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控源、截污、樂水 文昌重興鎮加速推進“幸福河湖”建設

記者 李佳飛  特約記者 黃良策
2022年03月09日08:36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治水“三部曲”河湖煥新顏

3月8日,春光明媚,俯瞰文昌市重興鎮轄區內的水西水庫,清澈的水體如一塊翠綠的碧玉鑲嵌在大地上,椰林、檳榔林、胡椒林環繞著水系。“去年底,重興鎮域河流水質斷面檢測全面達標,加速推進‘幸福河湖’建設,進一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文昌重興鎮鎮長詹家順自豪地介紹。

重興鎮水系發達,擁有各級各類河流23條,滋養著肥沃的土壤,是文昌南部重要的農業作業區。然而,由於過去傳統的種植養殖習慣,導致農業面源污染嚴重,水體治理成為困擾當地政府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如何治理污染,保護農村水源地?重興鎮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經歷了3個階段的實踐探索——

首先是聚焦污染源頭,堅決拆除320多口胡椒浸泡池,引導產業轉型升級。

說起這一階段,重興鎮躍進村黨支部書記莫昌勇感觸頗深。他家從祖父輩開始種植胡椒,現種植胡椒2000多株。“按照傳統的生產工藝,採摘后的胡椒先放湖水浸泡,再清洗脫皮,浸泡過程會產生大量污水。每到胡椒收獲季節,周邊河湖水體發黑,還有難聞的氣味。”莫昌勇回憶道。

但重興鎮有2萬多畝胡椒、320多口浸泡池,全面取締談何容易?莫昌勇坦言,一開始,他和其他村民一樣心有顧慮,怕影響種植收益。

為做好群眾工作,重興鎮一邊發動鎮黨員干部走村入戶宣講生態環保理念,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合理需求,一邊想方設法引進企業,以“企業+村集體+合作社”模式建起2條現代脫皮生產線,推動胡椒加工業轉型升級。去年,當地種植戶驚喜地發現,通過新技術加工的胡椒不僅不污染水源,還節省人工成本、提高胡椒品質。

莫昌勇給海南日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不再依靠人工浸泡、清洗、脫皮,他家胡椒採收就節約人工成本近3萬元。

緊接著,重興鎮全面推進農業面源的污染管控,結合“清四亂”“綠水行動”“污染源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重點對畜禽養殖污染、生活生產垃圾、生活污水和侵佔河道水域及岸線的現象進行摸排整治,清退拆除養殖場12家、石材加工廠5家等,並對飲用水源地——水西水庫范圍內的違建房屋、圍湖造塘等問題徹查整改。

“河湖的污染在水體,但根源在岸上。抓好農業面源污染管控,河湖水質有了明顯改善。”詹家順解釋道。

在水西水庫泄洪口,記者注意到,連接著水庫和萬畝良田的沙荖河水體清澈,沿河兩岸點綴著奇石和花草,景觀別致。這得益於重興河湖“變身”的第三個階段探索:完善河長制,落實常態化監管,推進“幸福河湖”建設。

重興鎮委副書記陳丹是沙荖河的鎮級“河長”,他幾乎每天都會抽空到河邊走一走。“我們不僅要保証水體干淨,還注重加強生態修復,豐富人文內涵,提升景觀品位。”陳丹說,在重興鎮,像他一樣的“河長”共有42名,主要由鎮村黨員干部和志願者保潔員構成,大家自覺地肩負起巡查、督導的責任,守護良好的生態環境。

傍晚時分,沙荖河沿岸的步行道漸漸熱鬧起來,前來散步的村民有說有笑,笑臉映襯著碧水,格外動人。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