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節話“收獲”:海南駐村書記劉志鵬的扶貧碩果

【查看原圖】

王碩 孟凡盛

海南電網駐村扶貧干部劉志鵬 人民網海南頻道孟凡盛攝

“頭發是這半年多白的”,劉志鵬指著兩鬢染了霜似的頭發,“干扶貧就是個操心活兒。”

在光村村委會,記者見到了海南電網駐村扶貧干部劉志鵬。一米八的個頭,一身洗的泛白電網工作服,平頭短發,皮膚黝黑,笑起來滿眼褶子,看不出他是個八零后,也很難想象眼前人是個留過學的工學博士。

2019年2月,36歲的劉志鵬從海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技術部發變電設備管理科來到白沙縣榮邦鄉光村。一年多時間裡,光村路通了,水暢了,政策貼村民也越來越近。不僅實現了全村的脫貧摘帽,產業發展也有模有樣。

說起這一年的經歷,劉志鵬很少談付出,總是講收獲。

他說這一年,不僅是一段經歷,更是一段磨練。

“來到村裡一年,不論是性格、能力、思維,與人溝通的方式、為人處事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他還說,駐村的越久越覺得自己變得責任重大,不是因為職務更高了,而是他被更多人需要。

“村裡490戶,一千多口人,脫貧致富靠你了,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光村所處地區,常年少雨缺水,交通落后,產業薄弱。來到村裡,劉志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調研。從基層組織到黨建引領,從基礎設施到村容村貌,從精准扶貧到致富產業......各項工作摸了個門兒清。

帶著調研的問題劉志鵬和他的駐村工作隊住進了村裡。

“做農,一個離不開水,一個離不開路。”劉志鵬帶著工作隊,先是把進出村的土路修成了5公裡長的水泥路,又修繕了7個山塘水庫,解決種植用水難題。

村民產業有困難。工作隊從縣裡請來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指導村民,並聯系農信社為貧困戶提供免息貸款。到了挂果收成時,組織村民把品相好的紅心橙統一包裝,協助鄉政府打出了“榮橙”品牌,價格立馬翻番。拓寬銷路,指導村民不僅網上賣,還在果園裡舉辦採摘活動。

廁所革命、危房改造、飲水工程、污水管道改造......

“其實都是一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劉志鵬說,“做不了大事,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求學時期,劉志鵬曾赴美攻讀博士,看過更廣闊的世界,也看到一些差異,他選擇踏上“回鄉”的路。從美國到中國,從城市到農村,在光村扎下根。

“在外面學的那些有用嗎?”這個許多想要扎根農村的青年遇到過的問題,曾經也困擾過劉志鵬。

“我們一開始對扶貧理解不是很深刻,也不知道扶貧工作具體要做什麼,但等到我們參與扶貧工作以來,越來越意識到在農村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有人去處理,有人去做。”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他擅長的他也在光村找到施展的舞台。在村委會,每天都有村民和干部來解決問題,都是村裡的“小問題”。但劉志鵬看來這些看似“小問題”,都是村民“大事情”。兩塊錢的保險費,能保障一個貧困戶一年不返貧﹔廁所修的好不好,關系的是村民每天用的舒不舒心﹔下一季種什麼,關系老鄉的致富路......

“其實現在扶貧工作就像打仗一樣,我們現在有了地圖,有了各種工具,關鍵怎麼帶著這群戰友,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打好這場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劉志鵬給自己的定位是:“我們就是執行的最后一環。”

“執行”意味著“推動”。遇到村民需要解決的問題,能解決的及時解決,不能解決及時上報﹔政府下發的政策指令,要傳達、要落實,做到“一個不落”。

“從我們遇到的問題來看,我們也努力在做好執行﹔我們也帶著村干部、隊長、幫扶責任人,有意識把每件事完成﹔還要有反饋,到底有沒有完成,完成有多少”,劉志鵬說,“最終是要把這個事情解決了,扶貧就到位了。”

在光村會議室,桌子上摞著厚厚的工作月報、年報。在劉志鵬的朋友圈,每天都能看到他寫的扶貧工作的日記。劉志鵬說,是為了記錄,更重要的是留存經驗,希望后來人能用得上。

回首這一年,劉志鵬感概,光村還是光村,但光村已經不是原來的光村了。

於他,這裡有一群他忘不了的人﹔於光村,這裡曾因有一群像他一樣的人而悄悄變化。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2020年09月22日14:06
分享到: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