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你知道今天是“防治碘缺乏病日”嗎?這些知識了解一下!

2020年05月20日14:51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我國是歷史上碘缺乏病流行嚴重的國家。為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自1994年起,我國將每年的5月5日定為“防治碘缺乏病日”。為避免和“五一”長假相沖突,2000年起,“防治碘缺乏病日”改為5月15日。

2020年5月15日是我國第27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眾志成城戰疫情,科學補碘保健康”。旨在通過普及碘缺乏病相關知識,使公眾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做好科學補碘工作,進一步增強全社會對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工作的認同和支持。

碘有什麼作用?

碘是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營養素,是人體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

甲狀腺激素參與身體新陳代謝,維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進人體尤其是大腦的生長發育。

孩子大腦發育從母親懷孕就開始了。胎兒期和嬰幼兒期(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在胎兒期和嬰幼兒期缺碘,會影響大腦正常發育,嚴重的造成克汀病、聾啞、智力損傷等。

胎兒所需要的碘全部來自母親,孕婦碘營養不足會造成胎兒缺碘。如果孕期嚴重缺碘,會出現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

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對碘的需要量明顯多於普通人群,需要及時補充適量的碘。

成年人缺碘可能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勞、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如何預防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於外環境缺碘,造成人體碘攝入不足而發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總稱。我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碘缺乏病區的兒童中5%-15%有輕度智力障礙(智商50-69個點),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症),嚴重影響當地人口素質。

碘缺乏病是可以預防的,最簡便、安全、有效的預防方式是食用碘鹽。

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水、土壤等)幾乎都缺碘,尤其山區、丘陵、河谷地帶、荒漠化地區和河流沖刷地區缺碘較為嚴重。外環境缺碘的現狀很難改變,如果停止補碘,人體內儲存的碘最多能維持3個月,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碘鹽。

自2000年以來,我國完成的各類監測或調查(碘缺乏病監測、碘鹽監測、高水碘地區調查和高危地區調查)結果顯示,人群碘營養總體處於適宜范圍。

碘與甲狀腺癌的關系

目前沒有直接証據表明食用碘鹽或碘攝入量增加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

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無論是否採取補碘措施,無論碘攝入量是增加、穩定或下降,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都在增加,並且主要以直徑小於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為主。

相當一部分甲狀腺微小癌具有惰性進展特點,惡性度低,預后良好。患者要聽從臨床醫生要求,進行正確治療或跟蹤觀察。

甲狀腺微小癌在人群中患病率較高,隱匿性大且不易被發現,可能陪伴終身。據很多發達國家的尸檢報告,生前未被發現的甲狀腺癌患病率高達5.6%∼35.6%,其中微小癌佔到67%。

有研究提示,當前甲狀腺癌的“流行”部分歸因於甲狀腺篩查,並與高分辨率B超的廣泛應用而產生的對隱匿癌或微小癌的過度診斷相關。

(責編:李浩蓉、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