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儋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產業興 村庄美 就業穩

記者 林書喜 通訊員 何萬常
2022年04月27日11:11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位於南豐鎮的嘉禾現代休閑農業觀光園。 通訊員 黎有科 攝

  在儋州市南豐鎮鬆門村的共享農庄,工作人員在打理果園。本報記者 陳元才 攝

  儋州火龍果扶貧基地補光變“燈海”。 本報記者 陳元才 攝

  游客在大成鎮南吉村採摘黃皮。 通訊員 黎有科 攝

  近日,記者走進儋州市新州鎮黃村村委會下黃村火龍果基地,隻見工人正在翠綠盎然的火龍果藤蔓間忙著修剪枝條、拔草。

  火龍果種植、採收期間需要大量勞動力。該基地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吸納周邊村庄10戶村民在基地裡務工。

  “我跟妻子現在都在基地務工,主要負責修剪枝條、鋤草、施肥、採收火龍果等工作,在家門口就業,還能就近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我很滿足。”下黃村村民吳小雄說,夫妻二人有穩定收入,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吳小雄的美好生活得益於近年來儋州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聚焦熱帶高效 帶動農民增收

  4月19日,海南日報記者在儋州市王五鎮優泮村的中美墨仙人掌種植基地看到,一株株綠油油的仙人掌長勢良好,橢圓形的葉片像一把把墨綠色的蒲扇,舉目眺望,綠意盎然,工人正在為仙人掌施肥、除草,現場一派繁忙。

  中美墨仙人掌種植基地是儋州市重點引進的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項目,通過規模化種植,助推全市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該基地食用仙人掌種植面積400余畝,在盛產期一年可產出食用仙人掌葉片約2000噸、一年產值約4000萬元﹔仙人掌果種植面積800余畝,在盛產期一年可產出仙人掌果約1200噸、一年產值約3600萬元﹔觀賞性仙人掌種植面積約80余畝,共計可帶動當地困難戶上百余戶。

  “基地讓我能夠穩定賺錢補貼家用,工作離家近,每天能有150元的收入,比外出打零工強多了。”東光村脫貧戶符有才對記者說,家裡原先靠種植辣椒作為主要經濟來源,自從基地成立后就來這裡打工,每個月有3000多元收入,年底還有年終獎發,通過務工,家庭條件逐步好了起來,生活越來越美。

  以大企業大項目帶動,推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實現村民增收致富。儋州市先后引進了金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海南聯明農業有限公司、海南綠翠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農業企業落戶,規模化種植火龍果、百香果、鳳梨、海頭地瓜等。因地制宜引入發展前景良好的產業項目,構建“公司+政府”資金融合模式,讓特色產業項目在當地“生根發芽、枝繁葉茂”,帶動和輻射區域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打造特色產業新亮點。

  在排浦鎮鎮遠村黑石村民小組一片平緩的坡地上,成片種植的鳳梨蔚為壯觀。2019年,儋州引進海南泰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盤活撂荒地,現種植鳳梨770畝。該基地負責人葉一衡告訴記者,憑借儋州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肥沃的土壤,盛產肉質爽脆、清甜多汁、果肉香甜、口感好的上等鳳梨,這770畝鳳梨種植基地年產量可達420萬斤,目前正在接受商家預訂,逐步上市銷售。

  產業規模化發展,給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增加了村民的工資性收入。鳳梨種植基地除了大量聘請村民做零工,還提供10多個長期固定崗位。來自儋州王五鎮徐浦村60歲的村民唐土蘭,因年齡較大,外出就業很難找工作。2020年初,她被該鳳梨種植基地聘為固定工,每月工資4000元。她說:“我家離鳳梨種植基地很近,公司包吃包住,我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優化資源配置 建設美麗鄉村

  路、光、電、氣、水“五網”基礎設施不完善,教育、醫療、災害應急避險等公共服務設施欠賬多,村庄建設無序,風貌管控缺失等,是儋州市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幸福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規劃。儋州市以村庄規劃編制和實施促進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在利用村庄特色資源上做足文章,重點整治人居環境,大力建設美麗鄉村。

  中和鎮的七裡村,儋州市委、市政府將其按照五星級美麗鄉村建設的標准進行規劃,重點打造鄉村旅游項目。2018年開始,中和鎮開始圍繞七裡村打造美麗鄉村,除了硬化道路、安裝路燈、外立面改造外,還新建了廣場、棧道、風雨橋、籃球場等配套設施。特別是依托本地特有的玉蕊花,重點發展特色旅游產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沿著已經建好的村道往裡走,隻見一條條干淨整潔的硬化路延伸到各家各戶,道路兩旁長著一排排既美觀又遮蔭的玉蕊花樹,樹干高大挺拔向天伸展。再往裡走,棧道旁綠樹成蔭,曲徑通幽,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賞花游玩打卡。

  “如今,玉蕊花已成為七裡村的一張美麗名片,很多外地游客都慕名到七裡村觀賞玉蕊花。”七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何耀助介紹,“玉蕊花開香七裡”已聞名遐邇。

  古樹參天,紅色足跡,房屋林立,黃皮飄香……每到六七月黃皮成熟時節,走進大成鎮調南村,遠遠地就能聞到黃皮的香味,有時還能看到村民表演儋州調聲。

  近年來,調南村因地制宜,以民俗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生態林木為本,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產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同時,打出“組合拳”,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鄉風村貌實現大變樣。如今的調南村,正朝著“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目標大踏步邁進。

  “人護樹,樹佑人。古樹就是我們村的一大資源。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樹下下棋、開小型會議、散步……現在樹下增加了石凳、座椅,村民茶余飯后都愛坐樹下休憩、嬉戲、調聲。”76歲的村民王克尤說。

  中和鎮七裡村、大成鎮調南村鄉村旅游建設項目正是儋州開展村庄規劃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儋州市積極響應中央、省村庄規劃編制工作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成立“儋州市規劃編制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從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庄規劃入手,科學做好村庄規劃編制工作,為鄉村發展作出符合發展規律和本地實際的科學安排,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多方精准發力 穩就業基本盤

  作為海南的人口大市,儋州著重打好穩就業、保就業“組合拳”。成立市勞動力配置調度中心,開設人才夜市,“點對點”輸送勞動力務工,多舉措激活就業市場。儋州市還精准摸排勞動力人數、就業意願、企業需求等情況,做好重點企業就業情況動態監測,搭好用工就業橋梁。

  今年2月17日,儋州市舉行2022年“點對點”輸送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歡送儀式,免費接送301名外出務工人員前往廣東省深圳、廣州和福建省晉江等地務工。

  “我是2006年到福建省晉江市寶馬蚊香廠務工的,經過15年的打拼,我從一個普通工人做到領班崗位,生活條件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來自東成鎮彩屋村外出務工人員代表何萬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他的帶領下,目前,彩屋村已有236人到福建省務工,通過外出務工增加了村民們的收入。

  作為勞務輸出大市,儋州“點對點”輸送農村勞動力跨區域務工,推動勞動力外出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鞏固脫貧成果。據悉,去年以來,市人社局、鄉村振興局、農業農村局以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為平台,主動聯系廣東福建等省外用工大戶,形成了內外協調、上下聯動的轉移就業服務網絡,有力地推動了儋州市轉移就業工作的開展。2021年全市轉移農村勞動力17.8萬人,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月1日上午,東成鎮政府大院內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匯集了從各村前來找工作的群眾,市人社局與該鎮聯合主辦的“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在這裡舉行。當天參會的企業有21家,招聘職位101個,共提供就業崗位數746個。據不完全統計,前來現場求職人員有330余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53人。

  “我的意向是找與市場營銷有關的崗位,希望在這裡能找到心儀的工作,增加收入。”前來現場應聘的符女士說,這樣的平台給群眾帶來了便利,在家門口就能找工作。

  和符女士一樣,通過招聘會在家門口找到合適工作的求職者還有很多。結合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專項活動,儋州市人社局會同市就業服務中心、市民政局、市委人才發展局、市總工會等職能部門,舉辦大學生、退役軍人、脫貧勞動力等各種就業招聘活動,加大無縫對接服務,大力解決重點企業招工難,同時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及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難題。

  同時,儋州還充分挖掘儋州婦女勤儉持家等優勢,大力打造“儋州月嫂”特色勞務品牌,通過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信息、送資金、創品牌、創平台等“五送二創”就業幫扶方式,全力保障脫貧人口務工就業。由市委市政府投入資金1919萬元,全力打造“儋州市海南西部家庭服務中心”,該中心融就業培訓、孵化功能於一體,每年可培訓家庭服務類技能人才3000多人次,轉移就業2000多人次,不斷助推儋州家政服務業向產業化、規模化和標准化發展。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