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縣效古村:沉香飄香產業旺 鄉村振興有奔頭
人民網澄邁7月15日電 “海南沉香,一片萬錢,冠絕天下。” 這是沉香業內人士對於海南沉香的評價,寥寥數語道出了沉香的經濟價值。而在澄邁縣加樂鎮效古村村民、雅尚沉香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蔡親信看來,沉香可以說渾身都是寶:“沉香樹能夠產沉香,沉香葉可以做成茶,提煉出來的沉香精油,最高可以賣到500元/克,比黃金還貴……”
澄邁縣效古村。 孟凡盛攝
這些年,正是圍繞著沉香這棵“寶樹”,效古村構建成沉香育苗、種植、加工、展銷、基地示范等為一體的產業村和產業鏈條,這個地理優勢並不明顯的村子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年接待游客達數萬人次。
7月9日,“走進澄邁看小康”活動來到澄邁縣加樂鎮長嶺村委會效古村,探訪這個遠近知名的“沉香村”。在效古沉香展館,沉香精油、沉香茶、沉香酒等琳琅滿目的沉香產品讓人目不暇接,由沉香做成的扇子、手串等精致的工藝品讓參加“走進澄邁看小康”活動的媒體記者和網絡大咖們愛不釋手,而香氣扑鼻的沉香茶,更是令人神清氣爽。
沉香制品——扇子。 孟凡盛攝
效古村毗鄰南渡江,面朝南蛇嶺。這裡遠離城市,山青水綠,空氣清新。山上自然生長著土沉香樹,當地人不識沉香,隻喚作白木香樹,一般人家常砍來制作床板等家具。
“因為不好用來燒火,那時候一塊沉香床板100元就可以收走,甚至因為放在家裡佔地方而丟棄。”蔡親信是效古村沉香文化的培育者和挖掘者。村民都說,要是沒有他,當地人都不會知道海南沉香的價值。1993年,外出打工的蔡親信偶然發現,原來“一片萬錢”的沉香正是來自自己家鄉的這種白木香樹。
了解到了沉香的價值后,蔡親信利用打工的機會跟人學習,鑽研沉香的種植、加工等技術。1996年學成返鄉后,蔡親信決定發動村民一起發展沉香產業。他免費傳授村民種植技術,說服村民逐步擴大沉香種植面積。
2013年,他建立了沉香加工作坊,2014年又牽頭成立澄邁加樂雅尚沉香種植專業合作社,一直致力從事沉香種苗培育、管理、人工造香、加工制品、超高工藝煉油、銷售等功能,目前合作社年銷售額達800多萬元,村裡有30多人在他的加工廠、沉香館就業。在他的帶動下,效古村116戶村民共種植了1500多畝沉香,村裡的6戶貧困戶也在種植沉香后全部脫貧。
澄邁縣效古村沉香種植園。 孟凡盛攝
與此同時,蔡親信還傾盡全力收購沉香木,加工沉香產品。現如今,效古村最大的沉香園、沉香館都是蔡親信在打理。他還把“效古沉香”品牌的分店,開到了海口、三亞等地。效古村周邊從事沉香產業的村民,大多都曾是他的徒弟。因專注於發展沉香產業,他先后榮獲“澄邁縣突出貢獻優秀人才獎”、“海南省南海鄉土人才”等多項榮譽。
在蔡親信看來,效古村有今天的發展,是因為認准了發展沉香產業這條路。他認為,鄉村振興必須要有產業,我們已經有沉香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全產業鏈,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可以繼續發展鄉村旅游業,但是三產融合不能光靠一個人,要發動全村的人都參與進來,這樣才能做大,也能人人受益。
“我繼續留在山中/看守一片漢代的白木林/把一盞青燈歸還給無人踏訪的深夜/我還能留住山澗泉水一樣。當人們蜂擁而來/我要帶著沉香出一次遠門。”這是澄邁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王廣俊在2009年所寫的詩歌《沉香日子》,在這首詩裡,他對海南剛剛時興的沉香作了深情描述。他說,自己的老家就在加樂鎮,這些年可以說是親眼見証了澄邁沉香產業的發展壯大:“不僅是效古村的沉香產業發展得好,加樂鎮和整個澄邁縣的沉香產業已經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主要支柱。”
據加樂鎮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加樂鎮沉香種植面積已達一萬多畝,成立了6家沉香種植及專業加工合作社,建成沉香移植、套種、新植、造香等示范基地。未來將以龍頭企業+公司+農戶的模式,不斷擴大全鎮的沉香種植規模,逐步構建沉香育苗、種植、加工、展銷、科教、康養、旅游度假於一體的特色產業小鎮,以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沉香作為澄邁縣主要農林產品之一,得到澄邁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推廣。2015年5月,澄邁縣政府印發了《澄邁縣大力發展沉香文化旅游產業工作方案》,根據這一《方案》,澄邁將力爭沉香年產值達5億元並逐年增加,真正做到以產業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如今,曾榮獲“中國沉香之鄉”稱號的澄邁縣南部地區每家每戶基本都種上沉香,並逐漸形成規模。據統計,截至目前,澄邁縣共有沉香種植面積5萬畝,約佔全省沉香種面積的三分之一,沉香種植合作社12家,造香合作社6家,沉香加工基地42家,年產值達6500萬元,提供加工就業崗位362個。(李學山、孟凡盛、實習生吳啟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