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審批站“前哨” 監管細“觀察” 執法強“裁判”

海口秀英區行政審批服務實現“一口進出 閉環管理”

2021年07月21日08:35 |
小字號

288項審批業務納入“審監互動”平台,完成各監管部門人員共77個賬號配置,推送1644條審監信息,審批辦件量達835件…….海口秀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持續深化“流程再造”,以“審監互動”系統為平台,建立審批、監管、執法三向反饋機制。

7月15日,中共海口市秀英區委辦公室、海口市秀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正式印發《關於印發《海口市秀英區審批、監管、執法三向反饋工作指引》的通知》(秀辦發〔2021〕32號),要求審批部門突出“前哨站”作用,監管部門做好“觀察員”角色,執法部門強化“裁判員”職責,對區級行政審批事項進行管理,確保“一批就管、審管同步、執法到位”,實現審批、監管、執法工作隨時、隨處“在一起”,對違法違規審批、報批行為進行“共制約、共懲處”,解決政務服務監管“堵點”“難點”“痛點”問題,讓服務更有溫度、監管更有精度、執法更有力度。

監管互動全留痕 辦事過程可追溯

288項審批業務實現審監聯動

7月19日上午9時50分許,海口秀英區生態農業協會負責人吳禮奮到秀英區政務大廳“一窗受理”窗口申辦社會團體登記証件換發。10時03分,在審批員辦結為其頒發新証的同時,一條關於此審批事項的監管短信同步發送至區民政局監管人員胡潔蘭的手機上。“反饋說明:正常換証。”10時13分,“審監互動”系統后台收到來自區民政局的監管反饋。整個審監協同過程全留跡、可追溯。

這是秀英區通過“審監互動”系統推行“互聯網+監管”,強化下放審批事項的事中事后監管規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提升監管效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系統的運行,提高了審批與監管部門的互動效率,有效避免事項劃轉后可能出現信息不互通、審管不銜接,而導致監管出現延時、審批風險加大的現象。”秀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吳丹介紹,為徹底打通審批與監管、執法部門信息壁壘,審批局自主研發“審監互動”系統,並於2021年2月起正式上線運行,6月再次改版升級。該系統通過與審批業務辦理系統互聯互通,將原來需要線下發函、公文、微信發送等手動推送的業務搬到線上,實現了線上實時互動。系統上線以來,已實現區行政審批局與區住建局、區衛健委、區綜合執法局秀英分局等26個監管、執法部門的287項審批業務審監互動。

在審批業務辦結后,平台將申請材料、辦理意見、電子証照等審批業務信息自動推送至相關監管部門,並以短信形式推送至具體監管人員的手機上,監管部門可按權限認領查看相關業務信息,並在監管過程共享應用。同時,監管部門將監管、需進行行政處罰等情況經由系統及時推送至審批、執法部門,提升審管工作的整體性、銜接性、連續性和協調性。

“承諾——履約”全閉環

“審監執”全流程鏈條式管理

“你好,我們是秀英區新聞出版局監管人員,過來開展告知承諾制事項批后監管工作……”日前,海口秀英靜謐時光圖書出租店順利辦理完《單位、個體工商戶從事出版物零售業務設立審批業務》,監管人員王華喜來到企業登記所在地海秀西路金海大廈,對企業開展監管工作,查看營業執照是否齊全、經營情況是否與証照信息一致、有無經營不規范圖書等。“經檢查,該出租店信息登記和實際一致”。隨后,王華喜將相關數據通過“秀英審批”微信公眾號上傳至“審監互動”系統后台,“這個監管助手可以讓我們快速獲取企業審批結果,精准開展監管,實現了巡查上報、歷史案例查詢等功能,讓每個任務有跡可巡。”王華喜介紹,在監管過程中一旦發現被審批人實際情況與承諾內容不符,將通過“審監互動”平台反饋至審批、執法部門,依法追究辦件申請人的法律責任。

監管部門秀英區新聞出版局實現精准高效監管,就是審監互動系統上線以來的一次重要實踐。

秀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對區級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標准化審批﹔區直各業務主管部門及時進行批后監管﹔執法部門根據審批、監管推送信息進行行政處罰… …“承諾審批的關鍵環節是審管無縫銜接,對於納入系統內的審批分離事項,監管部門必須於批后5日內實施監管,執法部門對監管部門反饋的問題辦件需於信息反饋5日內依法查處。”吳丹介紹,“審監互動”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審批局、區直監管部門、執法部門“審監執”三向反饋工作的有序銜接,實現嚴格的閉環監管,有助於理順行政審批局與同級行政主管、監督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之間的職責關系,探索包容審慎監管、建立輕微違法處罰制度。對企業出現的違法行為,第一次下發整改通知,第二次按規定執行處罰,對於多次違法的企業,直接列入“黑名單”和重點監管目錄,依法採取嚴厲懲罰措施。

“嚴監管”筑起“防火牆”

有效監管激發“新活力”

“把麻煩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企業群眾,真正起到了‘便企利民’的效果。”吳禮奮說,政府部門把降低門檻后的方便送給企業,把事中事后監管的挑戰留給政府,監管雖嚴但不斷激發更多“新活力”,“‘簡政’並不是簡單的‘減政’,隻有管得好,政府部門才能放得開、放得活,我們企業和群眾才會享受更多便利。”

工作成效如何,數據指數是最好的証明。“審監互動”系統上線以來,已完成1644條審監短信的推送,線上信息互動次數近千余次,辦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証核發、二次供水單位衛生許可核發等審批辦件835件,實現審批事項受理、辦理、推送、監管、反饋、執法一體的信息全流程閉環管理,既優化了審批流程,又提高了監管效能。

“隻有高質量的‘放’‘管’同步,才能進一步增加有效投資,激發社會和市場活力,為秀英經濟社會發展‘鬆綁’,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吳丹表示,建立審監執互動機制是推動流程再造和制度創新、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的重要一環。今后,在審監執互動機制良性運轉的基礎上,將全面推行“互聯網+監管”,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信息歸集共享,不斷提升監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實現市場主體寬進嚴管,從而推動行政審批服務從‘完善’到‘深入’、從‘規范’到‘快捷’、從‘健全’到‘優化’的轉變,逐步建立起職責互補、政策互通、監管互動、業務互助的聯動機制,推動審管有機融合,打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

(海口秀英區委宣傳部 陳創淼)

(責編:劉楊、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