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精心呵護生態環境“高顏值” 綠色低碳轉型展亮色
人民網海口5月19日電 (宋彤桐)5月19日,“奮進自貿港 建功新時代”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生態文明和綠色低碳專場在海口舉行,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伍曉紅介紹,自2018年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來,著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積極成效體現在海南生態環境“高顏值”得到精心呵護。海南致力於讓空氣更清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農業、住建、公安、工信、商務等部門,近年來採取系列有力舉措,打擊檳榔黑果土法熏烤,扎實推進施工工地揚塵管控,推動優化機動車結構,集中開展油氣回收治理,實施煙花爆竹管控,逐步探索形成大氣污染精細化治理模式。2021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9.4%,細顆粒物(PM2.5)濃度從2017年的18微克/立方米降至歷史最低水平13微克/立方米並保持兩年,平均每年下降1個單位。
海南致力於讓水體更潔淨。聯合水務部門實施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全面推行“河長制”,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2021年全省城鎮內河湖水質達標率94.2%、優良率44.2%,整體水質達到治理以來最好水平。2021年全省監測的76條主要河流和41座主要湖庫的總體水質優良率為92.2%,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99.77%。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率連年保持100%。
海南致力於讓土壤更安全。持續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的重金屬污染整治,持續削減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實現污染地塊信息化管理和風險分級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由4440噸/年提升至10775噸/年。
海南致力於讓環境更宜居、生態更美麗。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行政村比例較2017年提升了約49個百分點。持續開展“綠盾”專項行動,強化生態保護監管,聯合林業、自然資源部門開展生態保護修復。2021年反映全省總體生態狀況的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指數(EI)為80.41,持續保持優級,較2017年的77.47進一步提升。海南島自然海岸線保有率保持在60%以上。
近年來,海南通過綠色低碳轉型不斷展現發展亮色。海南省委、省政府圍繞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謀劃實施標志性項目,引領綠色投資和消費,取得顯著成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成為首批5個國家公園之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比穩居全國“第一方陣”﹔“禁塑”實施全國首部法規、實施首年取得良好開局﹔裝配式建筑應用量連年翻番﹔“六水共治”今年初正式啟動。重點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非房地產業投資佔比五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2021年“3+1”主導產業(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佔比達七成。能源結構更加清潔低碳。2021年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70.9%,較2017年提升約15個百分點,較全國平均水平高23個百分點。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全省單位GDP能源消耗和用水量分別下降11%和25.45%,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27.9%,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
不僅如此,海南率先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集成創新,形成一批制度成果,9項改革舉措入選國家推廣清單。率先開展多個生態文明前沿領域的立法實踐,“多規合一”、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禁塑”、排污許可管理等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取消全省三分之二市縣的GDP考核,建立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在指標體系中賦予“生態環境保護”類最高權重。完成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構建“大環保”監管格局。深化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在全國率先完成排污許可証核發登記全覆蓋。出台黨政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清單,深入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近期又啟動對4個市縣的省級例行督察,推動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下一步,我們將守護好青山綠水、碧海藍天這一海南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不斷拓展、深化、豐富海南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成果,建設生態一流、綠色低碳的自由貿易港。”伍曉紅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