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自貿港法治的“四梁八柱”——寫在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施行一周年之際
6月17日起,三亞海鮮店監控視頻將至少保存30天,海鮮必須使用鏤空筐稱重。這是三亞市依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反消費欺詐規定》等出台的新規。
今年前四個月,海南又拿了個“全國第一”——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98.4億元,同比增長68.8%,增速居全國首位,再一次成為自貿港營商環境的生動注腳。
兩條看似“不相干”的新聞背后,卻都因一部法律發生了必然的聯系。
2021年6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以下簡稱海南自由貿易港法)並於當天施行,這使海南自貿港建設有了一部統領性的法律,為自貿港建設夯實了法治之基,讓各項改革於法有據。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海南已制定出台17件涉自由貿易港法規,搭起自貿港法治保障的“四梁八柱”。 如今,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相關配套法規正進一步完善,“凡事講‘法’”“依法行政”已成為海南自貿港辦事和行政的重要准則,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也在法治護航下行穩致遠。
立法引領 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狀告”省政府后,副省長出庭應訴。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海南一家企業的回應是:意外!
海南東方綠洲實業有限公司就土地權屬問題,對海南省政府2021年8月作出的行政復議決定不服,於2021年9月17日向海南省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向海南省政府送達了案件開庭傳票等訴訟文書。
根據相關法律,在行政訴訟中,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托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收到法院的相關文書后,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視,省長馮飛授權副省長王斌作為省政府負責人出庭應訴。12月10日,這起海南省首例副省長作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行政案件開庭審理。
“副省長出庭應訴,傳遞出政府依法行政的積極信號。”海南瑞來律師事務所律師林櫻子告訴記者,雖然自己是原告的代理律師,但真心為省政府領導出庭應訴點贊。
“這體現了海南行政負責人法律觀念的增強,和對公民以及企業等訴訟主體的尊重,有利於構建更加和諧的政商關系,有利於營造更加便捷的營商環境,有利於鞭策和提高海南自貿港行政部門的決策力和執行力。”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說。
2021年以來,海南已經編制完成了法治海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等“一規劃兩方案”(海南省委印發《法治海南建設規劃(2021—2025年)》《海南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印發《海南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搭建海南自貿港法治建設的“四梁八柱”。制訂了《海南省依法治省工作考核辦法》,提升法治考核在全省綜合績效考核中的分值佔比,全省干部隊伍法治意識、依法行政水平不斷增強。
2022年5月,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又印發了《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明確健全政府機構職能體系等七個方面27項工作任務,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不斷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法”,已經成為海南自貿港辦事和行政的重要准則。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施行以來,目前,海南已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貿易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海南自由貿易港公平競爭條例》《海南自由貿易港反消費欺詐規定》等17件涉自由貿易港法規,保証重大改革開放於法有據,以法治力量增強投資者信心。
正如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所說,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賦予海南在憲法框架下針對貿易、投資及相關管理活動的自由貿易港立法權,支持海南依照中央要求和法律規定行使改革自主權,為新時代海南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法治護航 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經濟外向度是衡量開放型經濟發展規模和發展水平的宏觀指標之一。這兩年,海南的數據“很亮眼”:2021年貨物貿易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經濟外向度五年提高8.2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五年累計超過90億美元,接近之前30年的總和。今年一季度,海南實際利用外資7.61億美元,同比增長36.9%。
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眾多投資者為何願意在海南投入“真金白銀”?在海南布局奢侈品消費市場的瑞士歷峰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朗博杰直言,是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極大增強了企業在瓊投資信心。
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核心任務和關鍵所在。“在工作當中,我接觸一些企業家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家,他們最關心的是政策的穩定性。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的出台將進一步增強企業特別是外商投資企業長期深耕海南的決心和信心。”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長馮飛說。
信心,體現在一騎絕塵的數據中。截至2022年4月底,海南累計備案外貿企業3.2萬家,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前的6.2倍,成為拉動海南外貿增長的主要動力。
2022年前4個月,海南實際使用外資10.4億美元,同比增長54.8%,海南企業累計新增境外投資備案項目54個,同比增長68.75%。
競相涌入的資本,一批批高質量項目的上馬,成為海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真實寫照。
固本筑基 讓制度集成創新更有底氣
6月6日,“芒種”這天,海南的“土地超市”正式上線。打開手機APP,首批上線的168宗、約7000畝政府已完成收儲的土地,及符合規劃和“淨地”要求的批而未供土地如貨架上的商品般排列,土地規劃、用途、基准地價、周邊配套等信息一覽無余。
同時上線的還有“閑儲置換”制度:因政府原因閑置的土地可與“土地超市”中的政府儲備土地競價置換,競得土地的單位簽訂“閑儲置換”用地協議,即可推動實現閑儲置換的項目“簽約即拿地、拿地即開工”。
這兩項制度集成創新的背景,是自貿港建設以來日益凸顯的“用地難”問題。一方面是“項目等土地”,政府對新增用地資源要素統籌不及時、不到位,“有項目無土地”現象頻發﹔另一方面是“土地晒太陽”,也就是政府批而未供土地和企業閑置土地盤活利用不夠,存量土地長期沉澱、盤活不足。
“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的實施,給解答這道‘用地難’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總工程師王保漢告訴記者: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提出,建立集約節約用地制度、評價標准以及存量建設用地盤活處置制度﹔2021年12月,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公布《海南自由貿易港閑置土地處置若干規定》,對“低效地”征收閑置費,完善了閑置土地內涵和土地閑置費制度,並授權省政府制定因公共利益收回閑置土地補償標准﹔2022年5月,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印發《海南省因公共利益收回閑置土地補償標准(試行)》,解決了長期以來有償收回閑置土地補償標准確定難的問題。“經過全省一年多的努力,截至目前,除司法查封暫無法處置的以外,已處置到位3萬多畝。”
“法無授權不可為。”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的實施,通過依法授權讓制度集成創新有了更加強有力的保障和生命力。
近年來,海南在改革實踐中形成了一批成熟經驗,迫切需要通過立法予以系統固化﹔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實踐証明有效的改革舉措,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依據,無法進一步復制推廣。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的施行,讓海南找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金鑰匙”。
作為自貿港建設的制度基石之一,海南自由貿易港法以及諸多配套的法規,猶如立木之本、活水之源,不僅給海南廣大干部的能力提升指明了方向,更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護航這艘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