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白沙生態搬遷兌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和區域生態修復雙贏”民生承諾

新高峰村“搬出”新高峰

記者曾毓慧
2022年11月25日07:59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高峰村“搬出”新高峰

  十一月二十二日,在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新高峰村菌菜輪作基地,村民清洗虎奶菇。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

  近期,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新高峰村菌菜輪作基地又迎豐收——虎奶菇,這一適合食補藥膳、對生長環境尤為“挑剔”的菌菇,在新高峰村這個與“生態”息息相關的生態搬遷村裡,迎來了首輪豐產期。

  “這兩天還有來自省外的1萬多斤訂單催著發貨呢,大家加把勁,今天加班的工錢、餐補都記上了!”11月24日,在該基地菌菇加工車間,村民符妹英、符海珠等人正忙著採摘、沖洗、分揀菌菇,作為基地主管,年近六旬的村民符國華在仔細核對當天採摘、入庫、發貨數量的同時,不忘給大家鼓勁。

  忙碌的不僅是村民,還有從千裡之外前來“取經”的石登邦等5名貴州農業職業學院學生,他們不時在本子上記錄著不同大棚及不同批次的虎奶菇產量、用肥量等信息。

  “對比此前去過的其他菌菇種植基地,這裡的虎奶菇品質更好,我認為這裡好的生態環境非常重要。”石登邦和同學“駐點”該村參加課程實踐活動已兩個多月了,不由夸贊起新高峰村的生態“家底”。

  為了更好地給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讓地”,2020年底,作為我省首個實施整村生態搬遷的村庄,位於鸚哥嶺腹地的白沙南開鄉原高峰村整村搬至毗鄰縣城的牙叉鎮新高峰村,包括符國華在內的118戶村民舍棄了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廣袤山林,搬出了大山住進了新居,也過上了新生活。

  “搬新家、住新房,這是大好事,但可不能養懶漢坐吃閑飯。”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古海明介紹,早在新居建成時,白沙有關部門就按照人均10畝的標准,為搬遷村民就近補償了共計5000多畝可開割橡膠林,還引進優質農企與村集體合作,動員村民投工投勞共同發展菌菜輪作產業。

  以上一輪收成為例,新高峰村選種的是營養價值較高、市場行情持續看漲的紅托竹蓀,自今年2月開始收成到6月售罄,共銷售了22萬斤,這160多畝基地的年產值已超1000萬元。“菌菜輪作,既能讓土壤實現生態修復,也能實現一地多收。”該基地合作農企技術員李學軍說,今年下半年開始輪作虎奶菇,還騰出數十畝大棚用於種植珍珠菜及菜心等蔬菜。

  “每天干足8個小時,工錢至少120元,還有餐補。”符國華介紹,上一輪收成季基地總用工量達7500多人次,共支付了110余萬元工錢﹔其中,本村及毗鄰村居的村民超過半數。今年,新高峰村的菌菜輪作產業已陸續落地牙叉鎮南仲村及青鬆鄉數個村庄,合作基地已增至大約800畝,並於近期陸續迎來好收成,預計村民將從中“賺”得大約350萬元的工錢。

  古海明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新高峰村正在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百企聯百村”行動為契機,深化“村企聯建”,推動村企融合,積極申請創建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努力構建“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鄉村振興共建共贏格局,這也意味著,搬出大山的村民們也將從中收獲更多的生態紅利。

(責編:陳海燕、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