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海上環衛建設不斷強化 織密織牢海洋生態“屏障”
人民網海口12月19日電 (牛良玉) 12月14日,陽光明媚,在桂林洋林海一路振家灣段,數位環衛工人沿著沙灘,邊走邊清理垃圾,他們或用夾子夾,或用耙子耙,將沙灘上的垃圾撿拾清理......為做好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治理岸灘和近海海洋垃圾,推動海上環衛工作走上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管理軌道,根據《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要求,海口試點建設海上環衛制度,並於2020年6月30日,印發了《海口市海上環衛工作制度》,相關工作正因地制宜,迅速開展。
“桂林洋海岸線總長度6.52千米,我們採用定人、定崗、定區域、定時段的工作方法,高標准做好海灘衛生保潔。”桂林洋公用事業發展有限公司園林環衛部副部長林文彬介紹說,桂林洋海岸線綿長平緩,形成向陸地一側內凹的天然弧度,漲潮所受岸線阻力較小,導致每次潮漲潮落之后均有大量水浮蓮、漁業垃圾等漂浮上岸,清理難度大。針對特點,公司組建了一支39人的海上環衛隊伍,規定保潔員作業時間、作業流程、作業標准等,實現海岸線保潔全覆蓋,無衛生死角、無清理盲區。不僅如此,公司每周定期組織1-2次集體勞動,集中公司人員及大型機械設備對海岸線垃圾進行全面清理,避免存量垃圾堆積,減輕日常保潔工作難度,確保海上環衛常態化保潔有序、健康開展。
除了加大人手投入,專業化作業設備的投用也讓海上環衛工作“得心應手”。在福創溪入海口附近海域上,打撈船操作手穿救生衣,戴著帽子和口罩,穩穩地站在船頭,發現海面上飄來一些枯樹枝,他迅速伸出手中的網兜,兜住樹枝后轉身往垃圾筐中一扣,動作干脆利索,這裡建立了海口第一座海上環衛碼頭,海上環衛作業更加規范化、標准化﹔在美蘭區靈山鎮陶沙村沙灘上,多功能沙灘作業車不僅能將埋在沙裡的香煙頭、玻璃碎片、貝殼、塑料瓶和海裡的漂流廢棄物都清理干淨,讓沙灘既干淨又安全,還在清理沙灘的同時也將沙灘平整得更加美觀。值得一提的是,多功能沙灘作業車每小時可以清理20000平方米沙灘,相當於60個人工的工作量,能快速高效完成沙灘保潔......
2020年3月1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海南省建立海上環衛制度工作方案(試行)的通知》(瓊府辦函【2020】56號)明確海口市為海南省建設海上環衛制度的試點城市﹔2020年6月30日,海口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海口市海上環衛工作制度》,用以指導各區政府、各部門具體開展海上環衛相關工作。經過大力建設,如今,海口海上環衛力量雄厚,沙灘保潔車、海上打撈船、無人機、沙灘轉運車等設備多樣,人機結合模式科學詳盡,有效治理了岸灘和近海海洋垃圾,並且依托海上環衛發展壯大水上環衛隊伍,全面守護椰城江河湖海的水域衛生。
據介紹,海口市海上環衛實行屬地化管理,明確作業范圍為沿海岸低潮線向海一側200米海面、沙灘和近岸灘涂進行巡回保潔工作,具體實施由秀英區、龍華區、美蘭區與桂林洋經濟開發區負責落實。明確了各區政府與相關部門的職責與任務,密切配合,扎實推進海上環衛試點各項工作,打造整潔海灘和潔淨水面,全面提升省會城市形象。目前,全市公共保潔岸線全長為81.63公裡,保潔面積約1698.35萬平方米(其中:灘涂面積約394.68萬平方米、海面面積約1303.67萬平方米)。
“水是生命的源泉,我們要樹立生態保護的理念。” 海口市園林和環衛局工作人員陳紅光表示,現在海口海上環衛的硬件設施已經逐步完善,下一步需要細化各項工作,推進一線環衛工人的崗前培訓、操作規程等,提升軟實力,助力海口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入“快車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