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盈紅樹林濕地公園:廢棄養殖塘 種滿紅樹苗

廢棄養殖塘長滿紅樹苗,是位於儋州市泊潮灣的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退塘還濕修復生態后出現的新景觀。
7月27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宣教廣場旁邊看到,近百畝連片廢棄養殖塘裡,長滿四五十公分高的紅樹苗,橫豎整齊,長勢喜人。儋州市光村鎮新盈居委會主任蘇杰雄說:“這都是2020年初種的,紅樹苗生長速度很慢,1人高的紅樹林就是自然生態林了。”2020年初,省有關部門、海南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儋州市政府投資近1000萬元,在廢棄養殖塘種植紅樹苗。
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507.05公頃,濕地面積388.45公頃,紅樹林面積197.76公頃,紅樹植物13科20種。但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一度遭受嚴重破壞,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附近居民砍伐紅樹林開挖養殖塘,經實地測量,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非法開挖的養殖塘達117口,總面積1734.1畝。
2017年、2018年,中央環保督查組、國家海洋督察組等分別要求儋州整改。2019年1月至3月,儋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隊,到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實地查看,調查摸底,現場辦公,採取有力措施堅決整改,從當年4月1日起,對違規開挖的養殖塘強制拆除,當年拆除全部違規養殖塘。
從2020年至今,儋州市、西聯農場有限公司人工種植紅樹苗共1029畝。“剩余三四百畝廢棄養殖塘,不再人工種植紅樹苗。”西聯農場有限公司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歐玉婷告訴記者,紅樹林繁殖方式為“胎生”,胚軸在母體孕育成熟,成熟后脫落,扎根泥灘成長為獨立植株。在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內,留有紅樹林自然恢復區域。
在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西邊,一處當地人稱作“九十畝”的地方,原有90多畝養殖塘,退塘還濕后,根據專家的要求,按照實驗方案重新圍堰,作為紅樹林人工種植及自然恢復對比性研究監測的實驗塘。記者看到,實驗塘積存淺淺海水,水面上露出星星點點的綠樹葉,粗粗一看,以為水面飄著幾片落葉。
“這不是落葉,是2020年種的紅樹苗綠葉。”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監測站巡護員羅理想告訴記者,實驗塘水底下有的地方種紅樹苗,包括紅海欖、秋茄、白骨壤、桐花樹、木欖等品種﹔有的地方沒有種,等待自然恢復。“模仿自然生態,多個品種的紅樹苗混雜在一起。紅樹苗在海水裡能生存,海水退后,紅樹苗全露出來。”
為保護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西聯農場有限公司建起了訪客中心與宣教廣場﹔還建起了瞭望台、攬海亭、觀鳥屋、巡護監測道及木棧道等。“加大對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環境的監測,防止受到破壞。”西聯農場有限公司負責人鐘有顯說,目前已設水質監測點2處、鳥類觀測點5處、螃蟹和彈涂魚監測點8處、外來物種監測點2處,以及紅樹林病虫害等監測點,形成完整監測體系。開通網絡監測平台,設立監測站,監測人員每月1次監測記錄紅樹林濕地生物多樣性。配備巡護船2艘、巡護巡邏車、摩托車,購置望遠鏡、攝像機等,加強監測保護。
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旅游資源豐富,紅樹林、水鳥、火山岩古建筑、古院落、古道、自流井等都值得游客觀賞。“在保護好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的同時,發展旅游產業,實現永續利用,解決養殖塘拆除后居民就業問題。”鐘有顯說,將打造集民俗文化、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等為一體的紅樹林主題公園及海南西部重點旅游景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