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植”此青綠綴瓊州——追記“中國僑界杰出人物”鄭文泰

記者 易宗平 張惠寧
2022年04月02日08:06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2014年,萬寧興隆,歸國華僑鄭文泰在他創建的熱帶花園裡。 記者 張杰 攝(資料圖)

  “斯世芳林余萬頃,此回綠夢到千秋。”

  4月1日,在海口舉行的印度尼西亞歸僑鄭文泰先生遺體告別儀式上,這副挽聯敘說著人們對他的無限懷念。

  3月29日15時25分,一生致力於生態修復事業的“中國僑界杰出人物”、萬寧興隆熱帶花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文泰在海口病逝。

  芳林萬頃今猶在,不見斯人徘徊影。58年前,鄭文泰第一次來到海南,就對海南的這片綠產生了濃厚興趣﹔30年前,鄭文泰作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選擇,扎根海南,把夢想的種子播撒進這片熱土。從此,他用畢生心血和執著信念,抒寫了一位愛國歸僑尋根、扎根、培根的厚實篇章,就像他帶頭植下的一棵棵珍稀物種那樣,“樹”起了新的人生高度。

  尋根

  厚植濃郁家國情懷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河裡青蛙從哪裡來/是從那水田向河裡游來/甜蜜愛情從哪裡來/是從那眼睛裡到心懷/哎喲媽媽,你可不要對我生氣/哎喲媽媽,你可不要對我生氣/……年輕人就是這樣相愛/……”

  3月31日,在海口殯儀館為父親鄭文泰守靈的繼子鄭高峰,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每每想起父親的音容笑貌,耳邊就不由得回響起這首印度尼西亞民歌《哎喲媽媽》,這是父親生前最愛唱的一首歌。

  “這首民歌意蘊深厚,唱出了我們的心聲。”現為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儀器與電氣系博士生導師的鄭高峰說,他平時與父親聚少離多,“這首民歌既寄托著我對父親的追思,也曾承載了父親對我爺爺奶奶的緬懷。”

  一首民歌飽含著多少深情,一首民歌抒寫了多少故事。

  隨著鄭高峰的講述和追憶,一位厚植濃郁家國情懷的“尋根者”正向我們“走”來——

  鄭文泰祖籍福建泉州,1945年8月出生於印度尼西亞,其父親鄭奕權、母親林明月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有多處產業。

  從小就向往中國的鄭文泰,在印度尼西亞並未就讀當地的語言學校,而是“自作主張”報名華文學校。1960年中學畢業后,對大自然感興趣的鄭文泰,考上了位於故鄉泉州的華僑大學,就讀熱帶植物專業。

  1964年,年僅19歲的鄭文泰第一次來到海南,實地考察熱帶植物。

  在萬寧興隆華僑農場,他深入山林採集多種植物標本,半工半讀地完成了華僑大學植物分類細胞學課程,從此與興隆結下不解之緣。

  隨后,承載發展家族產業重任的鄭文泰,在嚴父慈母的督促下遠赴香港高校深造,相繼學習建筑和酒店管理專業。20世紀80年代,鄭文泰看好剛剛打開改革開放大門的中國,沒有回印度尼西亞繼承父母的產業,而是在港粵等地獨立經營。

  1992年,從事房地產、酒店業的鄭文泰,毅然改行籌建興隆熱帶花園,打造“熱帶植物基因庫”。在當時,這是一個許多人從未聽說過的新鮮名詞,不但投資巨大而且短期內無法產生收益。

  面對各方質疑,鄭文泰不改初衷,奔波於粵桂滇黔川瓊等地考察,最終,也許是“巧合”又或是“重合”,鄭文泰與萬寧興隆華僑農場“一拍即合”,由農場出荒地,他個人出資金,合力建設興隆熱帶花園。

  從1964年第一次登上海南島來萬寧興隆,到1992年在此落腳,經過28年的打拼和尋覓,鄭文泰似乎又回到起點。

  “這是‘尋根’。”鄭高峰一語中的,這是海外歸僑對祖國母親的眷戀與回報。

  鄭高峰說,父親之所以不計成本建設興隆熱帶花園,不僅因為他是熱帶植物專業出身,更因為他深刻洞察到物種保護的嚴峻性和緊迫性。“父親曾說,‘時間拖得越長,物種丟失得越多,要抓緊時間完成’。”也正是這樣強烈的念想,讓鄭文泰的一片赤子之心洒向了海南這片綠色土地。

  扎根

  散盡家財投身生態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我總被問到為何拋棄億萬家財做生態,其實,有多少漂泊在外的華僑都曾拋棄過財產,為祖國、為故土奉獻了全部,又豈止我一個?”這段鄭文泰生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的朴實之語,如今讀來仍覺鏗鏘有力。

  時光回溯到20世紀90年代,鄭文泰陸續賣掉自己名下的房產和經營狀況不錯的酒店等資產,籌措資金超過1億元人民幣,先后全部投入到萬寧興隆熱帶花園建設上。

  “這個熱帶花園投入,多少年才能收回成本?簡直是個‘無底洞’!”不少親友這樣勸他﹔

  合作開發房地產或酒店,也有不少人找過他……

  但都被他謝絕了。

  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在親友惋惜的勸告中,他“一意孤行”,沿著認定的道路走了下去。

  興隆熱帶花園草創之際,鄭文泰一改以前經商時西裝革履的形象,戴著鴨舌帽,穿著解放鞋,涂上防螞蟥的藥,帶著一群人,背著水和干糧進山尋找新植物。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昔日的一片荒地,隨著各種植物栽植,興隆熱帶花園漸漸成形。

  為了尋找更多新的植物,鄭文泰曾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有一天,深入莽莽大山后,看到一株稀有植物時,興奮的鄭文泰撥開荊棘鑽過去。當他挖出那株植物時,一不小心踩空,從陡峭的山坡上掉落下去,跌入6米外的一個水坑。盡管水坑有一定的緩沖作用,但他還是摔得不省人事。

  在醫院醒來后,鄭文泰最關心的,是他找到的那株植物。當護理人員告訴他這株植物已被工人完好無損地運回興隆熱帶花園時,他這才如釋重負。

  盡管親友們都很擔心鄭文泰的安全,但他隻要傷痛稍好一些,就又開始了進山尋找新植物的冒險。

  “似乎是物我為一,他把自己站成了一棵參天大樹!”談起鄭文泰對投身環保、修復生態的那份執著,萬寧市興隆印尼僑友會理事蔡丹楓回憶說,當工人們結束一天的工作紛紛回家,夕陽斜照,花園裡安靜中顯得肅穆,他看起來像個普通的老農,卷著褲腿,凝視著大樹和花草,眼神深情而堅毅。

  正當鄭文泰全身心投入到興隆熱帶花園建設中,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席卷而來,參與鄭文泰熱帶花園建設的一些合作伙伴紛紛撤資。

  熱帶花園尚需大量投入,資金鏈瀕臨斷裂,陷入困境的鄭文泰何去何從?

  “盡管我爺爺奶奶以前擔心建興隆熱帶花園收不回投資,但在關鍵時刻,他們還是選擇了施以援手。”鄭高峰說,他的爺爺奶奶毅然從家族企業裡拿出一筆資金,讓興隆熱帶花園建設渡過難關,生態修復工程重新步入正軌。

  千金散盡還復來,且看人間處處春。

  鄭文泰創建了面積達1.2萬畝的萬寧興隆熱帶花園,物種超過4000種,包括60多種珍稀瀕危植物,其中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的有27種。作為重要的物種基因庫,興隆熱帶花園被國家向聯合國推薦為“全球環境500佳”。

  鄭文泰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他曾獲頒中國政府“友誼獎”,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授予敬業奉獻“中國好人”獎,被國務院僑辦、中國僑聯授予“中國僑界杰出人物”“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稱號,入選中國僑聯“僑鑫杯”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並先后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赤子楷模”“愛瓊赤子”“赤子模范”等稱號,還曾名列“感動海南”2017十大年度人物。

  “30年來,鄭文泰先生用實際行動再現了當代歸僑‘愚公’拓荒的故事。”4月1日,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康拜英在鄭文泰先生遺體告別儀式上致悼詞時說,“他把夢想的種子播撒在興隆熱帶花園那片曾經荒蕪的熱土上。”

  培根

  樹木樹人成為榜樣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氤氳的咖啡原本讓人心醉,但此刻卻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心痛。

  3月31日,當蔡丹楓撰寫有關“中國僑界杰出人物”鄭文泰的文章時,剛在電腦上敲出“咖啡”兩個字,歷歷如昨的情景就不由得在眼前浮現出來——

  多年來,隻要有時間蔡丹楓就喜歡到萬寧興隆熱帶花園溜達,他知道鄭文泰繁忙,很少主動聯系﹔但若不期而遇,他們就會在附近坐下聊天、品嘗咖啡……

  “從1992年開始創建興隆熱帶花園,鄭文泰先生就深耕於興隆這塊他青年時曾經學習和生活過的地方。他把荒地荒坡變成了綠色世界,他也活成了興隆熱帶花園裡的一棵老樹!”萬寧興隆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吳春光動情地說,鄭文泰是年輕人的榜樣。

  吳春光還記得自己高中畢業后從事第一份工作時,就曾接受過鄭文泰的指導:2000年,萬寧興隆創建了一個新景區——亞洲風情園,吳春光在園區中當講解員,鄭文泰受邀對他們進行了培訓。

  “不要否定同行,要認真用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要說一些別人不易理解或聽不懂的話,注意客人的需求”“經驗與學識在於平時工作中的積累,善於總結,多看資料,重在自學”……鄭文泰的這些指導,讓吳春光現在仍然覺得受用。

  吳春光曾經經營了一間小有名氣的東南亞風味餐廳,但前幾年,承擔起傳播興隆咖啡品牌的責任后,他選擇將餐廳關閉,把全部精力放在振興興隆咖啡上。為此,家人和朋友既不理解也不支持。“是鄭老的榜樣力量,讓我堅定自己的選擇。”吳春光說,“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從事餐飲業,我就沒有足夠精力去完成咖啡協會的工作。”

  “少說多做”“一個人不看他如何說,而看他如何做”……鄭文泰曾說過的這些話,已深深地融入吳春光的人生信念之中。

  如今,興隆熱帶花園已成為“熱帶雨林恢復”國家級引智推廣基地、科教興國示范基地、僑愛工程項目、海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地、青少年環境知識教育基地。這為培根鑄魂、樹木樹人,創造了有利條件。

  談到父親樹木樹人的動因,鄭高峰認為,關鍵在於一種“根文化”的指引和支撐。

  “‘祖國在何處,根就在何處’,這是父親對我的教導,也是他畢生的實踐和付出。”鄭高峰堅定地表示,要把這種“根文化”代代傳承下去,不斷發揚光大。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