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走進鄉村看小康”東方站之新園村:一個深度貧困村的“蝶變”

2021年12月15日08:55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東方市板橋鎮新園村。人民網 符武平攝

人民網東方12月15日電 (李學山、毛雷、符武平)“如果那時候能夠多拍一些照片留下來,和現在的村容村貌對比一下,大家就會知道我們這個村子發生了多麼巨大的變化。”對於東方市板橋鎮新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麥賢新來說,這些年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沒有通過影像技術把新園村從一個曾經的深度貧困村一步步蛻變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的過程記錄下來,而隻能通過數字的變化來感知這一變化。

作為板橋鎮最后一個通過整村脫貧出列驗收的村庄,新園村曾經因為資源匱乏、缺乏產業帶動等原因而被列為深度貧困村,為了改變這個黎村的落后面貌,在省、市、鎮的支持下,新園村干群不斷下大力氣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多措並舉謀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如今,村民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寬,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媒體記者探訪新園蘭花種植基地。人民網 符武平攝

蘭花產業助力,村民收入翻倍

新園村駐村第一書記陳法說,新園村這些年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村容村貌的改變以及村民收入的提高。他舉例說,新園村2017年人均收入5060元,到2020年底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16879,三年間翻了三倍還多。

很多人聽到這樣的變化無不嘖嘖稱贊,那麼這一“蝶變”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新園村位於板橋鎮東部,曾是東方市3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全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240戶938人,但建檔立卡脫貧戶就有86戶354人。由於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擔子十分沉重。

這個坐落在尖峰嶺山脈腳下的黎族村庄,種植平原少、水資源不足,特別是每年4-8月進入枯水期后很多作物無法種植。村兩委班子經過對市場的多方考察,決定引導村集體發展花卉產業,充分利用地處北緯18°適宜蘭花生長以及板橋交通發達物流便利的區位優勢,該村借助專家教授等專業力量,制定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推進技術服務,培育特色產業品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打造新園村蘭花種植示范基地。

新園蘭花種植基地種植的蘭花。人民網 符武平攝

該基地充分利用花卉小鎮產業定位,精心挑選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花卉熱門產業。重點培育高投入、高產出、高收益、低風險的蘭花花卉溫室大棚項目,種植蘭花的主要品種有秋石斛蘭、鐵皮石斛蘭、空氣草、蝴蝶蘭等。2018年開始,在東方市、板橋鎮政府的支持下,引進海南迦南公司和海南五指山萬泉蘭花種植有限公司聯合打造新園蘭花種植基地。該基地採取“政府扶持+新型集體經濟+貧困戶入股分紅”的發展模式,從貧困戶中吸納長期工3人,短期工60人次,86戶脫貧戶共354人每年獲得73萬元分紅。

目前,新園蘭花基地的產品遠銷昆明、廣州、深圳及東莞等城市,做到產銷俱旺,拓展了農業功能,將農業生產與文化、親子研學、旅游業融合,形成休閑農業等新興農業產業鏈,同時,還利用基地做為平台和載體,引導貧困戶就近到蘭花基地務工和進行家庭農場孵化,以促進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

新園蘭花種植基地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人民網 符武平攝

黨建引領,村容村貌大變樣

今年,新園蘭花基地開通了直供電商平台供應商的銷售路徑,通過專業的花卉物流車,將秋石斛蘭花打包裝箱,基地裝車,直達廣州供應商倉庫。平台供應商則把這些產品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分揀包裝,在指定時間運送到美團優選、拼多多、盒馬生鮮等電商平台的倉庫。一天的銷售量可以達到3000-6000株,極大地提高產品的周轉率,預計年產值達300多萬元。

新園村蘭花產業的興旺,和新園村堅持發揮黨支部堅強的戰斗堡壘作用密不可分。

沒有扎實的基層黨組織,沒有好的支部書記,沒有好的駐村干部,不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工作都很難落到實處。新園村兩委班子深知這一道理,為此他們始終把以黨建引領促進鄉村振興作為第一要務,村“兩委”干部,堅持每周1次工作例會,研究部署全村鄉村振興工作,常態化組織召開“三會一課”、“兩學一做”主題黨日等。加強新園村黨史學習教育,規范黨內組織生活,切實提高黨員干部的執行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黨組織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新園村文化活動室。人民網 李浩蓉攝

麥賢新說,借助每周一次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的契機,村黨支部將兩委干部、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類型人員聚攏在一起,通過談心談話、集體活動,不斷凝聚村干部的合力,今年來,村黨支部上專題黨課6次、幫助發展預備黨員和積極分子2名,培養致富隊伍5人。協調資金近1200多萬元,建設完善村排水溝及村道拓寬、綠化,路燈安裝等項目。

截止目前,全村主道路已實現100%硬化、亮化,全村240戶完成改廁任務並接入污水管網、老人活動中心及其配套設施1處,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改變了以往污水橫流、交通不便、道路無照明等一批民生難點、痛點問題,美麗鄉村建設初顯雛形。

扶智治愚技能引智,為下一代拔掉“窮根”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下一代觀念的轉變、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提升,是能否從根本上脫貧的關鍵所在。

陳法告訴記者,新園村小學是一所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鄉村學校,經過近幾年政府的投入,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及辦學條件雖有所改善,但軟件建設相對滯后。

為此,新園村先后從對口幫扶單位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引資36萬元對小學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同時加大校園文化內涵建設——投入21萬元購買1.5萬冊圖書、2張閱覽桌和20張椅子建成新園小學圖書室,投入3萬元安裝圖書電子檢索智能系統(電子圖書)豐富師生精神食糧,滿足學生和村民文化生活需求﹔在教學樓繪制“校訓”、體育場宣傳壁畫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標語。還出資建設了多媒體教室,讓鄉村的孩子也能夠與城市的孩子同步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為村裡考上該校的學生免除三年學費和住宿費,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專心投入學習。

“我們認為,鄉村振興首先要育人,人才是基礎,下一步海職院還將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重點,招收更多新園村‘兩委’干部”、村民免費入校就讀,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工作技能,造就新園村鄉村振興的新動力和生力軍。”陳法說,未來海職院將在“智志雙扶”、產業、消費、鄉村治理、鄉村文明鄉風和鄉村振興育人等方面加大幫扶力度。助力新園村“十四五”產業發展,瞄准鄉村振興,組織開展對口支援,推行職教特色幫扶新模式,緊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民穩定持續增收,徹底拔除新園村的“窮根”。

(責編:蔣成柳、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