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視頻:海南黎苗特色歌舞驚艷亮相第21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

2022年12月04日20:25 |
小字號

富有節奏感的盤皇舞、極具神秘感的悠揚民歌、技藝精湛的傳統紡織技藝……12月4日,海南非遺文化展演亮相第21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向全球潮商展示海南傳統的民族服飾和原生態的黎苗歌舞,使其了解海南濃厚的黎苗文化。

在第21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現場的海南非遺文化展區,展演人員對唱起民歌,跳起盤皇舞,表演鼻簫,吸引不少觀眾駐足觀看。“這是一種渾然天成的原生態的美!”“很神秘,也很有特色!”“服飾非常漂亮!”觀眾紛紛表示贊嘆。

五指山市黎族藤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吉精正在編制藤編工藝品。 符武平攝

黎族藤編技藝

早在新石器時代,黎族先民已普遍懂得用藤竹編織生活所用的各種器具,且黎族滕竹編織技藝精湛,分為砍藤、劈藤條和煮藤條、晾晒、編織等工序,編織出的藤器十分精美。唐代成為朝廷貢品。滕竹編織器具,為黎族群眾廣泛使用,一代代傳承至今,演繹了我國民間手工技藝的發展歷史,凝聚著黎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南苗族刺繡、蠟染傳統手工技藝。 符武平攝

海南苗族刺繡、蠟染傳統手工技藝

海南苗族的刺繡、蠟染傳統手工技藝是由古代湘桂和西南的苗瑤民族在明代落籍海南島時被帶到島上來的,流傳發展至今已有千百年的歷史,經過不斷發展,在海南已自成體系。刺繡是針線刺繡的一種,而蠟染則是將蜂蠟加溫后在布料.上點涂的工藝,兩者獨立又相互聯結,造就了本民族較高的審美風格和藝術價值。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香蘭正在展示棉紡技藝。符武平攝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香蘭正在展示棉紡技藝。 符武平攝 

黎族的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黎族的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是海南省黎族婦女創造的紡織技藝,約3000年歷史,曾作為“歲貢”珍品。在長期的實踐中,黎族婦女不斷完善技藝形態,提高技藝水平,形成了紡、染、織、繡四大技藝類型,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技術體系。該技藝於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入選聯合教科文組織人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黎族服飾代表性傳承人王秀麗正在展示黎錦技藝中刺繡的技藝。 符武平攝

黎族竹木器樂

黎族竹木器樂,歷史悠久,清代康乾年間最為盛行,廣泛流傳於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南麓的黎族聚居區,種類主要有俐咧、口弓、鼻簫、拜、筒勺、叮咚、灼吧、獨木鼓等。黎族竹木器樂是黎族人最為喜愛的樂器,是黎族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器樂,也是黎族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中國民間音樂中的一朵奇葩。

黎族民歌表演現場。 符武平攝

黎族民歌

黎族的民歌是一朵絢麗的藝術之花, 它是黎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干百年來吟唱,至今它已形成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歌曲,有較強的群眾基礎。黎族民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歌調較多,優美動聽,它包括黎族的人文歷史、風光景色、勞動生產、時政世態等內容,膾炙人口的《久久不見久久見》等歌曲均為黎族民歌。黎族民歌已成為記錄時代,反映生活,歌頌美好理念的樂曲,是宣傳海南文化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

海南苗族民歌表演。符武平攝

海南苗族民歌

苗族民歌是海南省苗族民間獨特的傳統民歌,主要流傳於海南中部的五指山苗族聚居地區,在海南存續約300多年,主要採用苗族方言來演唱,歌詞多為七言一句,四句一段。苗族民歌題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多彩,它反映苗族人民生活歷程、審美情趣,體現了苗族人民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苗族民歌不斷發展,並不斷賦予新時代健康的內容,逐漸成為一朵純朴自然的民族藝術之花,是海南苗族獨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第21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籌委會供稿)

現場展示黎族傳統釀酒技藝。 符武平攝

(責編:劉瀚濤、王慶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