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秀英區打造“無証件(証明)辦事之區”
政務服務免証辦 一部手機全搞定

11月1日下午,因《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証》快到期,在海口時代廣場經營理發店的符菊蘭趕到海口市秀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辦理許可証延續業務。在窗口前,出示了海易辦APP上的實名電子身份証,完成人臉識別,填好承諾書,不到10分鐘,符菊蘭就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了一張嶄新的許可証。
“4年前,我辦過相同的業務,需要提交營業執照、身份証、衛生檢測報告、店鋪平面圖原件及復印件等許多材料。光是把這些材料收集、打印齊全就費了不少功夫。但這次來,隻帶一部手機就全部搞定了。”符菊蘭介紹,工作人員可以根據電子身份証,在后台關聯到法人名下企業的所有相關証件和材料,不需要本人到窗口再進行提交,“大大減輕了我們企業的負擔,真是省時又便捷!”
從提供紙質証件,到一部手機就搞定——這背后的變化得益於秀英區不斷深化電子証照應用,加快推動辦事“無証件(証明)”改革。
據介紹,今年11月起,針對証件種類繁多、實體証件攜帶不便、重復証明較多等普遍性問題,秀英區利用大數據等技術研發運行跨域聯通平台,正式啟動全區域、全領域、全事項的無証件(証明)辦事改革,全面打造“無証件(証明)辦事之區”。
“‘無証件(証明)’不是指‘零証明’,而是通過多種方式實現証明事項的‘無証明’辦理。”秀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一級科員劉紹武介紹,該局通過全面梳理群眾和企業辦事的証明事項,對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証明事項明確免提交方式,通過梳理取消一批、告知承諾一批、數據共享一批、部門核驗一批,實現轄區內單位在秀英區范圍內的証明事項全部免於提交,簡化事項辦理流程。
在數據共享層面,秀英區依托政務服務一體化平台,推進業務系統與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台電子証照庫連通共享。實現了在辦理各類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業務中,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原則上一律免於提交,凡是能夠提供電子証照的,原則上一律免於提交實體証照,無須再核驗紙質証照原件和收取紙質復印件。
劉紹武表示,此次改革將逐步實現秀英區內44類電子証照在區本級內443項涉及商事登記、社會事務、工程項目等領域申報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的“無証辦理”,預計全年能減少各類証明材料4萬余個,可深入推進“減証便民”向“無証利民”轉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