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2年07月31日09: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31日   第 06 版)

產業升級闖新路

本報記者 曹文軒

5月26日,海南蘇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勝收到一份期盼已久的快遞,裡面裝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金屬股骨頸固定釘”醫療器械注冊証。“有了証件,這款產品就能正式上市銷售了,意味著海南自主研發生產的Ⅲ類醫療器械品種實現新突破。”曾勝興奮地說。

近年來,海口市將目光瞄准高產出、低能耗、低污染的高端醫療器械、醫美等細分領域,構建生物醫藥垂直生態產業體系。

“園區聚焦體外診斷、醫美、齒科、骨科和康復五大重點方向,逐步形成特色鮮明的醫療器械產業集群。”海口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柯法業介紹,目前園區共有醫藥企業66家、醫療器械類企業19家,擁有醫藥文號1590個。海口市醫藥工業總產值佔全省97%以上,高新區佔海口市95%。

7月12日,海口發布聚焦重點產業的“椰城優才計劃”,包括全周期人才激勵、建設科研創新平台等35條舉措,為產業轉型厚植人才“沃土”。截至目前,海口全市已有醫藥相關專業研究機構107個,其中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17個、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個、博士后工作站29個,科研能力不斷提升。

“下一步,海口將出台更加靈活精准的扶持政策,搭建更多合作交流平台,抓實抓細企業服務保障,形成創新鏈、產業鏈高效協同發展,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端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海口市市長丁暉說。

環境優化引活水

本報記者 孫海天

7月1日,三亞市開展“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第四次推進會。

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今年以來,在海南全省開展的“能力提升建設年”活動中,三亞市持續深化拓展“查破促”活動成果,著力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使出硬招實招優化營商環境。

良好的營商環境贏得了企業投資發展的信心。紫金國際2020年底落地三亞中央商務區。“紫金國際想要把這裡打造成為集團全球海外運營中心、金融中心,建成集團投資和海外高端人才服務平台。三亞政策好,政府真抓實干,目前集團已經注冊10多家公司,注冊資金達到150億元。”紫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丘偉東介紹。

“在崖州灣科技城,融資有‘城小二’、用地有‘城小二’、招聘人員有‘城小二’,甚至連辦食堂飯卡也有‘城小二’。”崖州灣國際農業科技孵化器運營團隊負責人張博說,“我們僅9個人的團隊,去年12月開始運營,到今年6月底,已經引進孵化近40家農業科技企業。‘城小二’一對一的貼心服務,讓我們很少為發展業務以外的事情操心。”

今年1至6月,三亞新增市場主體28591家,其中企業新增16715家。截至目前,崖州灣科技城已經聚集起38家國內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機構,在園區注冊或開展業務的央企(包含控股子公司)達21家、世界500強企業(包含控股子公司)達15家。

智慧醫療暖民心

本報記者 曹文軒

“以往隻要碰到復雜點的情況,別說治病,就是診斷也沒多少把握。”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半弓村村醫黃聖榮說。半弓村下轄13個自然村,常住人口2480人左右。村醫黃聖榮夫妻所在的村衛生室,是村裡唯一的公共醫療衛生機構。

自從保亭成立縣醫療集團后,夫妻倆的工作有了大變化:“現在診斷工作全交給了‘5G+智慧醫療一體機’,我們做健康管理就好咯。”

隻有A4紙大小的“5G+智慧醫療一體機”,是由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為全省統一配備的電子診斷儀器。它能夠快速完成包括體溫、血壓、血糖、血脂等13種健康檢測項目,檢測結果通過5G網上傳至縣人民醫院,由縣人民醫院的專家或省裡的專家實施遠程診斷。

為補齊農村醫療衛生短板,2020年11月海南啟動基於5G物聯網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工程,為全省2500家村衛生室配備了“5G+智慧醫療一體機”,還為全省19個市縣的縣級醫院、300余家鄉鎮衛生院和農場醫院配備了支撐5G網絡的掌上超聲、眼底照相機、十二導聯心電機等醫療設備。借助這些設備,海南基層農村群眾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到與城市同等的優質醫療診斷服務。

近年來,保亭縣醫療能力顯著提升:2021年保亭縣外住院人次比2018年下降62%,手術台次增長71.5%,鄉鎮衛生院住院人次、門診診療人次顯著提升。目前,海南已在全國率先實現5G遠程診療體系覆蓋所有村(居)醫療衛生機構。

綠色發展后勁足

人民網記者 王 碩

“在這裡既能森林療養,還能讓孩子們做雨林動植物研學,這一趟,值了!”炎炎夏日,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林木遮天,風拂山澗,讓來自海口的董靈姍一家流連忘返。

“我們看中的就是這裡的鄉野氣息和生物多樣性。”民宿負責人張春麗介紹,依托熱帶雨林的獨特生態打造的“自然學堂”,讓養在“深閨”的黎母山被更多游客熟知。

瓊中位於海南島的地理中心,森林覆蓋率86.17%。過去,當地因地理環境復雜、基礎設施薄弱,發展條件極度受限,曾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瓊中堅持生態立縣,以中部生態保育區建設為依托,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

“生態資源,是瓊中最厚實的‘家底’,瓊中將充分發揮海南中部生態保育區的后發優勢,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守護好生態資源,大力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瓊中縣委書記徐斌說。

在2021年海南各市縣黨委和政府鞏固脫貧成果評估中,瓊中在5個脫貧縣中名列第一。2021年,灣嶺農產品加工物流園新增入園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4%,正在申報中國海南自貿港(灣嶺)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2022年,瓊中成為海南首個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備案的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通過省級專家評審。

非遺傳承文化興

人民網記者 王 碩

“要把這個草捋得順順的,鋪得厚厚的,才不會漏雨嘞。”在東方市白查村舊村,65歲的船型屋營造技藝師符春英正給村裡屋頂鋪芭草,旁邊的黎族阿哥們看得仔細。

船型屋是黎族傳統聚落最典型的建筑形式,因形似倒扣的船身而得名。白查村是目前海南保存最好、規模最大、年限最久的黎族傳統村落。2008年,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這些房屋都是經過修繕的,茅草屋若長期無人居住或打理,兩三年便會腐爛。”東方市文化館館長陳榮川告訴記者,搶救性修復工作靠的是技藝精湛的傳承人。

“這門手藝就是手把手教,邊學邊做。”符春英介紹,近年來,東方市政府不斷投入專項經費,定期修繕老舊的船型屋,他們一邊修屋,一邊收徒。“現在我們有10名船型屋營造技藝傳承人,每年開展10期船型屋營造技藝培訓班。”

“市政府每年會對達標的非遺傳承人進行及時認定,確保傳承人數逐年上升。”東方市副市長王綏臻說,像符春英一樣的非遺文化傳承人全市共有151人。

文物“活”下去,非遺“火”起來。說到這座舊村的變化,陳榮川滿是驕傲,“現在白查村每天有兩三百人參觀,節假日最高能達到1000人左右。”每年在白查村船型屋旁舉行的江邊鄉山欄節已成為東方最具民族特色的節慶活動。

7月1日,《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規定》正式施行,明確縣級以上旅游和文化主管部門要對項目保護單位通過補助等方式予以支持,對代表性傳承人提供相關支持,為推動海南特色非遺保護傳承高質量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責編:劉楊、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