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郵輪游艇扶持政策相繼落地見效 游艇駕駛員成“香餑餑”


學員們在三亞灣海域進行游艇錨泊實操學習。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武威 攝
經驗豐富、綜合能力強的游艇駕駛員“一員難求”。
“游艇回碼頭時,注意觀察碼頭附近有無障礙物……”近日,在三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海南美安游艇培訓學校聯合開辦的游艇駕駛員培訓班上,三亞市天涯區黑土村村民董上樂跟著教練學習游艇加速、變向、高速定向航行等技術。與董上樂一同參加培訓的,還有19名學員,通過考試評估后,他們將成為三亞游艇業的“新司機”。
近年來,游艇旅游消費逐漸從高端走向大眾,“游”進尋常百姓家。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蓬勃展開,一系列扶持郵輪游艇產業改革發展的政策相繼落地生效,不僅為游艇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讓游艇駕駛員培訓悄然走俏,“船長”成為熱門職業。
A
游艇登記數量猛增
經驗豐富、綜合能力突出的駕駛員“一員難求”
11月20日18時許,在三亞鴻洲國際游艇會碼頭,一艘艘滿載游客的游艇伴著落日余暉陸續回港。送走當天最后一波乘船出海的游客,打掃清洗船體,三亞赫拉游艇俱樂部游艇駕駛員羊壯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
中專畢業后,這位“00后”儋州小伙羊壯科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實現從“月光族”到月薪過萬的轉變,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從干了幾年銷售的崗位離職,花費將近4個月的工資報考A2F二等游艇和帆船証,羊壯科並非一時沖動。“如今,坐游艇出海是很多游客來三亞必‘打卡’的項目,市場火爆,游艇數量也逐漸增多,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羊壯科說,他今年4月考取了游艇駕駛証,經過近半年的跟船學習,今年9月正式“出師”,“高峰期時,一天出海至少3趟,平均每個月有1萬元至1.2萬元的收入。”
三亞中央商務區管理局特聘顧問胡笑銘介紹,海南自貿港大力發展郵輪游艇產業,政策紅利讓游艇旅游消費熱度持續攀升。
產業發展迅猛,最直觀的體現是游艇登記數量的變化。“今年1月至9月底,三亞游艇保有量為863艘,新增登記游艇221艘,較2020年同比增長179.7%。”三亞海事局船舶處副處長向簡訊說。
三亞正手浪尾波俱樂部成立於2018年,創始人杰克(化名)在熱潮之下迅速入場。“俱樂部成立之初隻有1艘造浪艇,現在增加到15艘,今年5月在海口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博覽會上,我們一口氣訂購了10艘造浪艇,還是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杰克說,游艇數量的激增讓企業對從業人員有了更大的需求,但經驗豐富、綜合能力強的游艇駕駛員仍是“一員難求”。
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副校長、海南自由貿易港郵輪游艇研究基地主任廖民生看來,海南游艇產業的發展經歷了3大發展期,分別是2008年至2012年的起步及高速增長期,2013年至2017年的穩定發展期,以及2018年以來的新一輪快速發展期。他認為,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深入推進與國內消費“內循環”的發展,加之先天區位、政策等多重優勢顯著,海南游艇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未來3年至5年內將呈現穩步高速的發展態勢。
B
爭相打造培訓品牌
市場供需兩旺,為漁民“洗腳上岸”提供新機遇
“‘金牌駕駛員’月收入可達2萬至3萬元。”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學生鄭力梁同樣看好海南游艇市場發展前景,和家人商量后,也加入游艇駕駛証“趕考”隊伍中。
三亞海事局船員處副處長胡洪標透露,2020年受疫情影響,三亞游艇駕駛員培訓停滯了一段時間,但全年依然開展培訓46期,培訓總人數624人。“今年,截至9月底,三亞已開展培訓59期,培訓總人數1092人。”胡洪標說,游艇駕駛証培訓成為三亞游艇產業的熱門項目。
截至目前,海南省游艇駕駛員培訓機構共4家,其中三亞3家、陵水1家。三亞共頒發游艇駕駛証合計近5000本,且每年以近700人次的速度增長。嗅到了游艇市場發展的潛力,今年2月,三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出台了《三亞市游艇駕駛員培訓工作實施方案》,計劃在5年內培訓逾1500名“船長”,符合條件的學員經培訓合格並取得游艇駕駛証后,每人最高補貼1萬元,著力打造全省游艇帆船駕駛員培訓品牌。
三亞市天涯區海坡村村民王丕明是三亞人社局組織開展的首期游艇駕駛員培訓班學員。“祖祖輩輩靠打魚為生,船就是我們的‘雙腳’。”王丕明說,“洗腳上岸”后,他到超市、工地打過零工,收入不穩定,也總覺得不如在海上自在,“再次回到熟悉的海上,我有信心成為一名合格的游艇駕駛員。”
海南美安游艇培訓學校教練鳳禹介紹,游艇駕照考試比汽車駕照考試還要嚴格,除了理論考試,還要考驗學員的近岸海上實操,主要包括靠離碼頭、蛇航繞標、錨泊作業、基本急救、常用繩結打法等11項內容。“培訓採取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除了講解技術規范、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項,還會開展技能演練、技術比賽、模擬考試等,提高教學質量。”鳳禹說。
C
政務服務“添柴旺火”
為游艇產業改革發展創新試驗區建設奠定基礎
廖民生認為,《三亞市游艇駕駛員培訓工作實施方案》受惠人群指向性明顯,將有效解決脫貧勞動力、失海漁民等重點人群的就業問題,具有顯著社會效應。“但同時也要注意到,游艇行業對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服務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這也是未來受訓人員將面臨的挑戰。”
海南美安游艇培訓學校負責人於世杰從業十余年,在他看來,與國內其他發展游艇產業的城市相比,三亞“船長”從拿証到上崗周期短,優勢明顯。“學員取得駕駛証后,並不能立即駕駛游艇出海。何時能真正當上‘船長’,取決於見習期間的游艇駕駛熟練程度。”於世杰介紹,在三亞,游艇全年都可出海,出船率高,船員實操機會多,從水手到船長僅需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其他城市則需2年至4年不等。
除了多項利好政策加持和區位優勢,三亞海事部門創新推出的政務服務舉措,也為游艇產業發展提質增速添了一把火。近年來,三亞海事局開展游艇船舶証書“多証合一”改革試點,首次對游艇實施船舶証書“多証合一”,讓游艇從完成權屬轉讓到真正能“游”起來所需時間大幅度壓減,有利於更多游艇在三亞完成交易,促進產業集聚,為游艇產業改革發展創新試驗區建設奠定基礎。
廖民生分析,目前,海南省游艇產業主要以中游的銷售及消費為主,游艇銷售和消費已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從業人員規模的擴大將有效緩解行業人才缺口﹔從業人員的增多、市場競爭的加劇,也有利於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促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海南的游艇旅游行業健康發展。
截至目前海南省游艇駕培機構
共4家
其中 三亞3家 陵水1家
今年1至7月
三亞游艇出海總艘次11.7萬次
佔海南全省94%
出海總人次77.7萬次
佔海南全省92%
今年1月至9月底
三亞游艇保有量為863艘
新增登記游艇221艘
較2020年同比增長179.7%
今年截至9月底
三亞已開展培訓59期
培訓總人數1092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