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東寨港(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即將開工,計劃投資2億元,修復紅樹林2815畝
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 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記者11月7日從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獲悉,為了穩定紅樹林的生態系統功能,海口江東新區計劃啟動海南東寨港(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建設。這將是該園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又一舉措。
據介紹,海南東寨港(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為新建工程,位於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塔市、道學、三江灣片區。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紅樹林(幼年林)撫育、退養還灘、紅樹林種植、鳥類生境改善、水生動物生境改善、椰林生境改善、濕地保護基礎設施和科研監測等,項目總投資約2億元。該項目計劃修復紅樹林2815畝,新造紅樹林約1600畝,清退魚塘面積2680畝。
東寨港紅樹林生態系統典型,生物多樣性豐富,是西伯利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停歇地。同時,也是黃嘴白鷺、黑臉琵鷺等珍稀瀕危候鳥的重要越冬棲息地,生態地位十分重要。近年來,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持續開展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目前,這裡擁有紅樹植物20科36種,佔全國的97%,是我國目前紅樹林中連片面積最大、樹種最多、林分質量最好、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
“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是江東新區生態功能區的核心部分,實施東寨港(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既能進一步修復保護紅樹林,也能加快推進江東新區生態功能區的建設。”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推進項目建設。
據了解,項目實施后,將擴大紅樹林面積,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遏制紅樹林生態功能退化,保護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完整性與生物多樣性安全,並為國際候鳥遷徙提供良好的停歇、越冬棲息地和食物補給,提高中國保護濕地及其物種多樣性的國際聲譽。同時,進一步發揮紅樹林提高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防災減災、淨化環境等功能,有效保障區域生態安全。再者,進一步展示紅樹林的美學文化價值,為與社區合作開展以紅樹林為依托的生態旅游項目搭建良好的平台,推進江東新區新農村建設步伐,構建海南紅樹林生態旅游精品工程形象,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初步設計及概算批復,計劃於今年年底開工建設,2025年年底竣工。下一步,江東新區管理局將抓緊完成項目前期工作,推動項目按計劃節點開工建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