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澄邁縣第一小學設立勞動實踐科普基地 打造特色課程

記者 高懿
2022年04月01日09:11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勞動賦能“雙減” 菜地變成樂園

“下課啦!種菜去!”

每天隻要下午下課鈴一響,澄邁縣第一小學五年級六班的學生們立刻沖出教室,飛奔向菜地,檢查瓜菜的生長情況。

“我們班的白菜長高了”“香瓜終於長出來了”……3月31日17時,在澄邁縣第一小學勞動實踐課所規劃的基地內,學生們圍在菜地旁,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在校園裡種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那是相當好玩啊,這塊地可是我們班的‘大寶貝’。”五年級六班的黃創京用袖子擦了擦頭上的汗,一臉驕傲地告訴記者,雖然他有過跟著父母一起種地的經歷,但在學校種地還是頭一回。

這塊被學生們當成“寶貝”的菜地,是澄邁縣第一小學的勞動實踐科普基地,記者看到菜地被打理得井井有條,裡面種植有空心菜、豆角、玉米、西瓜等瓜果蔬菜。周圍還豎著一些宣傳牌,講述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這塊菜地是我們學校落實‘雙減’政策,為開展勞動實踐課所規劃的基地。”該基地負責人王和山老師介紹說,去年三四月份左右,經過學校的同意,他率先帶領五年級六班的學生開荒,並親手栽種了各種蔬菜。

記者了解到,今年44歲的王和山,是一位有著20多年教齡的教師,曾獲評省級綜合實踐學科帶頭人。這塊菜地對於王和山而言,不僅僅是學生們參與勞動實踐的地方,也是他踐行“教無定法”教育理念的理想教具。

“學生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引導下,自己查詢資料研究,選擇當季的農作物進行種植。除了綜合實踐活動課全班一起勞動外,平時由班裡的值日生輪流對菜園進行澆水、除草、打理等管理工作。”王和山說,學生們在勞動過程中,可以感受自己種下的種子從發芽、長大到收獲的全過程,他們收獲的不僅是豐收時的喜悅,還有“粒粒皆辛苦”的切身感悟。

不僅僅是學生喜歡,家長也非常支持,每次下地種菜、收獲,都有家長興致勃勃地圍觀、拍視頻。“剛開始種菜時,需要翻土和平整地面,家長們也是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時還會幫忙購買種子、肥料。”王和山說,如今,在學校和家長的大力支持下,參與種菜的班級也越來越多,並發展成為該校的特色課程。

“種了一年多的菜,我越發感覺種菜真不是件容易事兒。”五年級學生廖晶晶跟記者聊開了,她們班的蘿卜種子因為間隔太密,比其他班的矮了大半截,還有幾株“犧牲”了。在王和山的指導下,她們小組小心地用鐵鍬重新移栽,然后適量澆水,相信一定能長出大蘿卜。

同時,王和山也常把課堂內的問題,帶到菜園子裡交流,把學生成長路上的困惑,帶到菜園子裡來思考,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我看我是學啥都不行了。”可能是和老師一起種菜,感覺輕鬆愉快,小成(化名)在菜園裡向老師打開了心扉。

但面對小成的苦惱,王和山沒有直接接話,而是指著另外一塊滿是小石塊的空地問她“那裡現在能不能種草莓?”“不能,因為現在天氣熱,不合適。”“那能不能種蘋果?”“不能,我知道海南不適合種蘋果。”“那還是種菜吧?”“不行,石塊太多了。”“看來那裡已經不能種東西了,我們放棄吧。”王和山一邊搖搖頭,一邊觀察著小成的反應。

“我覺得總有東西可以種吧,比如木瓜。”小成想了想說。“太棒了,總有一種會適合它。”王和山向她豎起了大拇指,接著問“你還覺得你學啥啥不行嗎?”她略微思索了一下回答:“老師,我明白了,總有一種技能是適合我學的。”

看著充滿生機的菜地,王和山心中也有了新計劃。“我要把在菜園子發生的生動案例編寫成教案,收集起來,分享出去。”王和山告訴記者,目前他正根據學校的要求,已完成該課程教材的初步編寫,希望這個菜園子以后能夠升級,成為共享勞動實踐課基地,讓縣城其他學校的學生也參與進來。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