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門代跑代辦!海口秀英區殘疾類32項審批服務事項實現“零跑動”

連日來,隨著黨史學習教育持續深入開展,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見行見效,海口秀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針對特殊群體——殘疾群眾辦事難、行動不便等堵點問題,通過服務流程再造、推行代跑代辦“門邊服務”,在殘疾類審批事項上實現“零跑動”等舉措,從制度改革創新上為殘疾特殊群體“送溫暖”。
家住在秀英區長流鎮的陳先生,8月23日電話咨詢秀英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第二代殘疾人証有關事宜時得知,從8月25日“殘疾預防日”開始,撥打“12345”熱線就可以享受到秀英區辦理殘疾類事項“零跑動”服務。
“以前首次申請第一代殘疾人証的時候來回跑多次,程序繁瑣,辦証到哪個程序了我們都不知道,本來我們的情況就比較特殊,為了辦殘疾人証耗時耗力,關鍵是行動不方便。現在改革了,我們隻要去醫院鑒定就行了,其他程序都有人替我們跑了,在家門口能辦証,對我們來說真是大大的福利。”陳先生欣喜地說道。
為最大限度便利殘疾群眾辦事,提升這一特殊群體在“放管服”改革中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近日,通過簡化審批環節,優化“代跑代辦”機制,秀英區殘疾類32項審批服務事項實現“零跑動”,確保殘疾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足不出戶”辦証
打通助殘服務“最后一公裡”
8月13日,海口市秀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正式印發《關於印發<秀英區殘疾類32項審批事項“零跑動”優服務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將殘疾類32項審批事項實施“零跑動”改革,為特殊群體“守愛送暖”。
改革前,殘疾証類事項共有7個辦理環節,群眾需要多頭跑,至少跑4次才能辦成。為了讓群眾就近就地辦成事,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裡”。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秀英區創新推行“1+8+N”上門幫辦服務工作模式,將秀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推行形成“1”個整體,街道轄區劃分為“8”個上門服務區域,以社區工作人員、村(居)協管員等社區骨干力量組成“N”個代跑代辦“跑腿員”,將殘疾人証的申辦流程簡化為由村(居)協管員負責代跑代辦、材料報送以及公示環節,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出証郵寄,以這兩個步驟取代原來的7個辦理環節。此項改革極大方便了辦事群眾,申請人在家中就可填寫評定表,電話聯系協管員上門代跑代辦,經前往醫院體檢評定殘疾等級后,即可在家中等待出証,真正做到“零跑動 優服務”。
深化改革
以群眾獲得感為“試金石”
據統計,秀英區約有6000多位殘疾人,為了讓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實現辦“零跑動”,秀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根據服務對象的意願,推出了這樣的上門服務,更計劃對辦事人進行隨機回訪,切實讓這一部分特殊群體感受到行政服務改革帶來的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下一步,秀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將持續積極推進、不斷深化“放管服”和“零跑動”改革,會同有關部門,查找並解決更多堵點問題,在審批服務領域持續開展“零跑動優服務”改革,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辦事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為打造“幸福秀英”添磚加瓦。
殘疾類“零跑動”具體流程
1.村(居)殘疾協管員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評定表》送上門, 指導申請人填好表格內容、提醒申請人准備3張兩寸白底彩色照片以及一次性告知書上需要准備的材料,並告知申請人指定的殘疾評定醫院名單。
2.申請人填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評定表》,前往指定醫院做殘疾鑒定。
3.鑒定結束后由村(居)委員會殘疾協管員“代跑代辦”公示環節,公示結束后將所有申請材料送到區政務服務大廳受理。
4.區行政審批服務局依據一次性告知書內容審核材料,審批結束后將材料郵寄到村(居)委員會,由殘疾協管員將殘疾証送達申請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