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醫二院專家:別緊張,肝血管瘤真的不是癌

在人們的印象中,有關“瘤”的疾病好像都與惡性腫瘤脫不了干系,許多朋友在體檢時發現肝血管瘤時,會緊張、焦慮,但實質上肝血管瘤不是癌!它只是一種原發於肝臟的良性腫瘤,一般來說引起惡化的幾率不大,但中年女性的發病率卻是男性的6倍!
到底為什麼會得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又該如何正確預防和治療呢?今天,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肝膽脾胰外科專家來為大家一一詳解!
什麼是肝臟血管瘤?
肝臟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臨床上以海綿狀血管瘤最多見,佔肝良性腫瘤的5-20%,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
肝血管瘤瘤體大小不等,按照腫瘤大小分類可以分為直徑<5cm的小血管瘤﹔直徑5∼10cm的大血管瘤﹔直徑10cm∼15cm的巨大血管瘤以及直徑 >15cm的特大血管瘤。絕大多數的肝血管瘤體積較小,直徑通常在幾毫米或2厘米以下,大多數為單發血管瘤,少數人為多發血管瘤。在普通人群中,肝血管瘤的發病率在0.4%-20%。
肝臟血管瘤有什麼症狀?
多數無症狀:一般來說,肝臟血管瘤直徑在4厘米以下者,大多數沒有什麼症狀,常在做腹部超聲檢查時偶然發現﹔直徑在4厘米以上者大約有40%伴有腹部不適、肝腫大、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等症狀。
體格檢查可見上腹部腫塊,大多質軟,表面光滑,有囊性感,可壓餡。肝血管瘤內可能反復出現血栓形成,造成腫瘤腫脹,牽拉疼痛。肝臟血管瘤的腫塊軟硬不一,有不同程度的可壓縮感,少數呈堅硬結節感。腫塊很少自發破裂。
肝血管瘤有什麼危害?
1.使患者腹部不適,使患者出現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臨床症狀,影響患者的飲食質量。
2.血管瘤可能會自行破裂,從而導致腹腔大出血,出血過多可危及生命,因此要及早發現及早救治。
3.如果治療不當會轉變為惡性腫瘤。肝血管瘤好發於頭部、乳房、大腿、軀干、四肢、皮膚等,惡性轉移后,會使肝、肺、骨、淋巴結都會受累及。
4.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使患者終日受疾病困擾,精神萎靡,憂郁傷感。
肝血管瘤是怎麼形成的?
肝血管瘤確切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幾種學說:
1.先天性發育異常。肝血管瘤的發生是先天性肝臟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由於肝血管發育異常,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
2.激素刺激學說。女性青春期、懷孕、口服避孕藥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長速度加快,認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種致病因素。
3.其他學說。有人認為毛細血管組織感染后變形,導致毛細血管擴張,肝組織局部壞死后血管擴張形成空泡狀,其周圍血管充血擴張;肝內區域性血循環停滯,致使血管形成海綿狀擴張。
肝臟血管瘤如何診斷?
1.生化檢查:肝功能一般是正常的,如果血管瘤直徑過大,其罕見的綜合征為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礙,血小板減少以及低纖維蛋白血症。
2.影像學檢查:多種影像學檢查有助於診斷。
(1)超聲波顯像呈典型的邊緣清晰的回聲增強區,可見管道通入。大血管瘤可見網狀回聲不均,有時見鈣化。
(2) CT造影劑增強或延遲掃描可見先有腫瘤周邊過度增強,逐漸向中心填充等密度的典型表現。
(3)磁共振顯示腫瘤病灶邊界清晰,為類圓形。
(4)同位素核素血池掃描可見明顯填充現象。
3.當診斷和鑒別診斷有困難的時候,可以考慮剖腹探查,針刺活檢有可能會導致嚴重出血,屬於禁忌。
肝血管瘤的治療
絕大多數肝血管瘤不需要治療,每半年到一年復查一次肝臟B超,就可以了。若存在下列異常情況,則需盡早治療:
1.有肝炎史,瘤體較小,無法與小肝癌相鑒別。
2.瘤體較大(直徑大於10厘米)、發展速度快、已導致明顯不適(如腹脹、腹痛)或肝功能受損。一般認為,直徑在10厘米以下、位於肝實質內的血管瘤,可以不治療。
3.巨大肝血管瘤影響肝功能,導致凝血功能障礙、血小板減少和低纖維蛋白原血症。
4.長在肝臟表面,與膈肌、腹壁粘連,有高度出血風險的。
目前,治療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以下3種:
1.介入治療,將一根細管插到向供應肝血管瘤的動脈內,注射栓塞劑。
2.手術治療,可以根治肝血管瘤,但創傷較大。
3.射頻、冷凍等微創治療,主要適用於較小的肝血管瘤。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尚無治療肝血管瘤的有效藥物。任何宣稱靠吃藥能治愈血管瘤的說法肯定是不可信的。
肝血管瘤患者的保養
1.正確面對病情,放鬆心情。
2.飲食仍應盡量以清淡為主,平時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果和鎂類含量豐富的食物,忌食油膩厚味、辛辣刺激性食物,要戒煙禁酒。
3.正常工作,適當運動,肝血管因外力發生破裂的可能性很小,不要因為害怕破裂而放棄日常的體育鍛煉。
4.定期復查,如果出現明顯的右上腹不適、腹痛、腹脹等症狀或者復查發現病變有進展,要及時到肝膽外科專科門診就診咨詢,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觀察或治療。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