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海南加深“果旅”融合 打造水果主題節慶活動

記者 李艷玫
2021年08月18日08:23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四季嘗鮮 果然有趣

  海南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水果上市。資料圖

  保亭紅毛丹。記者 武威 攝

  儋州市大成鎮的火龍果基地。 記者 袁琛 攝

  游客在採摘桑葚。 大茅遠洋生態村供圖

  儋州元利共享農庄。記者 陳元才 攝

  1月—3月產草莓、3月—5月產荔枝、6月—7月產黃皮、5月—8月產芒果、7月—9月產紅毛丹、10月—1月產橙子……海南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水果上市。優越的氣候條件賜予了水果充足的糖分、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海南的水果營養美味兼得。

  游客到了海南,除了飽覽海島風光、飽餐鮮美海鮮外,品嘗各種各樣的熱帶水果也是重要的旅游體驗項目。海南充分利用地域優勢,堅持農旅融合、果旅融合發展,大力培育節慶活動、休閑採摘、種植體驗等新業態,吸引市民游客前來旅游觀光,體驗田園生活,推動農業轉型發展,助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節慶活動提升水果名氣 帶動鄉村游發展

  7月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舉辦“保亭柒鮮 數聚未來”紅毛丹採摘體驗活動,邀請游客們品南國珍寶紅毛丹,感受獨特黎苗風情。結合此次活動,該縣還整合酒店、景區、農家樂、鄉村民宿、露營地和40家果園,開發5條集紅毛丹採摘、休閑度假、黎苗美食、戶外運動、鄉村體驗、雨林探險於一體的美麗鄉村旅游線路,提升保亭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打造特色節慶活動是提升旅游經濟、創建全域旅游的重頭戲。海南依托豐富的水果資源,結合當地特色旅游資源,打造芒果、荔枝、紅毛丹等水果主題節慶活動,形成了“以節促旅、以旅促農”的發展格局,以節慶活動帶動鄉村旅游發展。

  屬山地雨林氣候的保亭,土壤肥沃,雨量豐富,光照充足,為紅毛丹提供了天然的生長環境。7月起,這裡開啟“紅毛丹時間”,七仙嶺下綠意盎然的山坡上,點點的艷紅如同星火點綴其中。

  走進紅毛丹種植園,一棵棵果樹碩果累累,工作人員正忙著採收、挑選、打包、包裝后銷往全國各地。不少游客專程驅車前來,一邊體驗果園採摘的樂趣,一邊品嘗鮮甜香嫩的紅毛丹,其樂融融。

  據了解,目前保亭紅毛丹種植面積約2.5萬畝,產值達3.6億元。近年來,保亭以紅毛丹產業為支點,舉辦鄉村旅游紅毛丹採摘季活動,整合餐飲、住宿、景區、旅行社等旅游行業資源,發展紅毛丹採摘游等新業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海南是中國荔枝最早成熟的地方,4月底以來,從南到北,鮮甜的荔枝接連上市。在海南荔枝最重要的種植區海口市,從市級到區級都策劃了豐富多彩的荔枝採摘節活動,也策劃了多條採摘游線路,讓游客體驗水果採摘和火山古村、濕地美景和特色民宿的魅力。

  早在5月,為迎接採摘季的到來,海口旅文局以農業資源為依托,打造“生態美麗鄉村休閑游”品牌,將鄉村旅游產品與康養旅游、生態旅游等相結合,全力打造海口鄉村旅游黃金線路,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參與、深入體驗海口旅游魅力。

  水果採摘增添旅程樂趣 游客收獲美好體驗

  拎著果籃,帶上剪刀,穿梭於果園內,摘下最甜最飽滿的果實,然后現場品嘗鮮果,這種樂趣是久居城市的人們所向往的。近年來,作為一種新的生態旅游方式,鄉村採摘游熱度持續走高。城市周邊的鄉村、果園順勢推出採摘體驗活動,吸引了各地游客到現場進行採摘,也有效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帶動當地農民增收。

  “聽說這裡有桑葚、火龍果採摘,特地從市區開車來看看,品嘗品嘗。”近日,三亞市民王潔妤來到大茅遠洋生態村,和家人一起體驗採摘桑葚的樂趣,享受悠閑的田園生活。

  從春、冬的草莓,到夏天的桑葚、火龍果、百香果,再到秋天的各種蔬菜,三亞大茅遠洋生態村採摘游四季不斷,滿足了市民游客回歸田園、自己動手的游玩體驗。園區內還打造房車露營、兒童游樂園、綠道騎行、馬術體驗等游玩項目,著力構建集觀賞、採摘、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滿足了游客的多樣化需求。

  “截至2020年底,項目帶動農戶共446戶,提供200余個工作崗位,其中固定崗位84個,片區內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7年8620元增加到2020年21500元。”三亞大茅遠洋生態村有關負責人說,在創造可觀收益的同時,發展採摘體驗游也改善了鄉村環境,帶動了鄉村的振興與發展。

  黃皮也稱油梅,是海南最受歡迎的夏季水果之一。每年盛夏,儋州市大成鎮南吉村十分熱鬧,一撥又一撥游客前來體驗黃皮採摘游。在黃皮園裡,有人站在黃皮樹下採摘黃皮品嘗,拍照留念﹔有人環著果園小道行走,呼吸果園的新鮮空氣﹔有人坐在黃皮樹下品嘗黃皮茶、黃皮雞等地地道道的田園特色美味……

  據了解,大成鎮的氣候條件和土地養分對黃皮的生長有利,這裡產出的黃皮粒大顆圓,果肉飽滿細膩,汁多味甜。南吉村是一個自然村,因戶戶產黃皮而遠近聞名,更因村裡有一棵三百年的“海南黃皮王”、一個8畝“百年黃皮園”而聲名遠揚。

  新奇水果增長游客見識 果旅融合促成網紅打卡點

  “這種黃色的‘火龍果’外形和常見的火龍果相似,但個頭小一些,味道更清甜。”近日,三亞市民陳曦元第一次品嘗燕窩果,果皮金黃、口感清甜、肉質細膩的燕窩果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於很多人來說,燕窩果的名字有些稀奇,它原產於厄瓜多爾,屬於火龍果品種之一。與市面常見的紅皮白肉或紅皮紅肉的火龍果相比,其甜度更高並帶有冰糖甜味,果肉口感細膩,入口非常像滑嫩的燕窩,故此得名“燕窩果”。近兩年,三亞、瓊海、樂東等地成功試種燕窩果,並受到市場的歡迎。

  海南是全國知名的“果盤子”。近年來,海南從世界各地引進名優熱帶水果,成功選育燕窩果、巧克力布丁果、手指檸檬等特色品種,並進行產業化推廣。

  在瓊海“世界熱帶水果之窗”項目基地,匯集了世界各地的名優熱帶水果,有果肉顆粒像極了魚子醬的手指檸檬﹔有被稱為“樹上哈根達斯”美譽的冰淇淋果﹔有兼具桃、杏、哈密瓜、櫻桃口味的馬梅果等。

  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該基地與周邊村庄合作種植,基地以“一村一品一產業”為核心,“以果為媒以種為界”為農戶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輻射帶動各村各鎮發展特色高效產業。目前,圍繞各個村庄的條件和特點,已推廣種植20個熱帶水果新品種,輻射帶動農戶400多戶。

  好的口碑,也吸引來眾多慕名參觀者。目前,“世界熱帶水果之窗”成為農旅融合的網紅打卡地,迎來一批又一批參觀者。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