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海南陵水傳承保護疍家文化 漁家風情代代傳

人民日報記者 孫海天
2022年08月04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漁家風情代代傳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04日   第 13 版)

  百年來,他們依水而居,舟楫為家,靠岸成村﹔他們建漁排、搭木屋,漂浮海上,靠漁為生。

  他們是疍家人。

  疍家人屬於漢族,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海上,形成了區別於陸地的獨特習俗,逐漸產生了水上婚嫁、疍家調等獨具特色的疍家文化。

  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就有幾個疍家人生活的海上村落——新村鎮的海鷹、海鷗、海燕3個村和英州鎮的赤嶺村。目前,新村鎮有漁排456戶、船舶1475艘,有5000余人常年生活、生產在海上。

  在新村港,一排排船屋漂浮在海岸邊,船屋外是由“田”字形養殖網箱組成的疍家漁排,每家每戶的船屋、漁排相互挨著,由點成線,由線成片,形成了廣闊的海上村落。

  船屋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客廳、臥室、廚房、廁所等一應俱全。村民們白天在海面工作,晚上回屋裡休息。為了出行方便,疍家人還創造了一種出行工具——“海上出租船”,穿行於各漁排與碼頭間,供村民買賣、孩子上學、游客參觀等使用。

  疍家人靠漁為生。在新村港,漁民們凌晨時分就出海打魚,清晨帶著新鮮海貨趕回碼頭販賣。留在家中的成員則負責整理漁獲、洗刷漁排、編織漁網等工作,一家人相互配合,創造美好生活。

  常年漂泊海上,疍家人創作出獨特的疍家曲調“咸水歌”。“咸水歌”是一種漁歌,也是海南民俗文化中的代表民歌之一,承載著“一曲傳情,景寄於情”的疍家海上民俗文化記憶。

  為保護和傳承疍家文化,挖掘疍家文化底蘊,進而推動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轉變,近年來,陵水大力治理海域生態環境,堅持“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推出“文化+旅游”模式,努力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提升。

  從水質污染嚴重、漁排雜亂到海水清澈、漁排有序干淨,如今,新村港的環境已經大變樣,前來參觀的游客也越來越多。在新村碼頭,海南疍家博物館項目正在建設,進度已完成一半,海上疍家民宿也在加快發展。據了解,海南疍家博物館建成后,將與新村鎮域、疍家聚落、南灣猴島、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漁港碼頭等形成旅游產業體系,促進地方產業集群多元化集聚,提升區域經濟實力。

  不久前,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陵水調研時提出,陵水要肩負起傳承保護發展疍家文化的重任,聚焦疍家民俗特色,形成旅游新業態。接下來,陵水將進一步打造疍家風情小鎮、海洋旅游小鎮等文旅項目,將疍家文化承載的豐富意蘊傳承好、保護好、發展好。

(責編:劉楊、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