:體育賽事項目

  提升類: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海南高爾夫球公開賽、海南國際馬拉鬆賽、海南萬寧國際沖浪大賽、海南國際新能源汽車拉力賽、越山向海人車接力海南巔峰賽(7個);

  培育類:海南國際象棋國際公開賽、海南水上摩托艇公開賽、U19國際籃球錦標賽、ABB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大賽、陵水沙灘馬拉鬆賽(5個)。

  (二)體育休閑。依托海南氣候、沙灘、熱帶雨林、海洋海島等特色資源,通過多點孵化、多類型發展、多角度宣傳、多渠道保障,促進海南省體育與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樹立體育休閑旅游品牌,將海南省打造成為全國人民休閑運動健身的“冬季基地”。推進布局陸域、海域、空域多類型休閑型體育旅游項目,推進高爾夫旅游發展。以舉辦品牌體育賽事、節慶活動為抓手,多角度宣傳體育休閑,營造全民健身文化氛圍、創新全民健身理念。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完善各級體育協會、各類體育社會組織和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建設,多渠道保障海南省體育休閑發展。

  專欄二:體育休閑項目

  提升類:瓊海萬泉河水上運動風情小鎮、瓊海白石嶺登山運動休閑區、文昌銅鼓嶺國際生態運動旅游區、文昌翁田體育運動小鎮、萬寧和樂龍舟漁家小鎮、東方俄賢嶺戶外運動區、五指山熱帶雨林運動區、屯昌木色湖體育休閑公園、瓊中奔格內鄉村旅游休閑運動區、瓊中百花嶺登山運動休閑區(10個);

  培育類:海口江東新區城市高端休閑運動示范區、三亞海棠灣體育休閑公園、瓊海文化體育公園、文昌樂騎鄉村休閑運動區、南渡江徒步休閑區、屯昌加樂潭水上運動樂園、陵水紅角嶺木棉登山運動休閑區、陵水群英鄉騎行健身區、陵水光坡騎行健身區、昌化江休閑運動區(10個)。

  (三)體育訓練。充分發揮海南氣候資源優勢,圍繞服務國家體育戰略和體育事業目標,繼續強化“陽光海南,冬訓天堂”品牌,輻射帶動大眾化體育培訓行業發展。重點建設一批體育訓練基地,豐富體育訓練基地設施供給,強化體育訓練設施保障,提升中國足球南方訓練基地、沖浪國家隊培訓基地、海口國家帆船訓練基地、國家沙灘排球訓練基地、國家海南五指山體育訓練基地等體育訓練基地的硬件設施與服務水平。與國際體育組織、知名體育俱樂部展開戰略合作,加強海南體育及相關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的體育管理人才,科學引進國外先進的青少年培訓體系,為海南體育事業發展儲備人才。創新推出全民性的體育訓練、培訓以及互動活動,助力海南省成為國民休閑體育基地、國際休閑體育度假基地。

  專欄三:體育訓練項目

  提升類:海口國家帆船訓練基地、中國足球南方訓練基地、國家沙灘排球隊訓練基地、鹿回頭半山半島帆船港、文昌高隆灣國家沙灘排球訓練基地、沖浪國家隊培訓基地、國家海南五指山體育綜合訓練基地、中國智力運動產業基地、國家體育訓練白沙基地(9個);

  新建類:國家體育訓練南方基地、三亞體育中心、儋州體育中心、萬寧體育中心、瓊中女足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5個)。

  (四)體育競技。積極引導競賽觀賞消費。加大對帆船、帆板、沖浪、高爾夫、拳擊、跆拳道、舉重和沙灘排球優勢項目及田徑、游泳基礎項目,足球、籃球、排球和網球等球類項目的投入,探索海上體育運動發展新模式,科學優化運動項目結構。建立體教結合管理體制,搭建由市縣級業余體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及普通中小學組成的訓練網絡。廣泛培養吸納各類體育人才,加強后備人才建設。鼓勵成立海南省電子競技俱樂部聯盟,促進海南電子競技俱樂部發展,加快創新電子競技、智力競技等體育旅游產品,積極組織草根體育聯賽,培育競技體育發展新形態。

  專欄四:體育競技項目

  提升類:中國海南(儋州)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超霸戰賽、國際海釣大賽、棋子灣中國圍棋冠軍邀請賽(3個);

  新建類:三亞ARENA體育競技文化樂園、海南(文昌)國際現代五項城市體育公園、海南國際皮劃艇巡回賽(3個)。

  第二十三條 重點開發八大特色產品

  (一)體育+濱海。細分體育旅游市場,推出多元化的濱海體育旅游產品,升級觀光濱海體育旅游產品,深化濱海度假旅游產品,發展高端濱海休閑旅游產品,促進海南省濱海體育旅游產品升級,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客群需求。加強海南省濱海體育國際宣傳力度,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吸引海外游客。合理開發夜間濱海體育旅游活動,配置夜間體育旅游業態。以國際標准完善體育旅游服務設施,提高體育旅游服務品質,將海南打造成濱海體育旅游休閑度假勝地。

  專欄五:濱海型體育旅游項目

  提升類:木蘭灣休閑運動旅游區、日月灣海上運動旅游區、龍棲灣海上運動旅游區、盈濱半島休閑運動旅游區、清水灣休閑旅游區、陵水分界洲島國際海上運動區、棋子灣休閑運動旅游區(7個);

  新建類:海口國際濱海及海上運動示范基地、三亞國際濱海及海上運動示范基地、陵水海洋歡樂世界(3個)。

  (二)體育+民俗。挖掘海南省傳統民俗特色體育旅游資源,創新“體育+民俗”融合方式。大力發展民俗體育體驗、民俗體育培訓、民俗體育表演、民俗體育節慶等多元民俗體育旅游項目。做強竹竿舞、渡水腰舟、賽龍舟、武術等品牌民俗體育項目。發展潑水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節慶,形成海南省民俗體育旅游的特色品牌。逐步推動海南省建立“一月一節慶,一市(縣)一活動,一村一特色”的民俗型體育旅游新格局。

  專欄六:民俗型體育旅游項目

  提升類:潑水節、“三月三”、海南五行樁(3個);

  新建類:海口新坡民俗文化小鎮、五指山黎苗文化小鎮(2個)。

  (三)體育+探險。實施規范化、科學化、生態化、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鼓勵發展熱帶雨林探險、定向運動、海洋探險、登山探險、野外生存等活動。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建立特色化的戶外探險基地、訓練基地,豐富產品類型。設計主題化、特色化體育旅游探險路線,輻射帶動沿線旅游發展。採取多元化營銷方式,加大宣傳和促銷力度,打響體育探險旅游品牌。做好體育旅游安全保障工作,為游客提供安全可靠的探險旅游環境。

  專欄七:探險型體育旅游項目

  提升類:萬泉河漂流探險、紅峽谷漂流探險(2個);

  新建類:尖峰嶺熱帶雨林穿越探險、五指山熱帶雨林穿越探險、鸚哥嶺登山探險、南渡江溯溪探險、古銀瀑布降瀑探險、臥龍山登山探險、保亭探索自然生態公園、霸王嶺登山探險、七仙嶺登山探險、吊羅山登山探險、黎母山熱帶雨林穿越探險(11個)。

  (四)體育+健康。充分發揮海南氣候、溫泉、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等資源優勢,並用好異地就醫、醫保即時結算等政策,引進、提升和打造一批健康型體育旅游項目。推動醫療資源集聚,促進健康型體育旅游規模化發展,加快培育體育健身、運動康復、氣候醫療、特許醫療、健康管理、營養飲食、照護康復、醫學美容和抗衰老等體育健康旅游產業,形成體育健康旅游產業鏈。將海南省打造成為國際健康型體育旅游目的地和運動康復基地。

  專欄八:健康型體育旅游項目

  提升類:觀瀾湖國際運動康復基地、海棠灣·上工谷中醫藥康養特色小鎮、三亞南田溫泉運動康復區、三亞半嶺生命健康休閑小鎮、儋州藍洋溫泉養生休閑小鎮、瓊海官塘溫泉健康養生小鎮、文昌航天康養小鎮、萬寧興隆健康養生小鎮、屯昌新興康養小鎮、霸王嶺森林健康養生小鎮、保亭七仙嶺溫泉養生度假小鎮、紅坎熱帶河谷慢生活養生休閑區、木棉湖國際養生休閑小鎮(13個);

  新建類:鬆濤天湖療養休閑生態園區、五指山國家級健身步道、南麗湖康體療養體驗式度假旅游區、烏坡南藥養生風情小鎮(4個)。

  (五)體育+科技。推動體育與科技相結合。促進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元素融入體育運動中,開發人機對抗、機器人大賽等體育旅游產品,增強體育運動的科技感、體驗感與觀賞性。推動體育與游學相結合。依托海南熱帶雨林、海洋、海島等資源,建立以實體體育科普館為基礎,流動體育科普館、虛擬現實科技館、數字體育科普館等為補充的現代體育科普館體系。創新開發集教育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於一體的體育科普產品。

  專欄九:科技型體育旅游項目

  提升類:海南熱帶動植物園科普基地、東寨港紅樹林博物館、海南海洋生態考察基地、海口火山公園考察基地、南天熱帶植物園科普基地、興隆植物科普基地、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普館(7個);

  新建類:海口體育科技體驗中心、三亞體育科技體驗中心、五指山熱帶雨林科考基地、霸王嶺科普基地、七仙嶺熱帶雨林科普基地、黎母山科普基地、吊羅山科普基地(7個)。

  (六)體育+極限。依托海南海洋、山地等地形地勢優勢,借鑒國外極限運動經驗,大力發展山地自行車、低空飛行、沖浪、跳傘、溪降、漂流、潛水、滑翔、攀岩、定向運動等體育極限運動。引入國際知名極限運動俱樂部、企業,激活海南省極限體育運動市場,探索體育極限旅游新業態。建設極限運動主題公園等體育極限試點基地,做好引導示范。加強品牌宣傳和安全性保障,穩步發展海南省極限體育旅游。

  專欄十:極限型體育旅游項目

  提升類:日月灣沖浪基地、陵水分界洲島潛水運動基地(2個);

  新建類:樂東潛水運動基地、昌江潛水運動基地、三亞低空飛行試點基地、瓊海低空飛行試點基地、文昌低空飛行試點基地、陵水牛嶺翼裝滑行示范基地(6個)。

  (七)體育+會展。充分利用博鰲亞洲論壇等會展品牌優勢,引進和培育一些國際化、專業化的體育會議、論壇,充分發揮國際體育會議、論壇的作用,打造國際知名體育旅游會議目的地。積極舉辦體育旅游產業會展,推動體育旅游會展服務、貿易專業化,打造體育旅游會展服務貿易平台。探索創新會議場館利用方式,提升會展場館利用率。發揮海南會獎旅游協會的作用,鼓勵開發具有體育元素的會獎旅游產品,增強會獎旅游產品的參與性、體驗性,塑造海南會展旅游品牌。

  專欄十一:會展型體育旅游項目

  提升類:博鰲亞洲體育論壇;

  新建類:海南進口體育用品裝備博覽會

  (八)體育+演藝。重點開發具有海南特色的體育旅游品牌演藝節目。鼓勵在城市大型場館、戶外場地、景區景點等發展體育演藝產品,如廣場舞表演、街舞表演等體育演藝活動。鼓勵創作以體育為主題的文學、影視作品,營造濃厚的體育旅游文化氛圍。

  專欄十二:演藝型體育旅游項目

  提升類:三亞千古情演藝劇場、海棠灣夢幻不夜城(2個)。

  第三節 產業規劃

  在海南深入推進全域旅游建設的背景下,推動體育、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培育體育旅游產品、產業,建設海南體育競賽活動品牌與產業生態,促進體育旅游產業升級,努力實現體育旅游的跨越發展。

  第二十四條 推動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

  (一)推動群眾體育運動與旅游深度融合。

  推動體育旅游產品、業態建設。推動體育旅游全民參與,大力發展群眾基礎廣泛、市場發育較好的戶外運動旅游,如水上運動旅游、濱海運動旅游、山地運動旅游、雨林運動旅游、徒步旅游、自行車運動旅游等。重點發展具有海南特色、高消費的健身休閑運動旅游,如高爾夫運動旅游、航空運動旅游、游艇汽艇旅游、潛水運動旅游、海上運動旅游等。促進體育旅游與健康、文化、教育、養老、農業、林業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培育體育旅游新產品、新業態。

  推動全域體育旅游建設。依托海南體育旅游資源,並結合全域旅游建設,推進房車露營基地、休閑驛站、體育中心、體育公園等體育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和體育旅游小鎮、體育旅游景區(度假區)、體育旅游綜合體等體育旅游項目建設,加快體育旅游產業集聚,打造海口、三亞等若干個體育旅游產業集聚區。科學合理規劃體育旅游線路,沿環島旅游公路、海榆中線和干線公路等交通線路,萬泉河、昌化江、南渡江等自然河流,中部黎族苗族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以及鄉村旅游發展地帶,打造濱海度假、河流探險、雨林穿越、民俗風情、鄉村休閑等多層等級、多種主題的體育旅游風情帶,盤活全省體育旅游資源,形成“點線面”聯動的體育旅游網絡系統。

  (二)推動體育競賽活動與旅游深度融合。

  推動體育競賽活動品牌建設。支持舉辦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馬拉鬆、射箭、自行車、象棋、國際象棋、橋牌等大眾廣泛參與的體育賽事活動,爭取打造3至4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競技體育賽事活動,營造良好的體育旅游氛圍。重點塑造高爾夫、馬拉鬆、自行車、帆船、帆板、沖浪等品牌體育賽事,爭取打造6至7個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體育賽事,提升海南體育旅游的品牌影響力和整體形象。積極培育陀螺、射弩、龍舟等民俗傳統體育賽事活動,傳承並弘揚海南黎族苗族民俗傳統體育文化,突出海南民俗特色。努力提高舉重、拳擊、帆船、帆板、沖浪等傳統優勢體育競技項目的競技水平。探索發展電子競技等時尚體育競賽活動。

  推動體育競賽活動產業生態建設。構建以體育競賽活動為核心,場館設施完善、組織管理協調、媒體傳播廣泛的產業生態系統。一是推進高規格、綜合性的體育場館設施建設進程,圍繞打造國家體育南方訓練基地的目標,按照“一核多點”的布局思路,以國際標准,打造集賽事服務、體育訓練、醫療康復、科研辦公等功能為一體的,高科技、現代化的國家級體育訓練基地,強化體育競賽活動的場館場地設施保障。二是加快培育海南體育旅游組織,推動打造海南省體育競賽活動統一管理平台,統一管理全省的競賽活動引進、競賽活動名稱確定、競賽活動組織舉辦、競賽活動信息發布等事宜。與國際體育組織、行業協會聯合舉辦國際體育競賽活動,加強在體育旅游方面的國際交流合作,提升體育競賽活動組織管理水平。三是大力發展體育旅游媒體傳播行業,在報紙、電視、電台等傳統媒體行業和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傳播平台新增體育旅游板塊與內容,拓展體育競賽活動的傳播渠道,增強體育旅游的影響力。

  第二十五條 促進體育旅游產業升級

  (一)促進體育旅游產業國際化。海南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作用,抓住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重大機遇,加強與泛南海區域的國家、地區在體育旅游方面的交流,在引資引智、市場開發、教育培訓、競賽活動等方面展開務實合作,共同建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機制,聯合舉辦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體育旅游品牌賽事,合作開發國際體育旅游精品路線,在海南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探索設立5個免稅體育用品店。

  (二)鼓勵發展體育旅游裝備制造業。推動已有體育用品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引進國內外領軍體育裝備制造企業。支持企業研發自行車、帆船、帆板等體育裝備,提高航空航海模型、潛水裝置等高端器材裝備的制造水平。鼓勵體育類企業積極參加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提高核心技術和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用品知名品牌,培育一批一流的體育類企業。

  (三)加快培育體育旅游服務業。鼓勵發展體育旅游中介服務,加快培育推廣公司、廣告公司、文化傳播公司、會計事務所等體育旅游中介公司,為海南體育競賽活動,提供策劃、包裝、推廣與代理等服務。探索設立海南國際體育產權交易中心,大力發展體育旅游金融服務,建立健全體育旅游投資退出機制,提供各類體育旅游保險服務。努力提高體育旅游科技服務水平,推動體育旅游與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力爭在體育競賽活動直播、轉播技術等領域有所突破。完善體育旅游配套服務,鼓勵旅行社結合海南體育、旅游資源和體育競賽活動,設計海南體育旅游特色產品和精品路線。加快培養體育旅游導游、講解員等體育旅游服務人員,建設具有海南特色的體育主題酒店、露營基地。

  第五章 系統建設

  第二十六條 體育旅游信息化建設

  (一)構筑3大智慧體育旅游服務平台。依托陽光海南網、全域旅游監管平台和APP等,重點建設智慧體育旅游服務平台、智慧體育旅游管理平台、智慧體育旅游營銷平台,形成全省統一的體育旅游服務和管理平台。智慧體育旅游服務平台:完善陽光海南網體育旅游信息,開發海南省體育旅游咨詢APP和旅游微信公眾號,協同景區、酒店、旅行社、鄉村民宿、交通等,滿足游客線上預訂、購買、查詢等功能。智慧體育旅游管理平台:實現對城市和景區的車流、游客、消費等要素監測,為政府管理和企業決策提供依據。智慧體育旅游營銷平台:積極發展體育旅游電子商務平台,建立海內外營銷網站,開發虛擬旅游宣傳系統。

  (二)創建多個智慧體育旅游示范點。實施“智慧體育旅游景區(點)試點示范”工程,爭取到2025年,建成海口、三亞、儋州和萬寧4個智慧體育旅游示范城市,打造海口觀瀾湖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儋州海花島海上運動休閑度假區、瓊海健康運動旅游度假區、萬寧沖浪小鎮、瓊中山地民俗運動旅游體驗區、澄邁智力運動產業基地、白沙體育訓練基地七個智慧體育旅游先行區。積極推進各市縣體育旅游特色小鎮、體育旅游訓練基地、體育旅游度假區等智慧化發展,創建多個智慧體育旅游景區(點)示范點,基本實現智慧服務全覆蓋。

  第二十七條 體育旅游營銷品牌化建設

  基於全省體育旅游發展現狀和資源優勢,做好體育旅游市場分析,細分國內外體育旅游市場,建立完善的品牌營銷體系。有效利用節事活動營銷、新媒體營銷、國際化營銷和區域合作營銷等方式,加大體育旅游品牌和產品的宣傳力度,擴大海南在國際國內體育旅游市場上的影響力。

  (一)節慶活動營銷。建立節慶活動、賽事活動營銷體系。以“海南國際旅游島歡樂節”等品牌節慶活動為引領,創新舉辦“環島騎游節”“海南徒步穿越之旅”“海釣旅游節”“國際龍舟狂歡節”等全民節慶活動,營造“月月有節慶、季季有特色”的節慶氛圍,引爆海南省體育旅游市場。著力打造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海南高爾夫球公開賽、海南國際馬拉鬆賽、世界第一大力士比賽等一批精品國際賽事,扶持和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活動,形成規模賽事經濟,強化“國際體育賽事集聚地和引領地”的形象,提升體育品牌影響力。

  (二)新媒體營銷。重點利用微博、微信、手機APP、微視頻和旅游網站,增強體育旅游市場影響力。在微博、微信方面:開通微博賬戶,定點發布海南省體育旅游資訊,分享特色新鮮事。開通網紅直播,與粉絲進行實時互動。開設海南體育旅游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旅游信息,完善體育旅游信息查詢系統。在手機APP方面:開發線上APP,實時更新信息,設置位置查詢、酒店預訂、餐飲預訂、游線查詢等功能。在微視頻方面:拍攝海南體育旅游系列主題微電影、宣傳片,開展海南體育旅游原創主題微視頻征集、評選活動。在旅游網站方面:利用陽光海南網,開發海南體育在線旅游系統,豐富體育旅游產品科技展示方式。與知名社交網站、主流媒體網站合作,豐富海南省體育旅游游記、旅游攻略、旅游點評,增加海南省體育旅游搜索率,提升體育旅游國際影響力。

  (三)國際化營銷。建立和完善海南省海外體育旅游宣傳口號、視覺包裝等形象標識系統,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基礎上,借助國際電視頻道、國際電台、國際航班刊物等媒介開展營銷活動。健全旅游營銷推廣機制,將體育旅游納入全省對外宣傳工作體系范疇,有計劃地在境外重點客源地,定期舉辦相關營銷活動。在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或歐洲、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定期開展特色化、個性化的“海南體育旅游推介會”。搭建網絡及自媒體營銷平台,利用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社交媒體進行體育旅游營銷。

  (四)區域合作營銷。充分利用博鰲亞洲論壇等國際交流平台,推動海南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體育旅游領域合作,支持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體育旅游合作平台”,互相開放市場,組建公平競爭、互惠互利的體育旅游聯合體。重點加強海南省與東南亞國家的溝通交流,開展體育旅游主題會議論壇,加強跨國體育旅游合作。同時,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泛南海旅游經濟合作圈,深化瓊州海峽合作,推進區域體育旅游協同發展。

  第二十八條 體育旅游標准化建設

  (一)構建和完善體育旅游標准體系。構建與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協調配套的,且適應海南體育旅游業發展需求的體育旅游標准體系。研究制定海南省體育旅游服務質量規范、體育旅游場所標准、體育旅游服務設施標准、體育旅游安全衛生標准等地方標准、團體標准或企業標准。到2025年,初步構建和完善海南省體育旅游標准體系。

  (二)實施體育旅游企業標准化試點示范工程。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體育旅游標准化試點示范工作,有計劃有步驟穩步推進全省體育旅游服務標准化。實現試點先行,典型示范,全面推廣。先期組織體育旅游相關企業開展省級旅游服務標准化試點,通過試點工程培育一批體育旅游服務標准化示范企業。

  (三)完善體育旅游標准化政策體系。完善標准化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加強海南省各級體育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體育旅游標准化專業培訓,加快建設一支數量足、水平高、結構優的體育旅游標准化專家隊伍。評選出一批體育旅游標准化示范單位,樹立標准化典型。

  第二十九條 體育旅游市場主體建設

  (一)構建多元化市場主體。

  1.發揮國有企業的主體作用。

  重點搭建省屬國有資本控股的體育旅游產業發展主體,重組全省體育、旅游國有企業,整合優質體育旅游資源,堅持市場化運作,圍繞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戰略目標,專注於海南國際化旅游消費全產業鏈投資、開發、管理及運營,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2.鼓勵社會力量參與。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閑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參與建設小型化、多樣化的體育場館,倡導以多種模式建設、管理、運營體育場館。推動體育項目協會改革和體育場館資源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改革,加快開放體育資源。

  3.扶持體育旅游企業發展。

  積極扶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體育旅游民營企業,鼓勵本地大型體育旅游企業挂牌上市,實施跨國經營、海外並購,擴大產品出口和服務貿易。大力扶持本地中小微體育旅游企業,打造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體育旅游企業。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國體育公司,在海南省設立企業總部,鼓勵世界級高端體育賽事品牌入駐。

  4.支持體育俱樂部發展。

  將對體育俱樂部發展的支持納入海南省體育旅游發展的整體戰略中,支持發起成立海南省體育俱樂部聯盟,打造海南省體育俱樂部統一的管理平台,統籌管理海南各類體育俱樂部,促進海南體育俱樂部穩步有序健康發展。

  支持職業體育俱樂部發展。堅持國際化、特色化、市場化發展理念,秉持職業體育俱樂部“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路,引進國際國內先進經驗和經營管理模式,打造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的職業體育俱樂部,促進高爾夫、游艇、帆船、足球、籃球、武術、拳擊、國際象棋等職業體育俱樂部規范發展。嚴格職業體育俱樂部准入標准和運行監管,加強項目協會和職業體育俱樂部的基礎建設和規范建設,不斷提高海南省職業體育水平。發揮職業體育俱樂部對旅游、體育等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積極引導體育旅游消費,擴大體育旅游消費群體,豐富體育旅游產品供給,提升海南體育旅游消費水平。

  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鼓勵社會多方力量參與,開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創建工作,探索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推動海南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快速健康特色化發展。加強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創建、管理、運營、評價等方面工作的指導,規范標准,完善服務,提高俱樂部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和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能力。發揮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作用,開展青少年體育技能培訓與體育知識普及工程,建立一批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隊伍。加強與中小學校的合作,積極配合中小學做好校內課后體育服務工作。

  支持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發展。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按照國家體育總局要求,借鑒上海等地區先進經驗,結合海南發展實際,以多元運作的模式,開展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創建工作,探索建立俱樂部的產品供給機制、服務評價機制與發展激勵機制,推動海南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健康發展,提升海南體育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應以自身品牌建設為抓手,積極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組織群眾性體育賽事,不斷豐富大眾體育的內容形式,努力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科學化的體育公共服務。策劃組織以民族傳統體育為主題的賽事活動,弘揚和保護海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加強與重點景區(點)在產品開發、活動組織、賽事運營、品牌營銷、場地管理等方面展開深度交流與合作,促進大眾體育與大眾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二)優化市場主體服務環境。

  加強海南省體育旅游市場環境治理與投訴處理,建立以游客評價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評價體系,提高游客體驗性和培養游客忠誠度。著重推進體育旅游景區和服務智能化建設,提升游客消費的便利性、舒適性。持續完善全省體育旅游基礎設施配置,加強對旅游標識、旅游廁所、停車場、自行車服務站、露營營地、綠道等建設,優化體育旅游服務環境。全面推進全省體育旅游標准化體系建設,推動體育旅游向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第三十條 體育旅游文化氛圍建設

  (一)注重海南省學校體育教育。

  保障體育課課時,倡導“陽光鍛煉一小時”。完善體育課程設置,開發新穎多樣的體育活動形式,普及實施中小學生游泳教育,積極推動戶外運動課堂,開展籃球、排球、沖浪、足球、徒步等特色化戶外課程。支持開展竹竿舞、武術、射弩、陀螺等傳統民族體育入校園活動,傳承海南省優秀民族體育活動和文化。全面實施“健康陽光、好學上進、勤勞誠信、文明朴實”的海南學生特色印記工程和“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建設,深化體育發展理念,全面激發學生體育運動活力。

  (二)常態化開展文明旅游志願活動。

  各市縣要積極組建文明旅游志願者服務總隊,並在重點體育旅游景區(點)、交通樞紐等區域常設文明旅游志願服務站(亭)。完善志願者的招募、選拔、培訓、管理機制,搭建海南文明旅游志願服務平台。

  第六章 實施保障

  第三十一條 政策保障

  支持和保障重大體育旅游項目用地、用林、用海需求,嚴格執行《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切實做好體育旅游項目用地規劃與《海南省總體規劃(空間類2015-2030)》、生態保護紅線的銜接。

  研究制定促進海南省體育俱樂部發展的相關政策,在設施建設、活動組織、行政審批以及與旅游業、文化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積極落實國家出台的稅費優惠相關政策,創新海南體育發展新模式,提升海南體育發展的整體水平,拓寬體育旅游消費空間。

  鼓勵出台體育旅游惠民便民政策。在設施建設、門票價格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為群眾和游客提供良好的體育旅游環境,共享體育旅游建設成果。

  第三十二條 體制機制保障

  發揮海南旅游與文化體育高度融合的制度優勢,健全體育旅游管理機構設置,積極履行職責。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健全政府購買體育旅游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簡化體育旅游項目立項審批手續。

  支持推進各市縣健全旅游文化市場綜合管理執法體系,打擊各種體育旅游經營過程中的非法、違法行為,高效監管海南省體育旅游市場。

  發揮社會行業的組織管理作用,探索制度創新,做大做強做實體育總會,用市場化手段,鼓勵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籌辦、組織多種形式的體育旅游活動,如體育賽事活動、大眾體育活動和公共體育服務等。

  第三十三條 人才保障

  將體育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納入海南省人才發展規劃。加強體育旅游領軍、創意、經營管理、服務等人才隊伍建設。鼓勵海南省高等院校與國內外知名體育旅游院校、體育旅游企業合作,開展體育旅游產教融合等試點示范工程,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實施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大力吸引海外從事水上運動、沙灘運動、高爾夫旅游等與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相適應的各類優秀專業人才。持續吸納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體育旅游企業等行業精英,進一步完善海南省體育旅游專家智庫。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全球體育旅游人才招聘制度和管理制度。允許體育旅游高端人才在海南省兼職,創新“候鳥型”體育旅游人才的登記、選用機制,提升海南省體育旅游人才資源配置效能。提高國外高端體育旅游人才落戶海南的審批效率,制定並完善就業、生活、住房、子女教育等人才服務和保障政策。

  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注重對相關行政部門的知識更新和業務培訓,促使體育旅游企業培訓常態化。探索建立適合海南省體育專業技能培訓和認証系統,優化體育旅游專業人員的結構和數量。

  第三十四條 資金保障

  支持海南省重大體育旅游項目的建設,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市場化運作的產業投資基金,共同支持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完善對各類免費、低費提供公共服務體育場館的補貼制度。

  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體育旅游企業的信貸投放,增加適合中小微體育旅游企業特點的信貸品種。鼓勵企業採取多渠道融資方式,在體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上,探索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保險公司創新體育旅游保險機制。探索對培育創新性、示范性體育旅游項目實施獎補政策。

  第三十五條 設施保障

  推進省級體育中心、全民健身運動中心、體育公園、休閑驛站等體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體育旅游設施配套服務體系。逐步擴大體育場館的開放程度,在城市社區建設15分鐘體育生活圈,推動體育場館等設施共享共用共建。

  統籌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具有海南省文化特色的中小型體育場館、公眾健身活動中心、戶外多功能球場、健身步道等場地設施,努力形成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體育服務設施體系。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公共體育服務設施,不斷擴大城市居民可享受的公共體育服務資源。

  因地制宜,利用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公共綠地等配置市民游客自主參與的游憩型體育健身設施。建設覆蓋全省、互聯互通的自行車綠道和健身步道。在有條件的商務樓宇、閑置場地和建筑物屋頂、地下室等區域設置體育設施。引導社會力量盤活現有存量資源,改造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用於體育健身。力爭國家支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在海南建設一批國家體育運動項目的冬訓基地、訓練場館、體育俱樂部、運動員康復休養基地等。

  第七章 近期行動計劃

  2020年至2022年重點和主要工作:

  1.建設施,打基礎。推進全民健身場館設施和全民健身路徑建設,強化體育供給。廣泛宣傳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和青少年體育活動,厚植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基礎,營造濃厚體育氛圍。

  2.創模式,優流程。在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的指引下推進體育發展模式創新和制度創新,建立有利於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專業運營的體育工作制度平台。對體育工作特別是賽事運營服務商的選擇以及賽事申報、審批、運營、監管、風險管控流程進行完善、規范和優化。

  3.建基地,抓試點。以建設國家隊南方訓練基地、打造重點市縣體育旅游產業帶為抓手,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准、高點定位,海南特色,推進一點多核、一城一品、一館多場、體教融合、體醫結合、錯位發展的體育綜合體建設,打造集人才培養、科教研發、企業孵化、營銷支持、健康生活為一體,宜訓、宜教、宜業、宜養、宜居、宜游的旅游體育小鎮群落。

  4.引賽事、創“IP”。逐步引進國際、國內適應海南特色發展的高附加值體育賽事,支持三亞辦好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引進國內外知名賽事策劃運營公司進行賽事孵化,重點扶持海南特色原創賽事,逐步打造出海南獨有的精品賽事。同時,選擇相對安全的比賽,積極穩妥推出競猜彩票,為做強競猜體育彩票積累經驗。

  5.設基金、建集團。探索發起設立海南體育發展基金,推動搭建體育產權交易及投融資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成立海南體育產業集團,做大做強海南體育企業,扶持體育俱樂部建設及股份制、會員制的經營模式,以市場化、產業化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助推海南體育事業發展。

  6.促集聚、謀聯合。用好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免稅政策優勢,積極引進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的中國總部或華南區域總部,逐步形成體育聯合會聚集的單項體育“領館”區,探索建立多個體育用品免稅區,推動舉辦進口體育用品博覽會。與國內國際體育組織進行戰略合作,取長補短,共享共贏。做強“體育+”大文章,加強投資企業整合,不斷推進和實現跨企業、跨行業和跨地區的融合發展。

  7.引智力、聚人才。推動建立海南體育產業發展人才智庫,凝聚國內外體育專業機構、專家和企業家等智力資源,以項目為載體,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進體育“產、學、研、用”研究,吸引專家學者及成果落戶海南。同時,結合舉辦各級各類體育研討活動,為海南體育事業發展開拓思路、決策咨詢、論証實踐、總結推廣提供智力支持,吸引更多人才聚焦海南體育發展。

  8.建站點,辦培訓。與相關體育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動建立海南體育博士科研工作站、體育博士后流動站,提升海南體育科研水平,提高科技助推海南體育發展能力。與相關國內外體育組織協會合作,開展海南所需各級各類體育職業資格認証、培訓工作。

  9.優網絡,強智能。推動建立海南體育產業資源雲平台,理清海南體育基礎數字和動態趨勢。大力探索和推進人工智能、5G技術、物聯網、穿戴設備、新能源等在海南體育事業發展中的應用,為海南體育科技產業賦能,適應互聯網生態和海南自然生態,迎接5G時代的到來。

  10.抓品牌、塑文化。堅持回應國家體育重大需求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兼容並蓄、守正創新,堅持打造海南特色體育項目、體育賽事、體育活動、體育產品、體育衍生品、體育產業、體育業態、體育模式,樹立海南特色體育品牌,構建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特的體育文化,不斷提升海南體育文化的傳承力量、推廣力量、傳播力量和推動力量。

  附表1:海南省各市縣體育旅游發展指引

  附表2:海南省體育訓練基地一覽表

 

  附表2:海南省體育訓練基地一覽表

 

 

(責編:劉瀚濤、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