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儋州:守護一庫清水 造福一方百姓

記者 劉襲 特約記者 李珂 通訊員 溫冬雁
2021年11月11日09:27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俯瞰鬆濤水庫。 特約記者 吳文生 攝

  儋州市人大考察組考察農夫山泉公司。特約記者 李珂 通訊員 溫冬雁供圖

 

  鬆濤水庫於1958年動工興建,1969年建成,水庫湖面遼闊,湖岸線長544公裡,水面面積130.5平方公裡,總庫容量33.45億立方米,年平均供水量12.87億立方米。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開發利用,既守護一庫清水,又造福一方百姓,成為長久沒有解決的難題。

  近日,由儋州市人大常委會主要負責人帶隊,市人大常委會負責人、市人大代表以及市生態環境局、鬆濤管理局、南豐鎮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儋州市人大考察組,到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水電站、農夫山泉公司,淳安縣姜家鎮球山生態區、文淵獅城、龍川灣濕地生態區、千島湖中心水源保護區﹔江西省新余市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仙女湖水源保護區、仰天崗森林公園等地區考察,學習兩地水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目的是借鑒浙江千島湖江西仙女湖先進經驗查堵點破難題,推進鬆濤水庫保護和開發利用。

  千島湖、仙女湖與鬆濤水庫一樣,是重要的飲用水源地。“千島湖、仙女湖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經驗証明:實現環境保護與開發利用雙贏,必須科學規劃先行﹔強化政府主導,理順管理體制,實行統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多元開發並舉,豐富業態,在守住生態保護底線的前提下提升經濟效益﹔拓寬籌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保障環保整治經費,統籌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在保護好一庫清水的基礎上,實現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標。”儋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考察組領隊王克強說,破解鬆濤水庫保護和開發利用兼顧的難題,可借鑒和運用千島湖和仙女湖保護和開發利用的理念、方法和手段,按照打造“國家生態環保示范區”的標准,出台科學合理的管控機制,加大生態補償、技術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提升鬆濤水庫的生態保護和利用水平。通過補齊短板,強化整改措施,落實、完善鬆濤水庫的水源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嚴格管理,在滿足生態保護和水資源保護工作要求的基礎上,做好鬆濤水庫的開發利用,引入旅游業態,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優化空間布局 管好污水設施

  鬆濤水庫目前僅從保護角度出發,劃定飲用水水源一級、二級、准保護區,且覆蓋水庫周邊全部區域,未規劃出發展建設的空間。因鬆濤水庫水功能規劃的限制,制約了庫區周邊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給當地鄉村振興和社會穩定工作帶來隱患。“為解決當地群眾發展需求與鬆濤水庫水功能區發展制約之間的矛盾,在抓好鬆濤水庫周邊發展優化升級工作,做好庫區污染防治的前提下,根據鬆濤水庫特點和實際,建議對鬆濤水庫水功能區劃做進一步調整修編,優化空間布局。”儋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委員、考察組成員鐘才端說,把蘭洋鎮、南豐鎮規劃與鬆濤水庫水功能區劃統一融合,全面實施水功能區劃,制定區域的建設開發活動環境准入、環境風險防范、污染控制和自然生態保護要求,合理確定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鼓勵發展節水高效現代農業、低耗水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生態保護型旅游業,嚴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發展。可在二級保護區、准保護區的紗帽嶺、青山、南加陸、志文等區域劃定綠色旅游發展區域,適當建設無污染的旅游項目。

  多年來,鬆濤水庫建成53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南豐鎮1個鎮墟污水處理站並鋪設管網,但多為“補丁式”分散建設,沒有整體規劃設計、標准不一,排放達標率低,存在部分污水處理設施缺乏有效運營維護管理,出現建而無用的現象。相關業主單位在設計建設過程中,沒有考慮實用性,施工質量低,部分污水管網沒有合理連接,收集處理污水效率低,管道裸露地面出現破損和斷裂導致其功能未發揮實際作用。“建議加大落實鬆濤水庫、南茶水庫周邊村庄人工濕地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日常運行維護管理專項資金投入。”儋州市生態環境局環評科科長、考察組成員羊櫻桃說,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統一規劃整合,按照工程建設確保質量為先、確保建好管用、確保群眾滿意的要求,全覆蓋提升建設鬆濤水庫、南茶水庫周邊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排放達標率。借鑒千島湖的整治經驗模式,圍繞“管子要通、污水要流、機器要轉、水質要達標、排放要生態、百姓要滿意”的運維目標,使農村污水污染水庫問題得到根本有效解決。

  適度開發利用 增加村民收入

  開發利用千島湖和仙女湖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增收。儋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考察組成員張廣英說:“應當學習借鑒千島湖和仙女湖開發利用的好做法,在嚴格保護鬆濤水庫水源的基礎上,開發利用好鬆濤水庫風光旖旎的地理優勢、紅色革命的人文底蘊、豐富多彩的客家與黎苗風情等旅游資源和生態漁業、優質水質等自然資源,突破隻保護不開發的桎梏,借助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東風,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充分釋放鬆濤水庫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南豐鎮黨委書記、考察組成員鄭達峰建議把鬆濤水庫周邊全域范圍作為整體規劃,納入蘭洋溫泉小鎮、蓮花寺等項目、南豐生態農業特色小鎮進行統一規劃布局,建設儋州南部連片農業休閑生態文化旅游國家級度假示范區,將客家、黎苗風土人情,瓊崖縱隊紅色革命精神等豐富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融入其中,打造文旅融合的品牌。

  鬆濤魚類物種豐富,鬆濤鳙魚(大頭魚)更是名聲在外,打好鬆濤生態魚品牌,科學發展好鬆濤漁業產業有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儋州市人大代表、考察組成員李昌建議,由市鄉投公司控股成立鬆濤水庫船舶和漁業公司,對水庫漁業資源和船舶進行統一管理,禁止私人捕撈行為,推進鬆濤水庫漁業產業化經營,產生的收益給水庫周邊村集體和村民分紅。合理有度捕撈有利於水源地生態平衡,更好保護水質。統一購置符合國家環保標准的船舶運營,取締現有自制非法“三無”船舶,有效解決船舶污染問題。吸納周邊村民務工,解決漁民轉產就業問題,增加農民收入。

  “千島湖和仙女湖的成功經驗模式証明生態保護和旅游開發並不沖突,有效促進了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值得借鑒。”儋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海南建恆哈瓦那雪茄有限公司董事長、考察組成員周瑞生說,隨著海南自貿港加快建設,海南省獲得更多的立法和規劃自主權,在有效落實《海南省鬆濤水庫生態環境保護規定》的前提下,應完善鬆濤水庫立法保護和立法開發利用的規范制度。鬆濤水庫水質優良,屬於天然水,建議引進企業,打造“鬆濤天然水”灌裝水品牌,增強鬆濤水庫水資源的產業化經濟效益。

  組建聯合機構 推進生態移民

  2007年,海南省出台《海南省鬆濤水庫生態環境保護規定》,這是一部針對鬆濤水庫管理的專門規范性文件,詳細規定了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管理制度、禁止性規范和處罰措施規定等,但自出台以來,有的管理措施沒有效落實。鬆濤水庫與千島湖類似不僅是飲用水源保護區、林區,也是生活區和生產區,儋州市各相關職能部門和鬆濤管理分局都參與保護管理鬆濤水庫,參與管理部門較多、職能交叉、職責不明確,存在互相推諉現象,影響水庫保護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張廣英建議儋州市委、市政府組建一個由水務、生態環境、海事、交通、農業農村、工商、發改、綜合執法、公安、旅游、衛生、環衛等部門組成的鬆濤水庫環境保護聯合管理機構,制定工作機制,明確職責分工﹔根據各相關單位各自職能職責及執法權限,組建鬆濤水庫聯合管理執法隊伍,提升監管能力,變多頭管理為統一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定期(每個季度或半年)召開鬆濤水庫管理會商會議,及時研究處理問題,協調通力配合做好鬆濤水庫、南茶水庫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管理工作。

  目前,鬆濤水庫(含南茶水庫)一級保護區內有17個自然村1029戶4178人。鬆濤、南茶水庫建庫后自保護區劃定以來,從未對周邊鎮墟、村庄實施過土地征收,也未對兩個水庫的一級保護區陸域進行過確權及征收,村居民生活居住、生產經營在水庫周邊,是歷史形成的現狀,難免因日常生活、交通運輸、生產作業對水庫造成不良影響,導致管控污染成本較大、管控效果較差。“從長遠考慮,隻有開展生態移民搬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儋州市人大代表、省水利灌區管理局鬆濤灌區管理分局局長、考察組成員蘇冠波說,為避免群眾繼續進入一級保護區生產作業、影響環境,建議劃線定樁后,由市級層面向省裡申請統籌安排資金,對一級保護區內的土地進行統一征收,建隔離網管控,切實保護好庫區的生態環境。希望市裡積極向省級層面爭取生態移民政策和資金支持,切實建立完善鬆濤水庫生態補償機制,設立鬆濤水庫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及早啟動生態移民搬遷工作。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