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在一線丨體驗在三亞封控小區當志願者

人民日報客戶端海南頻道 曹文軒 孫海天 人民網 毛雷 符武平 牛良玉
2022年08月23日14:07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行走在疫情期間的三亞主城區,幾乎隨處可見“高風險區,請勿靠近”的指示牌,平日裡熙熙攘攘的社區“靜”了下來。高風險區內的人們要“足不出戶”,生活物品要“送貨上門”,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缺人”。靠誰來做好社區“千頭萬緒”的事兒?記者來到三亞社區,成為一名社區志願者,幫助居民解決“急難愁盼”,探訪三亞疫情的末端防控情況。

“請准備好健康碼,戴好口罩”

我今天的工作地點在天涯區場站社區,這是一個擁有18個小區、2800戶共計5200多人的中等小區。早上7點,在向場站社區黨總支書記林鴻友“報到”后,我開始了第一個任務——協助做好空管小區的核酸檢測工作。

醫護人員核對核酸採樣信息。人民網 符武平攝

醫護人員核對核酸採樣信息。人民網 符武平攝

領物資、做防護。雖然我此前因探訪黃碼醫院有過穿“大白”的經驗,但還是在我的兩位“師傅”的嚴格監督下,做好各項防護。“面對面採樣,安全馬虎不得。”她們說。

兩位“師傅”分別是來自東方婦幼的趙小英和天涯區團委的廖雯,她們負責採樣和信息錄入,而我的任務,則是先去敲門讓隔離群眾提前准備好健康碼——這樣會減少等待時間、提高採樣效率。

“您好,准備做核酸了。”看著前一家快做完了,我開始履行自己的職責。

看著我略顯生疏的“喊門”,路過的空管小區志願者段紅征看不過去了。“我來給你打個樣兒。”

“您好,請准備好健康碼,戴好口罩,保持距離,准備做核酸了。”敲完門的段紅征回過頭來對我說:“你得把具體的要求說出來。”

原來,看似簡單的“敲門”也有學問。

這天的核酸採樣還有一點讓我感到“意外”——可以坐電梯。

“我們小區的電梯,隻在核酸檢測的時間,對採樣人員開放。”三亞空管站管制運行部黨總支書記李小敏告訴我,最開始採樣人員都是爬樓梯的,一趟下來,都快累虛脫了。看著這種情景,他們經過評估和請示,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前提下,針對核酸採樣人員開放電梯。

“有電梯當然會好點,其他組去沒有電梯的樓可就辛苦了。”趙小英跟我說,她們200人的隊伍從8月2日起就來到三亞支援,這些天一直負責核酸檢測工作,這個有電梯的小區,算是相對輕鬆的。

話雖如此,但在9點半左右做完採樣脫下防護服后,我還是看見了她們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和面頰。

入戶核酸採樣結束,醫護人員的衣服已濕透。人民網 符武平攝

入戶核酸採樣結束,醫護人員的衣服已濕透。人民網 符武平攝

“阿姨,這是您家的菜”

從空管小區返回的電動車上,脫掉“大白”的我貪婪地“享受”著習習涼風,不到十分鐘時間,剛才被汗水浸透的短袖已干了大半。

回到社區“指揮部”——一處社區出入口的倉庫,再次向林鴻友“報到”。

“你來得正好,市裡剛來了一批‘愛心菜’,你幫著分揀、打包一下,再給居民送過去。”林鴻友說話間,把我帶到兩位大姐面前。她們是我的第二個“師傅”,社區志願者馮希艷和覃峰。

這份工作不用穿“大白”,但我還是在“師傅”的指導下,戴上了醫用帽,穿起了藍色的醫用隔離服。

“你力氣大,幫我把那袋菜搬過來。”在“師傅”馮希艷的指導下,我開始搬運、分揀“愛心菜”。“外面這層不好的菜葉要去掉,一大一小裝進袋子,不然袋子太小了不好扎口。”

搬菜、揀菜葉、裝袋……我開始慢慢進入節奏。一開始還好,但時間一長,一直彎著的腰就有點受不了,需要不時站起來直直腰。“一看你平常就不怎麼干活,我們當了半個多月志願者了也沒咋地。”生性幽默的覃峰在一旁打趣道。

分裝打包好這批菜,已經是半個多小時后的事兒,該送菜了。這時,我又多了一個“師傅”——場站社區第五網格長蘇碧群。

抱起裝有兩袋蔬菜和一瓶酒精的箱子,我跟著蘇碧群出發了。

“咱們送菜的這家,住著一對父女,父親90多歲,女兒70多歲了,家裡就他倆,平常我們就很關注他們,疫情開始后,物資啥的,都優先給他們。”送菜路上,蘇碧群給我介紹小區的相關情況。“社區開始封閉管理,大事小事光靠社區干部和網格員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候志願者就幫大忙了。”

說話間,菜送到了。因為老人家耳朵不太好,我們連打電話帶敲門,好半天門才開。等待開門的間隙我才發現,剛被風吹干的衣服,又濕了。

“阿姨,爺爺,這是你們家的菜,還有你要的酒精。”蘇碧群說。

“哎呀,謝謝你們啊,你看,我們家就剩這麼一小瓶酒精了,這些天麻煩你們了。”在大娘的道謝聲中,我們開始了下一趟送菜之旅。

“魏先生,您要的藥給您送來了”

送完菜,已經臨近中午,我也可以有一段難得的休息時間。

剛休息沒多久,社區黨總支書記林鴻友就過來安排新的任務——送藥。

記者在社區送藥。人民網 符武平攝

記者在社區送藥。人民網 符武平攝

“社區封控管理,群眾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我們就是要盡全力解決這些‘急難愁盼’。”林鴻友告訴我,轄區內的實驗小學工地內,有一名魏先生需要購買藥物,他已經和社區定點的藥店下單了,我需要做的,就是去藥店取藥,然后送到魏先生手裡。

“你可以騎著我的電動車去,這樣快一些。”林鴻友說。

騎著被海南人戲稱為“雷公馬”的電動車,我根據手機導航前往藥店。到了藥店門口才發現,還有幾名像我一樣的志願者在排隊等待取藥。

“您好,我來取實驗小學工地魏先生的藥。”隔著藥店的玻璃門,我對老板說。在拿到裝著藥品、寫著魏先生電話號碼的袋子后,我出發前往實驗小學工地。

一路上,我一共停車掃了三次地點碼——高風險區實行封控管理,進出都要掃碼,確保紅黃碼人員足不出戶。

“魏先生,您要的藥給您送來了,放在門口保安亭那裡。”抵達實驗小學工地,我撥打了魏先生的電話,在得到對方的回應后,我並沒有立即返回,而是等待對方前來取藥。

兩分鐘后,魏先生拿到了自己的藥品。在跟他確認無誤后,我方才騎上“雷公馬”離開。

返回“指揮部”的路上,我仍在回味魏先生拿到藥品時臉上的笑容——這也許就是志願者的成就感吧。

協助醫護人員做核酸后,記者對全身進行消殺。人民網 符武平攝

協助醫護人員做核酸后,對記者全身進行消殺。人民網 符武平攝

在場站社區,馮希艷這樣的志願者有139人。在三亞,一共有一萬多名志願者,在各個社區中,為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不斷奔波。

協助上門核酸檢測151人、運送“愛心菜”47戶、幫群眾“跑腿”5次……就在我總結這天的“成績單”時,手機直播傳來好消息:“海南省疫情已出現明顯拐點,每日新增感染者數量連續4天下降,主要傳播鏈基本阻斷,全省疫情防控總體可控、穩中向好。”

“已經看到希望了,大家再堅持一下,勝利屬於我們。”林鴻友說。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