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大交通體系 從源頭破解交通擁堵
——構建海口“七橫十二縱”快速立體交通路網規劃對策研究及建議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深入,因企業投資和人才引進,海口的流動人口快速增長。據統計,海口市戶籍人口220萬,流動人口98萬,已跨入大城市行列。截至2022年11月底,海口市汽車保有量為931469輛,外地車輛約為10萬輛,電動自行車為152萬輛。據高德地圖監控圖像分析:海口市最高交通擁堵紅色指標為4:33,交通路網亟待優化。
交通擁堵定義:城市交叉路口一個紅綠燈周期能通過的為暢通﹔兩個紅綠燈周期能通過的為輕微擁堵﹔三個紅綠燈周期能通過的為中度擁堵﹔三個紅綠燈周期以上通過的為嚴重擁堵。一個城市多個路口三個紅綠燈周期以上才能通過和主干道路平均時速低於30-40公裡以下的,則該城市交通為嚴重擁堵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是國內外城市共同面臨的難題和重點研究的課題。
造成海口交通擁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長期以來交通欠賬太多的歷史原因,也有缺乏超前科學規劃管理的現實原因。根據海口市交通擁堵現狀的實際情況,主要原因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一是主干快速路網規劃建設嚴重滯后﹔二是停車泊位與汽車增長供需矛盾凸顯﹔三是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比例失調﹔四是交通執法科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市民交通法規意識教育缺失﹔六是交通優先政策缺乏法律保障。
交通擁堵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關系到人民群眾便利出行的民生工程,影響海南自貿港營商環境優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為此,筆者結合海口市交通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內外先進暢通城市“治理”的經驗,提出構建海口“七橫十二縱”快速立體交通路網規劃對策研究及建議,從源頭破解海口市交通擁堵難題。
1
海口快速主干道路網規劃建設現狀及原因分析
城市道路主要分為:環城高速、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六類道路。據統計,海口市目前有繞城高速1條(借道G98高速公路)、快速路1條、主干道69條、次干道145條、支路360條。按照城市主干道路網規劃300-500米間距網格化路網標准要求,海口市區主干道路網規劃建設有待加強。主要體現在:一是海秀快速路是孤立單一的快速路,沒有形成循環快速路網﹔二是主干道之間沒有達到300-500米間距標准,未形成網格化的路網﹔三是主干道路沒有達到路寬40米以上,雙向必須達到6車道以上,平均時速40km/h-60km/h的標准﹔四是主干道交叉路口基本是平交燈控瓶頸制約的通行模式。據調研分析,海口市共有668個交叉路口,其中紅綠燈路口485個,待建無燈控路口183個。目前海口市區交叉路口基本上都是依靠紅綠燈和無燈控的平交通行模式,紅綠燈路口如同水系閘門,主干道路網如同水系,紅綠燈閘門越多,水系流通速度越慢,則交通越擁堵。按照城市交叉路口科學計算方式:一個交叉路口,四個方向的車流量≧1200輛/小時,該路口必須要規劃建設立交互通或分離跨線橋。據調研分析,海口龍昆南路與南海大道交叉路口,四個方向車流量已嚴重超過12000輛/小時,最高峰時需要4-5個紅綠燈周期車輛才能通過。
綜合分析:海口市路網規劃建設與平交通行模式等四個方面的原因,是造成海口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構建海口“七橫十二縱”快速立體交通路網規劃對策研究及建議,是解決海口市交通擁堵中、長遠標本兼治的重要對策措施。
2
構建海口“七橫十二縱”快速立體交通路網規劃的對策建議
海口市區面積140.59平方公裡,東西長、南北短、呈月亮灣帶狀地形,根據這個特點,依據海口市老城區人口密集、新城區人口稀少的分布情況,結合海口市區路網規劃滯后和紅綠燈過多的現狀實際,特提出構建海口“七橫十二縱”快速立體交通路網規劃對策研究及建議,具體如下:
(一)構建“七橫”快速主干道路網規劃建議(東西向)
一橫:海甸五路主干道。東由江東大道接海文大橋,西從五西路修建跨海隧道,分別連接秀英港與秀英大道互通和延伸與長天大道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34.1公裡,可減少路口紅綠燈15處)
二橫:濱海大道主干道。西由西海岸與G15高速公路連接互通。東由長堤路修建跨南渡江雙向橋與新埠島、江東大道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28.8公裡,可減少路口紅綠燈15處)
三橫:海秀路主干道(部分與海秀快速路交織)。西由海秀西路連接225國道至海口界,東至海府路。(道路沿線全長約26.4公裡,可減少路口紅綠燈3處)
四橫:海秀快速路。西與G15高速公路連接互通,東修建國興大道快速高架或隧道、瓊州大橋二橋、白駒大道高架與海文高速公路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27.2公裡,可減少路口紅綠燈6處)
五橫:南海大道快速路。以南海大道高鐵線路為基礎,於鐵路線兩側並行修建雙向高架快速路,西與G15高速公路連接互通。東修建紅城湖路高架及跨南渡江大橋,與瓊山大道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24.1公裡,可減少路口紅綠燈22處)
六橫:椰海大道快速路。修建椰海大道高架快速路,西與G15高速公路互通。東對接海瑞大橋與江東瓊山大道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24.6公裡,可減少紅綠燈29處)
七橫:繞城高速公路。借道G98國家高速公路,作為海口外環快速路,西連接澄邁縣G98交界處,東與美蘭機場雲龍高速公路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44.4公裡)
綜上所述,構建海口“七橫”快速立體交通路網體系,可減少東西向紅綠燈共90處。
(二)構建“十二縱”快速主干道路網規劃建議(南北向)
一縱:G15高速公路。北與濱海大道連接互通,南與G98繞城高速公路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13.8公裡)
二縱:長彤大道主干路。北與濱海大道連接互通,南由火山口大道與繞城高速公路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10.5公裡,可減少路口紅綠燈5處)
三縱:長天主干道。北與濱海大道連接互通,並延接至秀英港海底隧道與海甸五路連接互通,南沿長天路正線與繞城高速公路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9.7公裡,可減少路口紅綠燈7處)
四縱:秀英大道。北對接濱海大道秀英港路口,南沿海榆中線與繞城高速公路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9.1公裡,可減少路口紅綠燈7處)
五縱:丘海大道快速路。北與濱海大道互通,由麗晶路對接至秀英港海底隧道與海甸五路連接互通,南與繞城高速公路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10.9公裡,可減少紅綠燈6處)
六縱:龍昆迎賓大道。北連世紀大橋與海甸五西路對接互通。南由迎賓大道與繞城高速公路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15公裡,可減少路口紅綠燈7處)
七縱:和平大道主干路。北與海甸五路連接互通。修建和平橋雙向橋,南沿和平路、五指山路、紅城湖路、瓊山中山路與椰海大道快速路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10公裡,可減少紅綠燈9處)
八縱:白龍路主干道。北與長堤路、濱江快速路連接互通,南連瓊州大道。與東線高速公路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13.2公裡,可減少紅綠燈6處)
九縱:濱江高架快速路。北修建跨江橋與海甸五東路、海新大橋連接互通,南沿濱江路與繞城高速公路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18.2公裡,可減少路口紅綠燈5處)
十縱:瓊山大道。北與江東大道連接互通,南沿景山大道與雲龍高速公路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14公裡,可減少紅綠燈11處)
十一縱:海文高速聯線道。北與江東大道連接互通,南與東寨港大道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18.6公裡,可減少紅綠燈18處)
十二縱:東寨港大道。北與江東大道連接互通,南與繞城高速公路連接互通。(道路沿線全長約11.3公裡,可減少路口紅綠燈3處)
綜上所述,構建海口“十二縱”快速立體交通路網體系,可減少南北向紅綠燈共84處。
(三)海口“七橫十二縱”快速主干道路網規劃設計優點
1、可形成海口市高架快速路的循環路網
由於海口市海秀快速路孤立單一,難以發揮快速循環通行的功能作用,為此,規劃修建與海秀快速路平行的南海大道高架快速路、椰海大道高架快速路、繞城高速公路三條東西向快速路,及G15高速公路、丘海高架快速路、濱江高架快速路三條南北向快速路,從而構成海口市“四橫三縱”循環高架快速路網,將極大發揮海口市高架快速路網的快速通行分流的大動脈優勢作用。
2、可完善海口主干道路“機、非、人”路權大動脈規范標准路網
主干道路規劃設計標准要求是:主干道路寬40米以上的雙向6車道,時速為40km/h-60km/h,非機動車道寬為2.5米-3.5米,人行道寬≧1.5米。這是全國統一主干道的國家標准,主要是防止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混行造成交通擁堵,充分發揮主干道各行其道快速通行的功能優勢。
3、構建海口市交叉路口立體交通互通路網
按照道路交通路網評估分析:城市的紅綠燈越多,交通科學管理越落后,交通越擁堵,海口市區140.59平方公裡的面積,有668個紅綠燈及無燈控路口,紅綠燈路口的“瓶頸”效應,直接影響通行功能,造成交通擁堵。構建“七橫十二縱”立體交通路網可取消或減少174個路口紅綠燈,通過逐步取消紅綠燈並修建跨線橋或互通立交橋(借鑒成都市600萬輛汽車保有量的立體交通路網模式),可充分發揮主干道立體交通路網“快速暢通”的優勢。
3
構建海口快速立體交通路網體系的方法步驟
本規劃研究,是著眼於海口市未來30-50年中遠期交通發展需要,從路網源頭上解決海口交通擁堵標本兼治的難題,實現爭創海南自貿港一流的交通環境目標。在實施規劃建設中,擬採取以下方法步驟及對應措施。
(一)堅持“交通優先,統籌規劃”的發展思路
制定海口快速立體交通路網規劃建設實施方案,必須結合海口路網的實際情況,即考慮海口交通擁堵治標的問題,還要兼顧海口未來交通發展治本的需要。為此,在路網規劃建設中,土地、資金、政策等各方面資源,必須服從於“交通”優先的發展需要。
(二)堅持“先急后緩,先易后難,分期分批”的步驟措施
路網規劃建設,是一個復雜綜合的系統工程,投資大、工期長及對交通出行干擾影響大。為此,在規劃建設實施中,按照“先急后緩,先易后難,分期分批”的方法步驟,在現有路網基礎上,選一條交通出行干擾影響較小的道路,作為路網規劃建設的“示范路”,確保路網建設實施有序推進。
(三)嚴格完善交通路網規劃建設的規范標准化
路網規范標准化就是在規劃建設實施中,必須嚴格按照“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的國家標准,防止重視機動車道、輕視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思想。據統計分析,海口電動自行車有152萬輛,佔海口交通出行工具的70%,為此,完善汽車、電動自行車和行人“各行其道”的路權,是“治堵保暢”路網規劃建設的重要舉措。
(四)大幅提高主干道路快速通行能力
例如,龍昆-迎賓主干道從海甸五西路A點到繞城高速B點全長約13.6公裡,高峰期平均車流量8562輛/小時,沿線主要交叉路口共有7處。以龍昆南路-南海大道交叉路口四個方向紅綠燈周期通行時間進行參考計算:高峰期單個周期通行時間為3分40秒﹔高峰期一般需等待3個周期共11分鐘方能通過一個交叉路口﹔若通過全線7個紅綠燈路口合計需要約1小時17分鐘。構建主干道立體交通路網后,龍昆迎賓快速路從海甸五西路A點到繞城高速B點通行時間隻需要14分鐘(時速按60km/h計算),從而大幅提高車輛通行效率。
綜上所述,構建海口“七橫十二縱”快速立體交通路網規劃,是從源頭上解決海口交通擁堵的有效措施。路網規劃建設的實施推進,可逐步緩解海口交通擁堵的情況,為海口市民“快捷、便利”交通出行提供保障,為創建海南自貿港一流的交通環境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 蔡軍,天津大學工程與管理學碩士研究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曾任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長、海口市公安局副局長、海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副總隊長、副巡視員等職務。現聘任為海南科技職業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理事、專家。 蔡軍一直從事公安交警的交通管理與研究工作,曾出版交通題材的書籍《風雨之路》《交通安全知識讀本》等,並發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