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儋州兩地組織部長喊話瓊籍青年:家鄉是實現夢想的好地方

人民網海口2月1日電 (李學山)1月31日,由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回歸家鄉·投身自貿港”春節返鄉人才對接會在海口舉行。這是海南繼開展“百場萬崗·四城同辦”2023年校招活動后,在省內組織的又一次大型人才對接活動。在對接會的宣講推介環節,相關市縣和用人單位負責人也紛紛登台,以最大誠意伸出“橄欖枝”,吸引人才回流。
“這裡風景秀美、宜居宜業,既有坐看浮雲卷舒的閑適,也有蓬勃向上的活力﹔這裡浩瀚攬勝、萬物蓬勃,既有傳統的煙火味道,也有現代的無限創意,在海口生活得越久,你越能收獲歸屬感和幸福感。海口的潛力無限,機會無限。”在通過宣傳片展現海口的城市魅力后,海口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劉春梅著重介紹了海口的人才成長環境。她說,當前海口正在加快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區,人才是最關鍵的要素。去年7月,海口市委印發了《關於實施“椰城優才計劃”的意見》,就人才的引進、集聚、激勵、發展、生態培育提出了具體舉措,在引育留用各個環節給予了相應的政策支持:“比如我們進一步暢通了國有企事業單位優秀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渠道,就是希望無論大家選擇在哪裡起步,成長的路徑都順暢、空間都足夠。”
劉春梅表示,海南是中國唯一的自由貿易港,具有其他省市無法比擬的政策優勢。海口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城市、北部灣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自貿港政策出台以來,已有25項“首單”業務落地海口,兩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已成功在海口舉辦。伴隨新海港客運綜合樞紐項目竣工,海口的門戶功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海南評價自貿港早期政策落實情況的10項指標,海口有7項排名第一。隨著自貿港政策效應的逐漸顯現,市場主體規模增長了5倍,市場活力充分顯現,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
“如果你們在今天下定決心回到海南,就可以在自貿港建設的新征程上,親手種下理想,開創未來,書寫傳奇。就像當年奔赴深圳、浦東的莘莘學子一樣,因敢為人先而收獲美好的發展前景。”劉春梅說,實現夢想,未必遠方。高度開放、充滿機遇的海口,是瓊籍青年激揚青春的盛大舞台。歡迎學有所成的瓊籍青年回到家鄉,一起共享自貿港建設的機遇和紅利。海口將以更加開放的格局和更加貼心的服務,讓大家在海口發展更加順心、工作更加舒心、生活更加開心。
“如果說省外校招活動是‘走出去’搶人才,那這次春節返鄉人才對接會就是‘家門口’留人才。我們這次組織了13家企事業單位提供868個崗位,誠意滿滿帶著合同到現場‘搶人才’!”儋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洋浦經濟開發區工委委員陳明一亮相就表達了儋州的求賢若渴。
在隨后的推介環節,陳明也不遑多讓。他說,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后,儋州迎來了歷史性的重大機遇。過去的儋州有底蘊、有味道,新的儋州有格局、有前景,因海而生,向海而興。過去一年,儋州洋浦區域發展勢頭強勁,工業總產值首破千億,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突破千億,佔據全省半壁江山。“中國洋浦港”累計登記國際船舶34艘、總載重近500萬噸,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累計開通內外貿航線40條,初步構建通達五洲的航線布局。
“誠摯邀請各位學子來儋州創新創業,給我一個機會,還你一個未來,讓我們一起投身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我們在儋州洋浦等著大家!”陳明表示,對儋洋地區來說,現在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而人才是儋洋一體化發展的第一資源,儋洋比任何時候都渴求人才。儋洋具有戰略地位、人文底蘊、資源稟賦三大獨特優勢,能夠為人才提供開放、產業、科創三大平台,人才在這裡可以享受到更有效的政策、更優質的服務、更宜居的生活:“對於人才,我們就是要當好‘店小二’,提供‘保姆式’服務。我們承諾,隻要人才有所需,政府就有所應,而且是用心辦、快速辦。”
據悉,海南省舉辦此次“回歸家鄉·投身自貿港”春節返鄉人才對接會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留人”。為了將人才留在海南,對接會誠意滿滿,不僅有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等200多家用人單位參加,更有5800多個醫師、教師、工程師等崗位供求職者挑選,其中不乏年薪百萬的高薪崗位,充分反映出海南真心誠意引鳳歸巢,釋放出了求賢若渴的強烈信號,也彰顯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在政府代表大力攬才的同時,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等園區代表,海南旅投免稅品有限公司、海南核電有限公司等用人單位代表也紛紛宣講人才優惠政策、崗位需求情況等,向廣大人才發出“招賢令”。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生孫騰,在對接會現場與海口市國資系統進行了簽約。孫騰說,從最近海南省舉辦的校招活動、人才對接會,海口市舉辦的瓊籍應屆高校畢業生新春座談會等活動中,他深深感受到了海南自貿港對於人才的渴求和重視,所以最終選擇了海南,相信這裡能為年輕人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