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一校警痴迷瓊閩文化 4年寫作26篇論文

孫慧

2020年07月20日09:13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痴迷瓊閩文化的許校警

  許健康是海口市實驗中學的一名校警。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許健康田野調查時拍攝記錄老物件。

  許健康踏勘文昌鋪前斗柄塔時留影。

  許健康,這位成長於福建古城泉州又有緣來到海南工作的鄉土文化愛好者,多年來熱心於瓊閩文化調查研究。從2016年開始,這位初中畢業的中學校警,在海南省博物館、泉州公益組織刺桐會等一些專家、學者的指導下,拿起筆記錄下對瓊閩文化的調查與思考。到目前為止,許健康或與他人合作或獨立撰寫了26篇關於閩瓊文化的文章,並有部分已公開發表。

  緣起

  三沙沉船出水石雕

  據史志記載, 在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的刺桐(Zaitun)港(今福建泉州)起航,經過雷州、瓊州、東南亞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泉州、雷州、瓊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三個重點起源地,也是三個地標。尤其是泉州,這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為“光明之城”的港口城市,船舶往來如織,各國商賈雲集,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多種宗教教派在泉州留下痕跡,形成了開放兼容,海納百川的文化氛圍。

  許健康從小浸染在泉州豐富多元的文化氛圍中,對講述鄉土故事,探勘文物古跡有著濃厚的興趣。1990年,年滿20歲的許健康參軍來到海南,發現海南在地方語言、風俗習慣上都與家鄉有著相似的地方,這讓他倍感親切。

  后來,許健康返回泉州,加入了當地致力於弘揚傳播閩南文化的公益組織“刺桐會”,跟隨組織實地探訪各種文保古跡,籌集書籍,走入校園舉辦傳播鄉土文化的活動。

  2015年,許健康的兒子考上了海南的公務員,便與家人跟隨孩子來到海南,在海口實驗中學找了一份校警的工作。不久后,愛看報紙的許健康,在報紙上看到三沙市永樂群島珊瑚島海域“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的消息,得知這處沉船遺址收獲頗多,一共發現了274件石構件,出水37件石雕的人像和獅子等文物。

  “我當時一看到沉船撈上來的石獅子圖片,就覺得跟泉州開元寺附近的石獅子在造型、紋路甚至神態方面都很相似。”通過報紙提供的聯系方式,許健康聯系到海南省博物館水下考古中心主任李釗,告訴他這批文物極有可能是來自於福建,並講述了自己的判斷依據。

  后來,經過海南、福建兩地的考古專家比對后,確認“珊瑚島一號”是清代中期一艘遠洋運輸船,運載著從泉州產出的一批石雕構件,打算運送到東南亞地區用於寺廟建筑,未曾想到在南海海域沉船。

  此事讓許健康感受到,千百年來,閩人源源不斷南下瓊崖落地生根,兩地之間的深厚淵源和文脈關系,有很多值得研究探索的領域。

  也正是通過這次三沙沉船考古事件,許健康與李釗成了朋友。李釗認為,許健康出生於泉州,對閩南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如今又定居海南,對海南文化有濃厚興趣,便鼓勵他把對這兩地文化的觀察和思考記錄下來,寫成文章。

  沉醉

  實地踏勘調查歷史

  隨著對文化認知不斷加深和眼界格局更為開闊,許健康想在更大范圍感知海南文化,於是跟隨其他鄉土文化愛好者和省博的專家,到海南島的海邊、山野、鄉村,開展田野調查。

  在許健康的書包裡,裝著5個筆記本,這些筆記本都有不同用途,分別用來記錄戲文、地方地名、外來物種、海上絲綢之路、古代工藝等內容。每個筆記上, 都記錄著他看書或者實地踏勘時發現的知識點,以及自己的聯想、思考。

  痴迷研究歷史文化的許健康,每次出遠門,經常撿拾一些瓦片、石柱等奇奇怪怪的東西,囤放在床底下,視若珍寶,還時不時拿出來觀摩。后來,有一次搬家,不知情的小姨子把許健康撿拾的這些東西丟棄掉了,許健康氣急捶胸,但又不知該如何向家人解釋這些“寶物”的重要性,悶悶不樂好幾天。

  閱讀也是許健康一直在堅持的一項愛好。在許健康的電腦裡,保存著大量的方志和野史等書籍,都是這幾年從網站、網盤免費下載的資料。業余時間,別人在玩手機游戲或者研究彩票,許健康卻埋頭閱讀,穿越歷史,與古人對話。

  一般來說,人們對於文物古跡的認知,需要歷經三個階段。一開始是“知道主義”,比如游覽某座千年古寺,會知道採用什麼建筑工藝,有過哪些歷史典故,留下哪些有關的詩詞﹔第二階段是“懂得主義”,會開始比較各個不同時期的寺廟,逐步認知古物和重大歷史事件是如何貫穿時代演變歷史,體現了哪些宗教文化元素,是哪些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最后再到“人文主義”,領悟到人是文化的靈魂,是人類在創造歷史,造就文化,傳承文化。

  正在歷經這三個階段的許健康,通過多年來的觀察、閱讀,寫下了不少有關瓊閩文化的文章。比如《從家譜看海南與福建的淵源》,從族譜中追溯瓊閩兩地淵源﹔《閩南匠心下南洋》,從三沙考古出水的清代石雕文物來探討閩南文化如何借助海上絲綢之路向外傳播,在海南、甚至東南亞地區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熱愛

  向師生們分享瓊閩文化

  對於許健康來說,閱讀和田野調查,就是對瓊閩文化的承前和輸入。同時,他還在繼續探索做好啟后和輸出。由於在學校工作,許健康會利用每個月僅有的幾天假期,外出做田野調查,把調查過程以圖片、文本的形式,發布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學校的學生學習群裡,希望引發更多人對鄉土文化的關注。

  看到校警許健康對海南的鄉土文化如此熱愛和了解,海口實驗中學的老師把許健康拉入到學生的語文課題研究微信群裡,讓許健康給學生們普及鄉土文化,和學生們一起做一些本地文化的課題研究。

  許健康把這群學生當成一起學習的小伙伴,不時會和大家分享各種傳統風俗文化、歷史典故和古文詩歌等。端午節時,許健康會在微信群裡給孩子們講述端午節的來源,過端午節有洗龍水、吃粽子、賽龍舟、挂艾草的傳統習俗。走訪調查中,發現好玩的對聯、古物,他也會拍下照片,傳到微信群裡,分享他學習的快樂,希望這份快樂也能感染到大家。

  在許健康的影響下,海口實驗中學的不少老師、學生對海南的歷史文化越來越感興趣。今年年初,海口實驗中學的老師曾打算與許健康一起帶領學生們實地走訪海口鹽灶村,感受鹽灶村的歷史變化,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活動最終取消。

  知識從來不會辜負我們。今年的高考,有道作文題就是讓學生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以地名來寫一篇主持詞。這種高考作文題,如果考生平時關注現實生活,有一定的人文積澱,了解自身生活的城市來源歷史,就能寫出一篇反映地方特色的好文章來。

  “我看到考題也感到很興奮,平時分享的那些知識,孩子們可能派上用場了,這也讓我非常自豪。”許健康說,考試后,有幾個學生也來找他聊天,談到了平時交流的那些傳統文化知識,沒想到真的會用在高考上。

  看著寒窗苦讀的孩子們奔赴考場,許健康作了一首詩:“青蔥歲月,羞澀年華﹔懵懂青春,亭曈芳華﹔星霜荏苒,仿佛依稀﹔木棉花落,紫薇盛開﹔三載寒窗,相伴苦讀﹔青春如歌,逐夢未來﹔莘莘學子,笑對風雲﹔奮力沖刺,金榜題名﹔放飛翱翔,蟾宮折桂。”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