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賞香、聞香、品香、購香……在香氣中讀懂這座島

聞香識海南

記者 趙優 實習生 陳夢馨
2021年11月18日08:04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夢幻香山。(景區提供)

  香草蘭。(景區提供)

  依蘭。(景區提供)

  夢幻香山的加利坡城堡。(景區提供)

  在人類的五感中,嗅覺記憶是最古老、最精細又最恆久的。人們的很多回憶,都是和氣味連接在一起的,比如夏日的泥土香、秋日的桂花香,抑或是小時候的鞭炮味道。

  海南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獨特的氣候和地理,讓這裡成為植物的樂園。在大自然的饋贈中,沉香、白蘭花、香草蘭等令人沉醉著迷,在人們的開發創造中,這些特殊的植物不僅可賞,還可食、可用,豐富著人們的感官體驗。

  看慣了碧海藍天,不妨換種方式,聞香識海南,感受香氣中的海南生活美學,用鼻子去了解這座美麗海島。

  一族—— 香料家族,大開眼界

  香草味的冰激凌你肯定吃過,可是你知道香草的味道從哪裡來嗎?它來自大名鼎鼎的世界天然食品香料之王——香草蘭。在興隆熱帶植物園,你可以把包括香草蘭在內的香料家族一網打盡。

  據興隆熱帶植物園常務副總鄧文明介紹,香草蘭是隻生長於熱帶的一種蘭科植物,對環境極為挑剔,隻能依附在大樹或石壁上生長,春天開黃白的花,秋天長成碧綠的豆莢。花不驚艷,果實更沒什麼特別,沒有香味不說,裡面的白色汁液甚至會造成皮膚過敏。但是它的果實經過漫長的發酵過程之后卻能產生讓人欲罷不能的香氣,這香氣甚至能維持幾年的時間,自從1000多年前被發現以來,香草蘭給我們的食譜和日常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制作餅干、蛋糕、冰激凌和香水的必需品,神秘高貴的香料之王也逐漸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中。

  每當依蘭香開花時,漫步在興隆熱帶植物園,一股股濃烈的花香扑鼻而來,香味獨特,感覺整個園區都彌漫在芬芳之中,猶如戀人在你耳畔喃喃低語。尋香而去,原來是樹上黃綠色花朵散發出來的,走到樹下撿起花瓣,花香濃郁且甜蜜,讓人流連忘返。目前,香料飲料研究所以依蘭香精深加工而成的興科牌香水、香膏和香氛等產品,深受游客歡迎。

  當早晨第一縷暖陽洒落在咖啡園裡,咖啡樹的枝條上綻開的花朵猶如密密匝匝的雪絨花一般,而咖啡花的香氣,也隨著晨風開始了滿園的游蕩。不同於咖啡味道的濃厚,咖啡花的香氣格外清雅,猶如茉莉,又略帶甜蜜。興隆地區的中粒種咖啡,在每年的3月至4月進入盛花期,可多次開花,但花期很短,每次隻能維持兩到三天的時間。咖啡開花一般在清晨的5點至7點鐘,也是一天之中夜晚過渡到白晝的時刻。所以這滿園盛開的咖啡花,正是陰陽調和、晨昏交界,在熱帶、亞熱帶氣候微妙的平衡中孕育出的精靈。

  一絕—— 海南沉香,冠絕天下

  沉香自古有名。其貌不揚、看似朽木的沉香,以其獨特香氣及藥用等功效,從古至今備受青睞。海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天然優質沉香的結成提供了優渥條件,出香多而香韻豐美蘊藉、幽遠清和,頗有盛名。有古籍記載道:“香出佔城(越南)者,不若真臘(柬埔寨),真臘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萬安黎母山東峒者冠絕天下,謂之海南沈(沉),一片萬錢,冠絕天下”。

  沉香從何而來?據介紹,沉香是瑞香科沉香屬植物和擬沉香屬植物受到外部傷害,或是本身發生病變等情況下分泌出樹脂和樹體組織的混合物。當沉香樹遭遇雷擊、風害、虫害、自然病變時,樹木本身分泌的樹脂結合多種細菌的共同作用令傷口結痂,經過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天然環境的影響,才能結成沉香。由於所結樹脂入水即沉,故名沉香。從傷痕上凝結出的香,意外而難得。

  沉香,作為古時香道中的四香沉香、檀香、龍涎香和麝香之首,在我國的香文化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王公貴族的生活中,沉香被廣泛應用於宮殿與祠堂,王公貴冑用沉香祭天、祈福、禮佛與拜神。到了宋代,香從上層階級家中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中。

  或許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沉香是古董一般的玩意兒,是文人雅士桌上的擺件,或是電視裡清宮戲王公貴族房間內香爐裡點的香品。如今,穿越千百年,沉香依舊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且收藏日漸火熱。近年來,沉香已經成為備受游客追捧的海南伴手禮,沉香盤香、線香、手鏈、挂件等受到人們歡迎。

  一園—— 鮮花不斷,芳香滿園

  什麼植物一碰就香?迷迭香的奧秘是什麼?精油的歷史又有哪些故事?坐落於屯昌縣加利坡的夢幻香山(芳香文化)旅游區能夠給你答案。

  剛剛獲評國家4A級景區的夢幻香山是一家以“芳香文化”為主題的園區。一期項目“夢幻香山芳香文化園”已投入運營,以芳香植物種植為基礎,集旅游觀光、科普研學、休閑度假為一體,是融合了熱帶高效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芳香文化體驗、芳香產品研發和生產、鄉村振興為一體的農旅相結合的旅游景區。

  “園區種植了約千種香花、香草、香樹、香果這四香植物,香樹有沉香,香果有可鮮食‘富鋅’泉水檸檬,以及薰衣草、玫瑰、沉香、迷迭香、羅勒、牛至、薄荷等為主的30余種芳香植物,也有牽牛花、萬壽菊、千日紅、格桑花等為主的10余種花卉,可謂‘花的世界,香的海洋’。”景區辦公室主任稅紅說,來到這裡,就可以體驗“看香山、走香道、聞香氣、吹香風、品香茶、吃香餐、採香果、購香物、洗香浴、睡香房、做香夢、憶香情、結香緣”。

  香立方是香草種植的恆溫室,這裡培養著百余種香花香草,步入其中,各色香氣將全方位充斥你的嗅覺 。除了觀賞價值,多數香花香草還可入菜、泡茶、提煉精油等,部分香草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加利坡城堡是夢幻香山的最高點,在城堡頂層的露台可以俯瞰整個芳香文化園,遠觀也是可以盡情拍照的最佳打卡點。

  尋香玩法

  興隆熱帶植物園以熱帶植物為資源,以“品味熱帶植物芬芳”為主題開發具有原創性、教育性、實踐性、可操作性的熱帶植物資源科普研學課程與活動24項,其中包括“可可文化與巧克力制作體驗”“植物生長的秘密”“尋香之旅”等,踐行自然科學教育。如今,海南興科熱帶作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已經推出香草蘭綠茶、香草蘭紅茶、玉蘭花茶、香水等系列產品,讓植物芳香走得更遠。

  賞香玩法

  海南省博物館:2018年海南省博物館利用自身優勢,特設特色陳列展覽:“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陳列”。當觀眾走進展區,可以看到復原白木香樹自然生長的場景。除了展示沉香標本和用沉香制作的農用生產工具,通過展示的採香工具和採香流程,游客還可以了解傳統的制香工藝技術。

  文筆峰:文筆峰奇香文化苑內街巷縱橫,屋宇鱗次櫛比,聞名遐邇的蟾宮香道會坐落於此。以沉香為主題的博物館、純手工傳統作坊、香鋪、香道學堂等一應俱全。這裡共有百余件沉香展品,品種有北部灣黃奇楠樹心、海南糖結葫蘆沉水、北海灣樹心油、海南百年綠奇楠樹根等,讓人大開眼界。

  品香玩法

  夢幻香山不定期開設香草課堂,家長與孩子可以一同制作精油香皂、DIY檸檬曲奇餅干等,還可採摘洛神花,制作洛神花蜜餞、果醬。在香草餐廳,沉香魚頭王可是招牌菜,新鮮水庫魚頭與沉香樹葉和大蒜鍋底干煸,打開鍋蓋的一刻,鮮香扑鼻而來,令人欲罷不能。香煎豆腐與眾不同的秘訣是藏了香草,一口下去眉毛仿佛都要“鮮”掉。香草鴨、香煎五花肉、百香果蝦球等也是不可錯過的特色美食。餐廳自制洛神花、百果香、鮮榨檸檬、萬壽菊等特色花茶、果茶、養生茶,讓人在味蕾中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他山之石

  香飄神州

  從芳香植物種植到觀光旅游、特色餐飲,再到萃取加工提煉成精油,用於醫療、美容、保健、心理治療……不知從何時開始,一股強勁的“回歸自然”風潮吹來,芳香植物和芳香產品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帶動我國芳香產業快速發展。

  由於地域廣闊、氣候多樣以及中醫藥的普及,我國的香草種植不僅品種多,而且范圍廣,一些地方已經形成獨具特色和價值巨大的芳香產業。如何讓海南的芳香產業更“芳香”,或許可以從中窺見一二。

  新疆伊犁——薰衣草

  與法國普羅旺斯處於同一緯度的新疆伊犁河谷,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中國薰衣草之鄉”。近年來,小小的薰衣草不僅讓伊犁河谷名氣遠揚,由它帶動的“芳香產業”也逐漸形成種植、加工、旅游等多元產業,成為新疆伊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每年6月,霍城縣薰衣草大面積盛開,游人如織。“薰衣草旅游”已經成為當地旅游的王牌。在解憂公主薰衣草農場,游客不僅能看到不同種類的薰衣草,還能了解薰衣草在中國的種植歷史,體驗香薰、按摩、美容。

  當地還建成薰衣草博物館、香草文化長廊、薰衣草主題酒店、旅游觀光芳香車間,大量游客前來吃、住、行、游、購、娛,旅游消費應運而生。隨著越來越多企業開發天然芳香植物資源,伊犁“天然芳香產業”也在探索中不斷壯大,並形成了種植、加工、旅游等多元鏈條,在國內外的天然芳香市場上嶄露頭角。

  廣西橫縣——茉莉花

  上萬畝的茉莉花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花茶企業生產車間裡工人正在忙碌著﹔通過電商交易的茉莉花產品訂單源源不斷……每年的4月到10月,在廣西橫縣,30多萬畝的茉莉花樹競相綻放,香飄滿城。這裡出產的茉莉花花蕾大、飽滿潔白、香氣濃郁,因此,這裡有著“中國茉莉之鄉”“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產中心”的美譽。

  當地以茉莉花產業為載體,不僅在種植上下足功夫,還不斷拉長產業鏈,鼓勵企業開拓茉莉花下游產業,挖掘茉莉花價值潛力。在這個天然優勢下,茉莉花茶文旅產業的發展如魚得水。按照“串珠成鏈、連線成片”的發展思路,以中華茉莉園為支點,撬動橫縣“花山水瀑”旅游資源。

  福建福鼎——梔子花

  有著“中國梔子名市”美譽的福建福鼎市,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和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出獨具福鼎特色的梔子產業,現有梔子種植面積約6萬畝,3萬多農戶從事梔子種植和加工,全產業鏈年產值7億多元。

  近年來,借助“福鼎白茶”品牌效應,當地研發推出梔子白茶、梔子油、梔子酵素、梔子花原萃水等一系列精深加工產品。多年來,福鼎持續注重“花海經濟”旅游資源開發,連續舉辦“梔子花農旅文化節”“黃梔子攝影大賽”等活動,推出百裡花海旅游線路,為游客提供白天賞梔子、夜晚賞燈光的“白+黑”旅游產品組合,積極打造“梔子小鎮+全域旅游”新模式。同時,打造戶外星空拍攝基地,與民俗、民宿活動等結合,打破花海花期短暫的局限。

(責編:潘惠文、陳海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