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公坡鎮水北村:拓寬新路子 奔向好日子

近年來,文昌市公坡鎮水北村委會不斷強化黨建引領,以群眾增收致富為目標,扎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探索出了“黨建+產業+村集體經濟+扶貧”發展模式。如今,水北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生產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公坡鎮水北村委會水北圩的一家養雞場裡,村民林森正在給雞喂食,看著自家長勢良好的雞群,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林森是水北村脫貧攻堅成果受益者之一,自2018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通過幫扶政策,他加入村集體經濟產業養殖文昌雞,於2020年順利實現脫貧,現在每年都有比較不錯的收益。
如今,水北村所有的貧困戶都像林森一樣通過發展種養殖業實現了脫貧。據了解,目前,在水北村,自養文昌雞的農戶有14戶,共養殖82棚,每棚雞每年能給農戶帶來1.5萬元的收入﹔與村公司合作養殖的農戶有26戶,共養殖90棚,年出欄預計60萬隻,年盈利約150萬元,村集體可增收約30萬元。
找准脫貧門路,脫貧致富有出路。水北村是“十三五”整村推進貧困村,全村貧困戶46戶213人,低保戶18戶47人,特困戶16戶16人。近年來,水北村採取“黨建+產業+村集體經濟+扶貧”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產業,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2018年實現整村摘帽脫貧出列,2020年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今年,水北村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頭等重要位置來抓,積極推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文昌市公坡鎮水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黎日安告訴記者:“今年來,我們水北村堅持黨建引領,把支部工作與鄉村振興工作進行有效銜接。一是抓好黨史學習教育,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與農村工作有機融合。二是水北村黨支部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學習教育全過程,開展‘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共查出6個問題。三是黨組織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重點,下一步還要繼續在農村產業化發展上做文章。”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近年來,水北村以市場需求為向導,以群眾增收致富為目標,通過積極籌措資金,著力在發展壯大農村產業上下功夫。小黃牛養殖項目就是水北村的產業之一,村委會投入490萬元資金與海南慧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養牛協議,海南慧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經營管理,計劃每年育600頭小黃牛,每頭給村集體350元的保底分紅,在扣除養殖成本后,盈利部分再按15%比例給村集體分紅,預計每年給村集體增收超過30萬元。
水北村委會共有25個自然村,過去這裡出行難、發展難、吃水難,實施脫貧攻堅以來,各級政府部門聚合力量幫扶,現在,村裡的水、路等困難一一得到解決。在林茂村,隻見綠樹成蔭、花草相間,環村路干淨、平坦,新修建的休閑小道和休閑廣場上,村民正在休閑暢聊。在一間間民居房的牆上,描繪著“新農村、新生活”、“美麗鄉村是我家,共同創造靠大家”等宣傳標語,營造鄉村振興良好氛圍。
2018至2020年,水北村共開展村路硬化項目13個,人居環境改善項目24個,種養殖設施項目4個,總投資1291.26萬元,截至目前,所有項目已全部完工。下一步,水北村將牢牢把握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基本特征,主動融入海南自貿港和文昌國際航天城的發展戰略,樹立生態發展理念,培產業、創品牌、找市場,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全村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
文昌市公坡鎮水北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王正杰稱:“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在我們農業產業化方面做一些文章,比如說引進一些公司種植一些水果玉米,還有把我們村裡面的農村用地進行產業化包裝等等各個方面正在洽談中,會有一些大的發展,爭取把這個村在產業規模上做大做強,爭取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真正實現有機融合。”
(來源:文昌市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