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有動力 產業發展有底氣
科技人才助力五指山開出“富貴花”
人民網五指山3月21日電 (王碩)“今年我們的蘭花能賣到50萬株!”在海南省五指山市通什鎮什會村的蘭花基地,記者再次見到謝光明。
2020年5月,在這個蘭花基地,謝光明第一次跟記者談起自己的創業史:2013年,謝光明加入五指山生態科技特派員隊伍,懷揣夢想,他創建了五指山萬泉園藝公司,帶著技術和資金開發“桌上型蘭花”,建立起組培克隆、水肥一體化的蘭花生產線,也組建了一支以農村婦女為主的生產隊伍。那時,謝光明暢想,要把五指山熱帶蘭花做成產業。
五指山市通什鎮什會村萬泉蘭花基地。受訪者供圖
一年多過去了,謝光明的蘭花基地品種更多了,銷售量也從10萬多株增長到去年的30多萬株,今年有望再突破。
“我們的蘭花品種特別,具有獨家性,去年以來在線上賣的特別好!”謝光明介紹,疫情以來,花卉銷售在電商平台打開銷路,“我們現在產品直接供應電商平台,不用我們搭建銷售渠道,經常是供不應求。”
憑借“桌上型蘭花”優美的花形和極低的貨損,萬泉園藝的蘭花一推出就廣受市場歡迎,上架價格比同類型綠植高,利潤也相對較高﹔又因為是無土栽培,運輸過程貨損小,頗受電商和供應商的喜愛。謝光明描繪著未來:“我們現在還在根據市場需要開發新品,目標就是把五指山打造成國內蘭花種業基地。”
一個藏在海南中部山區的蘭花基地哪裡來的發展底氣?
“萬泉蘭花基地發展秘密在產學研結合”,謝光明解釋道。生態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像謝光明一樣帶著技術、信息、管理、資金的農業人才走進田間地頭。他們上能接政策、下能接地氣,產業發展有了方向和支撐自然快起來。有了“科技明白人”深入田間地頭作指導,農業創新也有了抓手。
“有了制度做支撐,政府可以通過項目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在產學研結合,特別是新技術和高層次人才引進上為我們鋪路”,謝光明說,企業又要跑市場,又要做末端,沒有能力再做前端的新品種研發、新技術的引進,但有了政府部門的協調,才能把農科院、熱科院這些技術力量引進來,貼合市場搞品種創新。
謝光明在蘭花基地查看蘭花生長情況。受訪者供圖
“政府工作人員跟我說,隻要你認為誰很厲害,誰很強,哪個品種很新,我們就把它引過來。”市場需要什麼,企業需要什麼,科研院所力量就介入研發,前沿的技術真正為農村產業發展助力,“我覺得這應該就是產學研結合的最好方式了”。
謝光明介紹,在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中,企業把所學到的新品種、新技術、新理念教給當地的村民,讓他們有產業的承接能力,把五指山的蘭花產業模式移植到海南其他地區。
海南省東方市板橋鎮新園村萬泉蘭花基地。人民網 符武平攝
2020年5月,海南省東方市板橋鎮新園村萬泉蘭花基地正式投產,新園村通過“企業+村集體+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共87戶353人入股蘭花基地,帶動當地村民從事蘭花產業。一年下來,光是基地保底分紅就有二三十萬。
“科技力量真正下沉需要載體,不管是企業還是合作社,都需要有一定的規模,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把市場和農民對接起來,把科技和市場對接起來,形成海南的蘭花產業鏈。”思量起海南蘭花產業發展,謝光明顯得很興奮,“我們現在的設想不光要把海南打造成蘭花生產基地,還要靠著產學研的深度結合,打造種植產業新高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