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高地”孕育興業沃土 樂城漸成產業集聚發展“平台高地”

人民網海口1月4日電(李學山)2022年1月4日,海南省新聞辦召開“海南自貿港博鰲樂城進口特許藥械品種首例突破200例基本實現與國際同步暨樂城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新聞發布會,樂城管理局黨委委員、常務副局長呂小蕾在會上表示,先行先試的“政策高地”激活了樂城先行區發展的“引擎”,各類優質產業資源加速集聚,目前正逐步邁向產業集聚發展的“平台高地”。
一批特色優勢專科基本實現與國際先進水平“三同步”
據介紹,2021年年底,樂城先行區進口特許藥械品種首例突破200例,其中,腫瘤科用藥39種,康復科用械38種,眼科用械31種,心內科用械28種,這意味著園區醫院的相關科室在該領域是具有相當醫學技術水平的,獲得了行業認可。去年,在美國本土之外,樂城開出普拉替尼的全球首張處方,成為利用樂城真實世界數據支持注冊的首個藥品。用於治療男性雄激素性脫發的非那雄胺噴霧劑和麥默通“銳妍”乳房活檢與旋切系統實現全球首例使用,成功實施國內首例釔[90Y]樹脂微球內放射治療肝癌手術。
呂小蕾說,200例創新藥械,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背后承載著一個個家庭希望的曙光。這些在樂城實施的全國乃至全球首例,表明樂城基本實現了“人一有,我就有”,同時進一步向“人無我有”提速。樂城逐步打造了眼視光、心血管、醫美、耳鼻喉、骨科、康復醫學科等科室,這些科室下一步將使樂城成為更多國人來診療並解決健康問題的新的目的地,也助力國人大病不出國。這是海南自貿港建設早期收獲的生動體現。
從“患者等藥械”到“藥械等患者”
呂小蕾說,樂城200個首例是在加快自貿港建設的背景下,海南省衛健委、海口海關、省藥監局等單位聯合樂城管理局積極作為、主動擔當的具體體現。
自新老“國九條”政策之后,2021年9月份,海南省藥監局、省衛健委、海口海關聯合發布《進一步優化監管服務支持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實現藥械“批量審批”,優化審批模式,真正實現了從“患者等藥械”到“藥械等患者”的轉變。這極大提升了國際藥械廠商和園區醫療機構的積極性。
得益於多部門的通力協作,樂城醫療特許政策活力持續釋放,催生了樂城進口特許藥械品種首例迅速突破200例。這正是自貿港建設良好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樂城正在成為吸引境外醫療消費回流的靚麗名片
據呂小蕾介紹,樂城不僅在創新藥械落地上跑出樂城速度,還體現了越來越多優質資源集聚的速度,表明樂城已經找到結合海南獨特資源優勢的差異化發展路線,整個產業鏈條上的市場主體得到融合發展。
在價格優勢上,以波士頓人工角膜移植手術為例,在美國至少需要70萬元,在樂城先行區僅需10萬元。同時,為了讓更多的患者用得起特許藥品,樂城還創新“醫保+商保”機制,推出“樂城全球特藥險”。2021年,100種樂城特藥第一次走出海南,北京、山西、湖南、河北、湖北隨州、甘肅蘭州等省市推出的當地惠民保也將樂城特藥納入保險范圍。這是自貿港政策紅利持續外溢的體現。
在資源優勢上,海南島獨特的氣候環境,為腫瘤和慢性病患者提供了絕好的康養條件。基於上述優勢,樂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境內外患者前來就醫。
從“政策高地”邁向產業集聚發展的“平台高地”。
呂小蕾表示,先行先試的“政策高地”激活了樂城先行區發展的“引擎”,各類優質產業資源加速集聚。目前,全球制藥企業前30強都與樂城建立了合作關系。2021年以來,華西醫院落地建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簽約入駐、瑞金醫院開業試運行,標志著樂城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樂城正逐步從“政策高地”邁向“平台高地”,加快形成產業集聚和品牌效應。
“經過2年多的努力,我們向實現‘海南老百姓大病不出島、中國老百姓大病不出國’這一目標又邁出了較大的一步。”呂小蕾說,2022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攻堅之年,樂城先行區將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踐行“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初心,進一步深化制度集成創新,為全國人民的健康提供自貿港更加前沿領先的“樂城方案”和“海南智慧”,加快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國際醫療旅游目的地和醫療科技創新平台,讓全島和全國老百姓更加實實在在感受到自貿港建設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助力海南自貿港高質量高標准建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