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文昌馮家灣水產養殖戶入園謀求轉型發展

記者 李佳飛
2022年01月13日08:03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魚蝦“上樓”首年“開門紅”

1月10日,是中國傳統臘八節,文昌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內依然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建設中的項目工地不時響起“隆隆”的機械聲,建成投產的標准化示范廠房內,漁民曾廣能卻已經開始洒掃除塵,准備喜迎春節了。

“在忙什麼呢?”海南日報記者好奇地問。

“在給魚蝦打掃‘房間’呀,騰出的水池都要清潔、消毒,再晾一晾,今年要投放更多魚苗、蝦苗、螺苗,收成肯定比去年還要好!”曾廣能一邊熟練地操作,一邊高興地回答。

今年40歲的曾廣能,是文昌市會文鎮馮家灣地區富有經驗的漁民,師承祖輩,出海捕撈和傳統養殖是他的拿手本領。但是,入駐兩層樓高的廠房,發展生態化、工廠化、標准化、產業化、規模化的水產養殖,他還是頭一次。

“與傳統養殖模式相比,新型生態養殖廠房設計為多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抗台風暴雨能力明顯增強,集約利用土地。而且,整個生產環節更加科學,生產條件可控,試驗養殖的水產品質量、產量都有保証。”曾廣能說,從2021年5月入駐園區算起,至今短短半年多時間,他經手的東星斑、東風螺已售賣了兩批,收益數萬元,實現了第一年投產的“開門紅”。

為鼓勵和引導傳統漁民轉型,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標准化示范廠房由財政出資建設,園區配套取水、供水、排水和處理污水的設施。同時,入駐園區的科研機構還為轉型漁民提供技術支持。

這一年試驗性養殖,讓曾廣能等一批漁民看到,魚蝦“上樓”不但可行,而且更有保障。更讓他們感到信心滿懷的是,同時進駐園區的科研機構和企業為轉型漁民提供了更多轉產、轉型的機會。“在科學指導下,我們也可以嘗試養殖海馬、海葡萄等高產值品種,或直接加盟龍頭企業,他們有更雄厚的資金實力和上下游的產業鏈資源。”曾廣能說。

走在標准化示范廠房的車間裡,除了水池中增氧機發出的聲響,隱隱還能聽見園區內其他項目施工的噪聲。“園區正在建設中,但這些都是暫時的,等園區建成后,這裡的環境就會更好,我相信,入駐的企業和漁民會越來越多。”曾廣能說。

記者從文昌市馮家灣產業園管委會獲悉,經過一年來各方共同努力,馮家灣片區漁民轉產轉型發展已漸成共識,大家對未來充滿信心。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