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促發展 鶯歌海“老”鹽場煥發新活力

【查看原圖】

海南鶯歌海鹽場(鶯歌海鹽場供圖

人民網樂東8月5日電(記者毛雷)鹽是什麼味道?在海南鶯歌海鹽場,北緯18度的陽光晒出的優質海鹽,不僅有咸味,更有一絲創造美好生活的甘甜。

今年62歲的鶯歌海鹽場曾是中國三大海鹽場之一,歷史上最高生產紀錄為年產量32萬噸。但隨著生產設備老化、生產面積減少、生產能力降低等原因,導致年產量逐年下降。近年來,海南控股黨委高度重視鶯歌海鹽場的發展,選優配強鹽場黨委班子,加強黨的建設,抓牢原鹽生產,積極謀劃鹽場轉型發展,為鹽場發展植入新引擎,讓老鹽場煥發新活力。

鶯歌海鹽場的日落(鶯歌海鹽場供圖)

肩挑手扒干出來的大鹽場

“鹽田萬頃鶯歌海,四季常春極樂園。驅遣陽光充炭火,燒干海水變銀山。”這是郭沫若先生1962年到訪鶯歌海鹽場時,為數萬畝鹽田的壯美景觀所感動而寫下的浪漫詩篇。然而就在郭沫若到訪的四年前,這裡還是一大片沼澤地。

今年86歲的鶯歌海鹽場老職工吳坤新,依然清晰地記得,1955年他第一次到鶯歌海時的情景。“全是沼澤地,一大片,沼澤地裡的蘆葦比人還高。”吳坤新說,鶯歌海鹽場所在的位置非常適合建鹽場,早在日軍侵略海南和國民黨政府時期,都曾計劃在這裡建鹽場,但最終在新中國實現了。

1955年11月,吳坤新作為先遣隊的成員,從三亞乘船到鶯歌海登陸,手裡帶著的,是當年日本人計劃建設鹽場的圖紙。他們的任務,是進行鹽場建設前期的勘察工作。“原本以為日本人的圖紙基本上可以直接用,后來發現,好多點位都找不到,隻有自己重新找了。”吳坤新說,大家都有一股子干勁兒,原本計劃三年完成的勘察工作,實際上僅兩年左右就完成了。

鶯歌海鹽場生產場景(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毛雷 攝)

1958年,時年14歲的王希朴跟隨從部隊轉業的父親,來到鶯歌海,親眼見証了這個鹽場的誕生。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個鹽場就是大家肩挑手扒干出來的。”王希朴回憶,那時候自己還小,但是父輩們艱苦奮斗的干勁兒影響自己一生。“凌晨4點多,打著手電筒就出去干活了,一直干到太陽落山,再打著手電筒回來。”

王希朴的父親,就是當時從部隊轉業的官兵之一,當時,從部隊轉業和退伍的5600名官兵乘船來到鶯歌海,加上當地民工,共組成5個施工工程隊,總人數9200多人,高峰期達1萬多人。

吳坤新回憶,當年的工程量很大,“光土方就要5000萬立方。”因為缺少機械化設備,幾乎純靠人力建設,“可以說是一個肩膀、一個土筐、一把鐵鍬,就是這麼干出來的。”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依然卯足干勁,兩年多時間就建成了總面積達38平方公裡的大鹽田。

鶯歌海鹽場生產的食用鹽(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毛雷 攝)

東南五省都用鶯歌海的鹽

“1958年,鶯歌海鹽場試產出第一批原鹽,還專門送到北京去報喜了。”王希朴回憶,那時候的鹽場雖然剛嶄露頭角,但重要性已經顯現出來了。

在吳坤新的話語中,始終透露出一股子驕傲。“我們鶯歌海的鹽是最好的!”

上世紀60年代初,鹽場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那時候飯都吃不飽,大家就吃野菜、吃糠餅,因為營養不良,大多數人都水腫,腿肚子一按就是一個窩,但即便是這樣的條件,大家照樣出滿勤、干滿工。”吳坤新說,正是因為這股子干勁兒,鹽場的產量也逐年攀升。

“鶯歌海鹽場計劃年產量在15萬到20萬噸,1968年我們就生產到了24萬噸,往后產量也是年年提高,鹽豐收,倒出都是堆滿雪白的鹽山。”吳坤新說,1988年鹽場的產量達到高峰,一舉突破了30萬噸。“那時候,東南五省都是用的我們鶯歌海的鹽。”

鶯歌海鹽場黨建文旅基地(鶯歌海鹽場供圖)

黨建統領 老鹽場煥發新活力

然而,輝煌過后,鶯歌海鹽場也遇到了發展的難題。近幾年,由於鶯歌海鹽場生產設備設施老化嚴重,生產能力降低,生產面積減少等原因,導致了連續多年來鹽田產量下降,同時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受困,發展陷入瓶頸。

如何發展?黨建為先。

“老國企的問題在鶯歌海鹽場都有,產量下降,效益降低,收入減少,人才流失,這就讓企業陷入了惡性循環。”海南海控美麗鄉村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攀龍說,海控黨委從2018年底開始提出來要提振經營合力,解決傳統國有企業的弊端,提高鹽場職工收入水平。鶯歌海鹽場黨建文旅項目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

“我們鶯歌海鹽場背靠尖峰嶺,面向南海,常年少雨多風,再加上海水干淨無污染,這裡的鹽是最好的。”在海控·鶯歌海鹽場黨建基地的海鹽文化館內,鶯歌海鹽場“鹽三代”楊美娟向記者介紹鶯歌海鹽場的優勢和歷史。

鶯歌海鹽場黨建文旅基地(鶯歌海鹽場供圖)

為充分盤活鹽場資產,發揮黨建合力,實現黨建與基層工作互融互通。在海南控股黨委的部署下,由鶯歌海鹽場和海控美麗鄉村公司共同成立海控·鹽恬文旅管理有限公司。項目依托鶯歌海鹽場60余甲子年文化,結合海南全域旅游概念和鹽田文化資源,推動以鹽為特色的產業開發和文化旅游,不斷延伸鹽及鹽文化的產業鏈、附加值,將促進鶯歌海鹽場區域的長遠發展,帶動當地居民就業,促進職工收入增長,傳承鶯歌海鹽場精神,弘揚鶯歌海鹽場文化,為進一步打造鹽場文化IP推動鹽產品銷售升級打下基礎,具有廣泛和深遠的社會效益。

“2020年6月28日投入試運營以來,海控·鶯歌海黨建文旅基地的主題黨日活動,已陸續接待近200名學員參與體驗課程,通過參觀鹽文化館、重走鹽工路、《鹽場革命史》黨課、鹽一、二、三代訪談、收鹽體驗教學等活動,讓學員們切身感受到開拓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鶯歌海鹽場文化,激發黨員們干事創業的熱情,錘煉黨員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得到參訓學員的廣泛好評。”吳攀龍說。

生產方面的好消息也接連不斷。今年7月17日,鶯歌海鹽場爆竹聲聲,截至當日,累計生產35500噸,提前168天且超額完成全年計劃產量35000噸,創下近十年的產量新高。同時,嚴格工藝操作流程,有力保証了原鹽質量,為鶯歌海鹽場下半年的銷售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也成為鶯歌海鹽場以黨建促發展的生動注腳。

海南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鶯歌海鹽場黨建文旅基地將充分發揮黨建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的核心引領作用,以“北有母瑞山,南有鶯歌海”為目標,打造“紅色文化旅游”的3A級景區和黨建基地。在文旅融合新模式的帶動下,大力傳承弘揚鶯歌海鹽場精神,推動鶯歌海鹽場多元化發展和轉型升級,充當好海南自貿港建設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尖峰嶺下,南海之濱,鶯歌海正在煥發新光彩。

鶯歌海鹽場黨建文旅基地(鶯歌海鹽場供圖)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2020年08月05日09:24
分享到: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