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污”為肥 海南昌江打造綠色循環生態農業
基地裡的火龍果長勢良好(馮定坤 攝)
綠色種養循環是農業綠色發展的有效舉措之一。位於烏烈鎮道隆村、峨港村的海南尚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微生物技術為核心,推進綠色種養循環,逐步建立火龍果產業種養標准化,打造綠色循環生態農業。當前,該公司種植近1500畝的火龍果已實現綠色種養循環,累計產量200萬斤、產值800萬元。
在海南尚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火龍果種植基地,技術員徐偉智正在發酵池查看有機肥的發酵情況。據他介紹,發酵池的這批豬糞是2天前運過來的,在加入微生物菌株進行發酵后,3天后就能轉換成用於火龍果滴灌的水溶性有機肥。基地裡,在有機肥的滴灌下火龍果長勢良好,不少植株已經開花、挂果。
海南尚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火龍果種植基地技術員徐偉智說:“把它發酵成一個全水溶,沒有二次污染、無臭味的這豬糞發酵液,直接通過泵傳水肥一體化系統,作為肥料對園區的火龍果進行灌溉。”
據介紹,該公司於2020年5月成立,基地計劃種植面積2600畝。截至目前已種植包括軟枝大紅、金都一號、無刺紅龍、黃龍果、燕窩果等品種在內的火龍果近1500畝,預計在2023年完成全部種植任務。目前,該公司形成了以微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體系,全力推進綠色種植、無公害種植,逐步實現火龍果產業種植標准。
海南尚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火龍果種養基地負責人喬峰說:“目前的復合肥、化肥我們都已經全部都停用。下一步就是所有的種植用的肥料都是微生物的菌肥。”
據基地負責人介紹,通過使用各類禽畜糞污等原料作為有機肥,公司種植成本降低了20%以上,實現了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農業生產的雙贏,同時還降低了化肥、農藥的使用。未來公司計劃與烏烈鎮就“昌江縣綠色種養循環示范園”做積極探索,將居民糞污、秸稈等種植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與農業生產相結合,實現農業農村生產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在發展產業的同時,還積極吸納周邊村民務工,從火龍果種植、分選包裝等方面,提供就業機會,助力鄉村振興。截至目前,該公司吸收長期務工人員120人,平均每月短期務工180余人,帶動村民實現年均收入約達4.5萬元。
烏烈鎮峨港村脫貧戶張鎮秋說:“過去收入主要靠打零工,收入不穩定。來基地后務工后,一個月收入是每人3800元,也可以,挺好的。”(昌江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