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體現新就業觀——海南人的新360行

網約配送員把貨品放入快遞箱。 記者 武威 攝
寵物旅行規化師夏谞穎。 受訪者供圖
金錢整理師羅璐綺。受訪者供圖
調飲師在調配奶茶。 記者 武威 攝
整理收納師周瑩。受訪者供圖
新媒體運營師謝澤維(左)。受訪者供圖
互聯網營銷師陳文欣。受訪者供圖
數據來源:B站聯合數據媒體DT財經發布的《新360行 2021年青年新職業指南》
編者按
日前,《海南省“十四五”促進就業規劃》公布實施。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海南每年城鎮擬新增就業15萬人。時下,應運而生的新職業,為新增就業人群打開一片就業的新天地。
人社部數據顯示,未來5年新職業人才需求規模龐大,物聯網安裝調試員需求近500萬、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近150萬、農業經理人近150萬……新時代,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把自身的能力與社會的細化需求匹配起來,在為他人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
本期海南周刊推出《新360行》系列報道,從生活規劃類、大數據類、寵物服務類以及媒體營銷類等四大類型新職業出發,帶你走近新時代的新職業故事。
新時代,制作奶茶的店員,有了正式職業名稱:“調飲師”﹔服務機器人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應運而生﹔“食品安全管理師”守護你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3月18日,人社部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向社會正式發布了18個新職業,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頒布以來發布的第四批新職業。
就業,既是民生之本,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就業方式不斷發生新變化,一個個新職業應運而生。新職業中蘊含了發展新機遇,體現了新的就業觀,也為更多人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
新職業應時而生
位於三亞市藍海購物廣場的一家茶飲店,顧客絡繹不絕,一杯茶飲成為每個人手裡的“標配”。操作台旁,幾位調飲師根據客戶的喜好,調制不一樣的飲品,“少糖”“半糖”“去冰”“少冰”……每杯都有精確的量度,一點都不能馬虎。
“因為自己喜歡喝奶茶,所以選擇了這個行業。聽上去很美好,但實際並不輕鬆。”20歲出頭的何佳從事這行近一年,如今有了官方“正名”,職業自豪感油然而生。她的個子瘦小,但手臂上肌肉明顯,她笑著說:“這是搖晃奶茶,鍛煉出來的。”
按照公示時的定義,“調飲師”是指對茶葉、水果、奶及其制品等原輔料通過色彩搭配、造型和營養成分配比等完成口味多元化調制飲品的人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單一的茶葉、牛奶或酸奶等飲品,已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近年來出現了將茶葉、奶、果蔬等融合開發出的新式飲品,廣受群眾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為1840.3億元,預計2021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達到2795.9億元,2022年將會突破3000億元。
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孕育新業態、產生新職業。所謂新職業,是指經濟社會發展中已經存在一定規模的從業人員,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專業、技能要求,且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未收錄的職業。
新職業並非憑空出現,而是應時而生。它根植於經濟發展的土壤,成長於社會進步的潮流。從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催生的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到受“線上經濟”影響而興起的網約配送員、直播銷售員,再到因健康需求日益增長而出現的健康照護師、社區健康助理員……不斷涌現的新職業,折射出社會變遷和時代發展。
去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人社部和市場監督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新職業中包括呼吸治療師、裝配式建筑施工員、網約配送員,以及無人機、人工智能等相關的新職業信息。這些新職業的從業人員,在助力疫情防控期間的醫療救治、服務生產生活、支撐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了解,自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頒布以來,人社部等部門已陸續向社會發布四個批次56個新職業。這些職業在現實中已經存在,從業人員達到一定數量規模,並且有了比較清晰的職業內涵定義和工作要求。這些新職業的產生,反過來又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新產業發展提供“風向標”,引導市場投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
打開就業新空間
一件件物品被擺放得整齊有序,一處處凌亂被整理得井井有條,整體空間格局分布利用和諧充分……如今,這樣的場景正在許多家庭裡出現,整理收納師這個曾經“小眾”的行業逐漸走俏,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今年年初,人社部發文明確,在“家政服務員”職業下增設“整理收納師”工種,整理收納師正式成為了新職業。市場需求量不斷提升,加之豐厚的收入,讓這一職業受到許多從業者的青睞。
“刷抖音刷出了自己的新職業。”生活在三亞的宋丹,今年成為一名職業整理收納師。一天,她在抖音上了解整理收納師被國家列入新職業,自己也有這方面興趣,於是決定嘗試這份新職業。
“我自費到廣州、深圳學習收納整理課程,從初級一直學到高級課程,還參加了講師班培訓。現在,不僅能幫別人整理房間,也能授課,教大家如何歸納整理。”宋丹說,收納的關鍵是做好空間規劃,並按照人們的生活習慣、物品的功能等進行科學分類,帶給大家更加整潔、舒適和人性化的空間。
新職業讓就業選擇更多元。伴隨職業選擇多元化、個性化發展,越來越多人摒棄傳統的擇業觀,大膽嘗試新生事物,勇於應對變化挑戰,通過掌握新技能、學習新本領,使個人價值得到充分發揮,拓展自己的人生舞台。
去年2月份,“網約配送員”正式成為一項新的職業,並被列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這也意味著,幾百萬被人們習慣稱為“外賣小哥”的新生代勞動大軍,明確了職業名稱。
去年,海南小伙陳景鵬從中職學校畢業后,加入一家知名外賣互聯網平台,成為專職“騎手”,干起“網約配送員”這行。他起初由於不熟悉路線,送餐時間有些延遲,后來慢慢地熟悉了路線,也掌握了一些技巧,提升了送餐效率。“隻要不怕苦、不怕累、多跑單,每個月的收入都不低。”陳景鵬說。
新職業還兼具靈活性與兼職特性,吸引了不少有本職工作的人參與,獲得額外收入。據某外賣公司數據顯示,56%的騎手擁有第二職業,其中26%是小微創業者,21%為技術工人。
“鐵飯碗”不再是年輕人的唯一目標,涌現出許多“斜杠青年”,他們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生活方式,選擇嘗試多種可能,遇見更多層次的自己。“90后”余小月是一名護士,工作時她是體貼細心的白衣天使,下班后她扛起三腳架、相機,當起網絡博主,為大家推薦好吃的、好玩的。
新職業讓人生更精彩
在三亞市崖州區坡田洋,一架無人機緩緩起飛,均勻噴出一團團霧雨。農民蘭福安站在田洋邊,手握搖杆,靈活操控無人機航向。近年來,無人機成為新農具,農民也成為無人機駕駛員。
日前,三亞市舉行植保無人機經營管理培訓班,包括蘭福安在內的20名農戶通過學習掌握了基本的植保無人機操作方法。“無人機提高了工作效率,還節省了不少體力。以前20畝地打藥需要兩三天,現在用無人機噴洒兩三個小時就搞定。”蘭福安說。
新職業與傳統職業並不是二元對立或者相互取代的關系,而是緊密結合,互為裨益的關系。比如,無人機駕駛員等新職業讓農民這個傳統職業融入“互聯網+”。而新職業層出不窮,除了不同以往的工作體驗,也意味著更廣闊的就業空間、更多元的職業轉型機會。
過去,對於電子競技員等職業,社會不乏“不務正業”的刻板印象和嘲諷之聲,但如今,人們開始為職業電競選手在國際賽場上贏得比賽而歡呼。一些過去相對邊緣、小眾的職業逐漸得到認可,正式納入國家公認的職業框架。
“隻要擁有一技之長,人人都能享有出彩的機會。”宋丹說,許多人對整理收納師的第一印象就是疊衣服,其實我們所做的是平衡人、物品、空間三者的關系,讓物品好取、空間好用,讓住在房間裡的人更舒適。
從目前發展來看,新職業市場空間大,從業人員市場需求量大,能夠給從業者帶來較好的薪酬待遇水平與較大的職業發展空間。“整理收納師一般是團隊作業,大多數上門服務按小時收費。以三亞為例,目前整理收納師時薪在300元左右。這是一個多勞多得的職業,隻要努力,‘月入過萬’不是問題。”宋丹說。
讓新職業更好更快發展,也需要相關配套政策的保駕護航。2020年,多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指出,探索適應跨平台、多雇主間靈活就業的權益保障、社會保障等政策,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勞動權益保護、保費繳納、薪酬激勵等政策制度。前不久人社部部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也將“拓展新職業培訓,提供一批高質量培訓項目”納入其中。政策舉措密集出台,映照著引導新職業規范健康發展的不懈努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